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百貨店的屋頂、今昔物語(之三、日本橋三越總店)

[shikichan] 2009年9月30日17:00

090920_141926.jpg090920_142753.jpg

090920_142937.jpg

(照片上) 1673年現在的“三越”的開山鼻祖三井八郎右衛門高利“越後屋綢緞店”開業。

       1905年(1905年)百貨商店宣言

       1914年(1914年)設置了保護本館正面玄關的獅子像

       1972年(1972年)  正面入口設置了商業神瑪居裡像

           再現了1924年安裝的銅像。

(照片中) 1914年(1914年)在屋頂上遷座了三圍神社。1352~1356年左右,近江 

            三井寺的僧源慶在東國巡錫中,隅田川牛島邊建立弘法大師

            順道去荒蕪的小堂的時候,打開從地板下面出現的壺,從中

            白狐突然出現,在壺中的神像周圍,三次也沒有消失就消失了。 

            因此,據說之後這家公司被稱為“巡禮”。

            從那以後,作為實現願望的吉利神被廣大平民所崇敬。                  

(照片下) 今年已經是13年的“治愈之園”切爾西花園。

       從真正的花園風格的提案中,初學者也能享受的寬敞商品齊全是其魅力所在。

       忘記季節的花朵經常能享受的時間的空間真是太棒了。

 

 

 

另外,市將舉行(10月19日、20日)

[三日月] 2009年9月30日17:00

自從住在日本橋以來,每年都期待的活動是8月的瀨戶市、10月的瀨戶市、11月的人形市。

市一到秋天就感覺到秋天,說到秋天就是食欲之秋吧coldsweats01

10月19日和20日,在三越前站的日本橋室町附近到小傳馬町方向的寶田惠比壽神社一體的胡同裡,露天約有400個,黏糊糊的醬菜自不必說,還有很多各種各樣的食物和酒精類,所以從公司回來的人很多。

再見市.jpg

旁邊,撈金魚、射擊等孩子們表情認真,像滿員電車一樣擁擠的胡同裡,神轎威風凜凜地抬起來,充滿了活力。happy01

我推薦的是,在很多食物店的情況下,每年一定會有新鮮漂亮的花可以便宜地買到,如果周圍的店鋪都會配合市裡進行大甩賣,所以把包和日常用品真的以便宜的價格賣,所以要找挖出來的東西。

請一定要去風景線市21點半。

 

 

 

說起炸豬排蓋飯......

[明天開始減肥] 2009年9月30日12:31

說起炸豬排蓋飯,就會想起梅林(銀座7-8-1)和炸豬排亭(中目黑)

我推薦的是直截sign01了當的銀先生(銀座2-14-5 B1F)。

(正確地說是幹鰹魚) 

洪傑馬卡的石冢先生也推薦的店,不過,熱又多汁note

“體格好的人,全員集合!”的感覺。

請一定要以為被騙了,嘗一嘗happy01

 

 

 

◆中央區這裡有歷史<12> ~首次使用的電信機~

[卷渕彰/寫樂] 2009年9月29日11:41

明石町有一塊“電信創業之地”碑(照片上)。我國最初進行電信是在1869年12月25日(1870年1月26日),在這附近的東京築地運上所(舊址有碑石)和橫濱法院(照片中央是橫濱地方檢察廳前的紀念碑)設置的“傳信機官所”之間建立的。


0913_12_090928denshinki.jpg 1869年9月19日(1869年10月23日)開始施工,僅僅3個月左右,在東京橫濱之間約32km的地方建造了593根電線桿。大概每隔50米就建了一根電線桿,所以有林立的感覺吧。而且,從當時的記錄照片來看,架線的數量很多,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笑話說,人們是不是看到文字通過電線來往呢? 


現在也被稱為電信柱,應該是開始了吧。當時並不是“電信”,而是“傳信”。不知是從“以心傳心”還是“傳達信(=真事、真實)”,不久作為“電信”的略稱,換成了“電信”。 


當時使用的通訊機是什麼樣的東西,明石町的碑石上沒有任何記載。 


那是在大手町的“通訊綜合博物館”展出的。這是1837年由英國人惠特斯頓開發的,由法國人布雷格設計的“布雷格指字電信機”。實物在2002年(2002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遺產,現在展示的是複製品。 


照片下面是最初使用的“布雷格指字電信機”。左邊是發送機,右邊是接收器。雙方都有表盤,刻有伊呂赫等一個字一個字。據說,發送機的表盤上的針,配合想要發送的文字發送的話,接收機的針會像鐘錶一樣旋轉,把發送來的文字指在表盤上。在當時,因為不需要像摩斯信號機那樣記符號,所以是劃時代的通訊機。 


但是,雖然操作簡單,但是發送速度在1分鐘之間只有5、6個字左右,所以不適合遠距離通訊。因此使用的時間是到1875年(1875)左右為止的短時間。 


運上所是現在的海關。在這旁邊設置了通訊社。橫濱與現在的橫濱地方檢察廳相鄰 有神奈川縣政府大樓。這裡是距今150年前的1859年(1859年),隨著橫濱開港,開設了“神奈川運上所”,成為了歷史遺跡。築地、橫濱都離外國人居留地很近,在進出港的貨物資訊交換等方面使用了通訊。不管怎麼說,這個文明的利器可以說是近代化的象徵。

 

 

浜離宮裡有大象的故事和彼岸花

【百合海鷗】 2009年9月25日09:00

八代將軍吉宗經常說想看大象,所以1728年(1728)6月13日大象登陸了長崎港。 中國商人從現在的維托納姆帶來了兩只雌雄的大象。

雌象因病死亡,雄象於1729年(1729年)3月13日從長崎出發前往江戶。

在京都,朝著中御門天皇和靈元上皇看。

此時,由於無位無官無法出入宮中,所以急忙賦予大象從四位,命名為“從四位廣南白象”。

天皇上皇公家眾在詩中表達了看到大象的驚喜。作為“詠象詩”被收錄在《視聽草》中。

從長崎到江戶大約有350裡(約1400公里)74天的旅行。

在江戶不僅吉宗,各大名也參觀了,之後在浜離宮度過了13年之後,最後把錢交給了中野村(中野區)的源助和彌兵衛。

1742年(1742年)12月因病去世,沒有治療的意義。

 

從四位廣南白象.JPG

 

 大象在京都朝著中御門天皇和靈元上皇看。

大象和靈元上皇.JPG

 

濱離宮的彼岸花的紅色和白色,但是像櫻花一樣被外部空氣左右,不會開得很快,也不會開得很晚,秋天的彼岸一定會從土裡突然出來開花 

紅彼岸花.JPG

 

 

白彼岸花.JPG

 

 

 

我去了Livaside Otam Festa

[銀造] 2009年9月24日17:00

  9月18日,我去了第二次利瓦賽德·奧塔姆Festa。

地點是從勝哄橋下前往佃大橋的隅田川陽臺,長達500米的區間,很多人好像惋惜夏天的過去一樣,聊天,享受著攤子上的食物。

 我從早上開始就看了好幾次手錶,到了17:30馬上從事務所跑出來,和朋友匯合,乘坐了東京都公園協會運營的水上巴士。

 因為有很多乘船的乘客(17:10、17:50兩次乘船,每次200人定員)很擁擠,所以首先是

在船上聊天,享受了船外的景色。

 因為在晴海浮頭海域折回了,所以從濱離宮海域送去夜景。

濱離宮衝夜景2.jpg

 東京塔和周邊的大樓閃耀著光芒。

靠近濱離宮,康拉德、電通大廈格外熠熠生輝。

濱離宮衝夜景.jpg

 水上巴士正靠近勝哄橋。

綠色的燈飾很鮮豔啊。

勝哄橋夜景.jpg

 治作先生和聖路加大廈後面之間有一個碼頭。

惋惜短途旅行,在航線的最後一場“啪!”

勝哄橋夜景2.jpg

 終於,奧塔姆·Festa終於要宴會了。

奧塔姆博覽會.jpg

 我的朋友也有幾個人圍著桌子,享受著夜景和節日。

奧塔姆博覽會2.jpg

 晚上絡繹不絕。 大家都充滿活力的“Autum Festa”。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