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橋第一丁目現在的霍亂日本橋的地方,江戶時代有一家叫白木屋的綢緞店,是初期百貨店的代表之一的白木屋百貨店,繼承了它的東急百貨店。
在《新聞東京下水道NO.253-12月號》的報導中,得知了與江戶幕府開府一起一邊整備下水道一邊建造江戶的街道,介紹了中央區白木屋下水道的畫圖。
以前,在中央區立鄉土天文館展示會上看到過上水道發掘的木框的遺跡,但是對下水道變成什麼樣產生了興趣。我立刻去了中央區立鄉土天文館,從中央區教育委員會總結文化財產仲光克顯調查指導員那裡聽到了寶貴的話。
在像大店白木屋一樣的宅邸內有大下水道和小下水道,據說在街上很少見。街上下水道的畫圖也請看,沿著町屋的建築物有下水道,那個畫圖提交申請書的話可以拍照。有興趣的人請一定要去中央區立鄉土天文館。
據說下水道遺址的照片比上水道的遺址寬度窄,木框破損後會在上面重疊木板進行維修。
據說江戶時代也是從下水道中產生大量蚊子的原因。
在沒有下水道的世界城市,記載了鼠疫霍亂流行的報導,所以問到江戶時代是怎麼樣的,雖然發生了,但是好像沒有歐洲那麼流行。
並不是從江戶時代開始就有下水道,實際上在古代的遺跡——奈良、京都、大阪也發現了下水道的遺跡。
新聞摘自東京下水道NO.253-12月號的報導
下水道歷史之旅~從江戶時代到現代~
乾淨的江戶時代~江戶的下水道~
▲白木屋的畫圖
由伊藤好一著製作
位於日本東京都中央區日本橋一丁目的江戶三大綢緞店。是日本百貨商店的先驅,也是曾經代表日本的百貨商店之一。法人本身作為現在的株式會社東急百貨店繼續存在,1967年(1967年)商號和店名都改名為“東急百貨店日本橋店”。之後,由於銷量不佳,於1999年(1999年)1月31日關門,白木屋以來336年的漫長歷史落下帷幕。2004年(2004年)3月30日在舊址建成了Coledo日本橋。
▲江戶下水道裝置
戰國時代迎來了終結,各大名的領地決定後,不用擔心更換配置,城下的街道建設和開鑿水路的農業用地的開發在全國都很盛行。德川家康進入江戶是在1590年(天正18年)。正式開始街道建設是在關原之戰結束後,家康成為將軍,1603年(慶長8年)幕府建立之後。
寬永年間(1624~1644年),特別是街道建設不斷推進,1657年由於“明歷大火”,江戶的大部分被燒毀。幕府立即著手重建江戶,萬治年間(1658~1661年),本所・深川被開發出來。
在街道建設時,還建造了下水道(當時將雨水和汙水沖走的大大小小的水路稱為“下水道”)。到那時為止,下水道已經相當完善了。
江戶的下水道在街上有很多長屋(裡店),但是從長屋的流水中排出的排水,流向了胡同裡建造的溝渠,然後流向了道路上建造的下水道。從家家戶戶的屋頂上,雨水通過雨樋流動,被排到屋檐下建造的落雨下水道。
雖然有大下水道、小下水道等名字,但這並不一定表示下水道的大小,而是直接使用了當地人這樣稱呼的東西。
幕府末期,外國人來到日本,江戶街道的清潔讓我深受感動。他指出街道上沒有垃圾。在歐洲的城下町,王宮和民房都是在街外圍被城牆包圍的狹窄地區中熙熙攘攘地建造的。因此,人口密度很高,汙水和垃圾散落在路上。一旦發生鼠疫和霍亂等傳染病,他們就會迅速蔓延到城內,因此他們經歷了許多悲慘的情況。
日本的城下町沒有城牆,家家戶戶都被配置在城外。當時的物流主要依靠水運,江戶的街道上有四通八達的小河流和堀割。另外,江戶的街道上,挖山,用產生的殘土填埋而成的土地相當廣泛地存在著。因此,雨水和汙水可以自然地或通過下水道排除在水路中。因為建造的土地大多是低地,所以容易濕潤,排除雨水是非常重要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江戶的街道可以說是經濟系統和環境衛生很好地匹配了。
江戶的平民在家門前的道路上打掃,夏天灑水,保持街道的清潔。雖然存在疫病,但幾乎沒有像麵包德米(大流行)那樣殘酷的經歷。發掘大森貝冢的E.莫斯和英國外交官R.All Cock都用驚訝的目光記述著。
江戶開國後,近代化的浪潮蜂擁而至,人口急劇增加,為了建設近代的街道,填埋了水路作為道路和住宅用地。其結果是,街道環境惡化,在開國的同時,像霍亂一樣極為惡劣的傳染病從海外引進,進入明治時代後,以霍亂對策為主要作用的新下水道,即近代下水道的整備必要性提高了。
分科會屎尿・下水道研究會報告摘錄-日期: 2005年1月14日(星期五)演講者:仲光克顯(東京都中央區教育委員會)演題: “看到江戶遺跡的町屋下水道”
對象遺跡是中央區日本橋一丁目・二丁目,第一丁目是以前白木屋百貨商店(之後東急百貨商店)的停車場等所在地。由於中央區是江戶時代德川家康入府以來建造的場所,所以在時代、時代都有畫圖和古文獻等,所以以遺跡的發掘為基礎,明確了在畫圖上沒有出現的實際情況。
日本橋川的東側,現在有三越的一側現在也有批發店,江戶時代有日本橋河岸,有町屋,有下水道,隨著從現在的地面挖掘,出現了被認為生活在時代、時代的出土文物和下水道,只有那個地方無法判斷的遺址也有。
當被問到發掘品有什麼不同的東西時,發現了戲劇小屋的入場券。木片上用墨寫著,非常罕見。
從發掘出來的下水道遺址的傾斜等來看,因為沒有朝著日本橋川的方向發展,所以只在這個地方發掘的話也有芥溜等,但是不知道前方是怎樣的。
在一丁目遺跡中,以發掘出的排水相關的遺址為基礎,確定了從文獻資料中無法查詢的地基邊界。
仲光說,在二丁目遺跡中,根據以下水木樋為中心的遺址,宅邸割隨著年代的下降而被細分,伴隨著這個,進行了明確的地業的建築物遺址消失了,變成了長屋那樣的建築物。
江戶遺跡中的町屋下水道——以日本橋的町屋為中心
仲光克顯
在中央區,到現在為止有八丁堀二丁目,同三丁目,京葉線八丁堀,日本橋二丁目,同一丁目,京橋二丁目遺跡等的實績。在這裡,介紹了最近調查的町屋中關於日本橋周邊的遺跡,從那裡檢測出的下水道。
因為中央區是低地,所以木質部分的保留也很好,確認了相當多的遺址使用了木材。特別是在台地上的遺跡中,經常腐蝕而滅失的下水木樋的木質良好殘留的日本橋周邊進行發掘調查的遺跡有日本橋一丁目遺跡(以下稱為一丁目遺跡)以及日本橋二丁目遺跡(以下稱為二丁目遺跡)。
從東海道的起點日本橋開始,中央路(舊日本橋通)南北延伸,隅田川在約1.3km的東流。日本橋架設的日本橋川是連結隅田川河口和江戶城內堀的當時的水運上重要的運河,中央路是當時江戶的主要街道。因此,日本橋周邊在江戶中也位於一等地,作為商業地在江戶時代繁榮起來。
1遺跡的地歷環境
中央區的大部分地區位於由洪層疊構成的日本橋台地上。這個台地被衝層疊覆蓋,與隅田川東岸地區相比,位於高出2~3米的基礎上。
日本橋台地是地形學上所說的埋沒上位波食台(埋沒台地),遺跡地周邊的海拔在4.5米左右。北側同樣是被埋沒台地的淺草台地,與從不忍池向月島方向的埋沒谷昭和通谷相隔的南側是日本橋台地。
日本橋周邊是被稱為“江戶前島”的沙洲,是在日本橋台地上堆積海上層疊而成的陸地化。江戶前島是從本鄉方向向南延伸的半島狀的微高地,詳細範圍至今仍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古時候弘長元(1261)年的《關興寺文書》中,有可能是平重長的書信中看到的“武藏國豐島區郡江戶鄉之內前島村”。
中央區幾乎變成現在的形式,是天正18(1590)年德川家康江戶入府以後的建成。在為成為政權城市而實施的建築專案中,在《武江年表》中,慶長8(1603)年的一項中可以看到關於町方建築的記述。挖了入堀後,將土堆在護城河的邊緣,從各國聚集起來進行城鎮分配的町人,擅自將土領回,整地變成了町屋。
2遺跡的概要
(1) 日本橋一丁目遺跡的概要
一丁目遺跡位於中央區日本橋一丁目4號、6號[住所表示]。本調查是6號部分,整個江戶時代都是名為萬町的町屋。萬町在家康入府之際,與元四日市町、青物町等一起,讓小田原的曾我小左衛門等人移居而起立。批發店很多,有定飛腳批發店、乾菜批發店、茶批發店、紙煙草批發店、鍋釜批發店、幹點心批發店、藥店、筆墨硯師、醬油醋批發店等。與其說是零售店鱗次櫛比,不如說是批發店集中的商業地。
一丁目遺跡從2000年12月到次年7月進行了發掘調查。調查對象面積約為1,000平方米。本遺跡在近代初期被填土,之後反覆加固。遺跡是從當地表面下1米左右挖掘的地方開始確認的。被確認的生活方面,近代是14面,近代是1面,從海拔0.5m到4.0m左右堆積著。
檢測出的遺址約500座,被檢測出與町割有關的石組護岸的下水道和為了使汙水沉澱而產生的芥末堆積的東西與下水道木樋相連。另外,穴藏有32座,土藏遺址有19座,分布非常濃厚,象徵著江戶商業區的中心。石組護岸的下水道確認了3條,遺跡地在萬町中也屬於4、5、6號。 調查地是整個江戶時代的町地,是調查了從初期到近代的變遷的罕見遺跡。
(2) 日本橋二丁目遺跡的概要
二丁目遺跡位於中央區日本橋二丁目7號[住所表示]。遺跡地位於慶長17(1612)年左右以後形成的入堀的一角。入堀是從寬永九(1632)年開始,在久志本式部家作為町地拜領的寬永15(1638)年期間填埋的。拜領後的式部家的宅邸地,被認為是日本橋通二丁目的一角。
以明歷3(1657)年的大火為契機,設置了將自己的用地內貫穿日本橋大道的道路。此後,遺跡地作為通二丁目新道被周知。 久志本式部家是知行300石,原本是伊勢神宮外宮的御師,轉為醫生。拜領遺跡地時的戶主是式部家2代的常良,是御番醫生。
久志本式部家在取代明治新政府之前一直擁有遺跡地,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用地內被細分,隨著出租地的進行,變成了町人居住的町屋。 發掘調查是以約800平方米為對象,從1999年11月到次年2月進行的。遺跡是從當地表面下1米左右挖掘的地方開始確認的。
被確認的生活方面為10面,堆積在海拔0.5m到3.0m左右,並且檢測出了入堀。被確認的遺址約300座,與一丁目遺跡不同,倉庫遺址和穴藏只檢測了少數。確認了在各生活方面檢測出的下水木樋反映了町割內的宅邸割。另外,芥溜在與下水木樋相連的狀態下被檢測出。
3檢測遺址的分類和下水道相關設施的定位
將一丁目及二丁目遺跡中檢測出的遺址按性格分類整理。將來從遺跡復原町屋的時候,為了那個工作進行整理。在討論下水道的時候,比起只集成下水道本身,與周圍檢測出的遺址一邊比較一邊將其放在遺跡上,其功能會變得清晰。
與下水道相關的遺址表示“排水相關”。但是,不僅僅是排水相關的遺址,與下水道相關的遺址也得到了相當大的認可。這是除了建築物、廁所等以外,雖然不形成直接的居住空間,但被認為是以人類世界最小單位的社會集團的邊界為前提的認知實踐的痕跡,反映了地基內土地利用的應有狀態。
下水道主要用於1生活排水2雨水處理3用地區分等用途。在這裡,我想把視點放在3個用地區分上。關於用地區分,關於處理下水木樋及下水道枝樋的論述,從町屋的空問復原的視點有先行研究的例子。
下水木樋在玉井哲雄先生的《市中心的遺跡》中用於都立一橋高中內遺跡的町割的核對,經過了復原性的討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關於下水道枝樋,後藤宏樹先生在《岩本町二丁目遺跡》中著眼於規則性的配置狀況,表示這是在各戶廚房鋪設的下水道。
4檢測出的町屋下水道
(1) 日本橋一丁目遺跡的下水道和用地境
第一丁目遺跡中的石組護岸在第12面的明歷大火前出現。在調查本遺跡時,發現了作為遺跡地的萬町的沽券繪圖副本。從這個沽票圖和明治6年(1873)的沽票圖和現在的土地和遺跡的狀況來看,遺跡地在萬町中也屬於4、5、6號。只是,在沽券圖上只是畫了線,遺跡內實際的地基邊界在哪裡還不清楚。
雖然肯定是石組護岸、下水道附近,但是還沒有確定是溝的中心還是東西的石組護岸的哪一方的哪個部分。一般認為有義務進行復仇,所以必須夾著下水道,東西方的地主承擔這個費用。
因為是訴訟的原因,所以很難認為地基邊界是溝的中心。整理通過發掘調查得到的事實後發現,1、東側的石組有時會被土藏基礎破壞,2、東側的石組可以看到東西方向的動向3、西側的石組從12面到近代幾乎不動,由此地基邊界是下水道西側的石組護岸的蔓藤的線我明白了。
(2) 日本橋二丁目遺像的下水道和平面構成的變遷
我想一邊夾雜排水相關的遺址一邊觀察二丁目遺跡的平面構成的變遷。二丁目遺跡中明顯出現下水道是III期的第8面。因此,僅限於III期以後的變遷。 Ⅲ期:以前期的明歷大火為契機,新道向南側調查區外東西方向通過。宅邸分配也出現了變化,第9面3期通過了被認為是宅邸割境界的胡同遺跡。
以第9面3期、第8面、第7面為本期,從明歷3(1657)年左右到18世紀中葉以前。 在第9面3期看到的胡同遺址的宅邸分配邊界,在第8、7面移動到了調查區外。這個位置的邊界,在IV期下水道被通過到這個位置,再次被看到。
建築物遺址以比較清晰的形式呈現,下水道也通過。下水道沿著町割的形狀,向東西南北方向行駛。伴隨著西側板敷的下水道木樋雖然只有西側部分,但正如之後所看到的那樣,調查區內已經被南北分開了。Ⅴ與時期和VI時期相比,看起來還是比較寬鬆的平面構成。
Ⅳ期lIV期是第6面,是以1750年代為中心的18世紀中葉吧。 南側橫穿東西的下水木樋被認可,III期轉移到南側調查區外的宅邸分配再次被看到。
Ⅲ從時期到IV期的巨大變化,可以看到調查區的中央東西橫穿的下水木樋,以及伴隨著導水管的上水相關的遺址變得看不見了。由於下水道木樋,南北相隔很大。另外,像前期的第8面那樣的建築物遺址幾乎沒有確認,像長屋那樣的建築物的宅邸分配的細化,有可能從這個時期開始。
從本期開始確認了木製的下水道樋,正如前期所述,本遺跡地相對於新道稍靠後。如果從南側開始了宅邸分配的細分化的話,也許只有南側才能看到木製的下水道枝樋。 在東側,從前期開始就可以看到石組護岸的下水道。本期下水道的西側有大規模的溜井,東側也有倉庫遺址。
Ⅴ期間,燒土整理坑在這附近排列方式和形狀不同,枝樋的規模和板敷也不同,所以這附近土地利用的狀況東西不同,有可能有格高的居民。 Ⅴ期:第5面、第4面1、2期為V期。本期是1750~60年代左右到18世紀後葉之內吧。第4面1期的燒土整理坑,被認為是明和9(1772)年目黑行人坂的大火後收拾,對於遺跡地的土地利用來說是很大的變化的契機。
由於燒土整理坑和緊接著的下水道枝樋的位置關係比較一致,已經在第5面南北方向出現了胡同痕跡,從前期的宅邸分配開始有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本期統一了。
Ⅳ從時期到V期的巨大變化,可以看到縱橫檢測出的下水木樋和注入其中的很多下水道樋。Ⅳ時期東西細長的宅邸割,在本期南北方向的胡同痕跡或者下水木樋奔跑著分割。另外,完全看不到同時檢測出塔基狀、奠基石、橫木等的建築遺址。
從前期開始,可以看出宅邸比例進一步細分,在除去西南側的宅邸比例中,像長屋一樣的建築物的集住進行了相當大的進展。 Ⅵ期:以第3~1面為本期。從18世紀末葉到明治10(1877)年左右吧。 前期捕捉到的宅邸分配在本期的短期問內被進一步細分或恢復原狀,可以看出相當活躍的土地利用狀況。
由於無法捕捉到攪亂激烈、明顯的相差,所以總結到了本期。第1版第2期明顯是近代的廢除,但是從第6章第3節、本章第3節也可以看出,在推定廢除年代的明治10年(1877)之前沒有發現大的變化。
在本遺跡地的町屋,從江戶時代到近代,可以看出有一定程度的連續性的土地利用的可能性。 Ⅴ時期的4面2期,集中在西南側的漆喰地業遺址檢測出了孢衣埋藏遺跡,但是在本期再次分散在下水木樋周圍。這與其說是由於時期差,倒不如說是在第4面2期西南側的宅邸分配上沒有像長屋一樣的建築物,比其他的宅邸比例高。
除了一座埋甕的便槽外,只在這個宅邸分配內確認,遺址的密度低,只有一座下水道樋。
概觀了日本橋的町屋遺跡,在一丁目遺跡中,根據發掘了從文獻資料中看不到的地基邊界的排水相關的遺址確定了。在二丁目遺跡中,可以看到以下水木樋為中心的遺址的宅邸分配隨著年代的下降而細分化的樣子。
隨著細分化,形成了清晰的地業的建築物外側消失了,隨著下水道枝樋的增加,變成了像長屋一樣的建築物。 日本橋周邊的江戶遺跡,位於政權都市江戶的町屋中心部。這些日本橋的町屋遺跡,今後在江戶遺跡調查町屋的時候,可以成為一個指標。
像這樣,通過仲光克顯調查指導員的調查研究,可以在下水道的關係中看到江戶的街道。今後由於城市開發的中央區也將有很大的變化。如果發現了遺骸,我期待著下水道與江戶人們的生活有著怎樣的關係。
(由中央區教育委員會總括文化財產仲光克顯調查指導員進行了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