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了正在六本木新城舉辦的“建築日本展”。
嗯~?
在區域外,有什麼問題嗎?

*全部被允許的場面的拍攝和公開
森美術館15周年紀念展“建築的日本展~其遺傳因子帶來的東西”
雖然舉辦地點是港區,但是展示內容中有很多和中央區有著深厚緣分的東西。老實說,原本以為建築之類的專業外的阿塔,也能溫柔易懂地看到真是太好了。因為會期也進入了後半期,應該有已經看過的人,但是作為特派員推薦的資訊,請允許我介紹一下。
近年來,給人一種建築相關展覽會不斷增加的印象,似乎並不像西洋美術的繪畫展那樣流行,但在海外也對日本古代建築技術給予很高評價的趨勢中,作為江戶通的一般教養,這個類別值得關注。

*在得到主辦方的同意後,正在進行拍攝和公開!
不是“日本的建築展”,而是“建築的日本展”這個名字有著很深的意義,通過和建築的設計理念、建築物的設計圖、照片、模型、一部分的實物展示等,再構築“日本特色”之類的東西,副標題中也有“遺傳因子”的集大成,由相當刺激的策劃構成。
不,真的很有趣,絕對不去的話,喵喵的樂趣就半開了。
推薦在千利休為豐臣秀吉建造的2張榻榻米的茶室“待庵”中實際從入口進入!

*在得到主辦方的同意後公開!
這是現存最古老的茶室建築(國寶、京都府、妙喜庵)以原尺寸規模再現的。
不僅僅是欣賞,進入其中感受空氣的懷舊現實感,作為提供穿越時空回到安土桃山時代的用戶體驗(總之“體感”)的空間,具有劃時代的味道。
我覺得這也是所謂的“現在·可可”的感覺。
在這麼狹小的地方,和當時的權力者兩個人一起喝茶,太可怕了~(><)
茶室是模擬而經典的感動,但被壓倒的是鐳射和3D視頻裝置等,運用最新的數字技術的虛擬現實“力量之規模”,讓人目不轉睛。
一開始可以看到什麼都沒有的殺風景空間......

*在得到了解後進行拍攝!
(以下全部都是這樣,略)

一個特殊的投影被稱為鐳射纖維,將虛擬風景投射到四周

這個展覽中投影的風景是視頻。非常有臨場感。動畫的攝影也被認可,阿塔塔塔也像Instagram一樣拍攝了(雖然是Instagram),但是在這裡分享了那個快照(靜止圖像捕捉)。

與其說是藝術作品的“鑒賞”,不如說是“體感”,照片、動畫、其他任何詞彙都無法表達的魄力,建築和建築物的存在感並不是能夠視覺化的,而是展示了“居住”、“感受”這一面的手法和演出。
根據考慮的不同,智慧型手機和IT相關的技術也可以說是繼承建築遺傳因子的“巧妙的技術”吧。
從很久以前的繩紋時代開始,日本的傳統建築美和精華代代相傳,其DNA被木匠、工匠、各種各樣的藝術家傳承給下一代的現場,感覺真實地目擊到了(大概)
因為是害羞的人,所以很少做的自拍↓Instagram映照吧~?

在Instagram上玩吧(><)
要說為什麼要自拍,那是因為不是展示作品,而是因為字幕刺入了我的心。
“重新編排即創造”。
這是換言之,阿宅也經常做的“樸實也有獨創性”吧(大概)
阿塔莎,是膝蓋龐波科林哦 ♪ ぴ~ひゃら、Phigara(><)
所謂建築物的製作方法,就是決定模具,傳達那個。
好的東西會模仿、改良。
傳統就是樣式的辣醬油!
(↑是個人的見解)
這張票的票根可以在森塔52樓的展望台天空畫廊東京城市景觀散步,從海拔250米的高度用建築的視線來欣賞現代都市這個名字的現代藝術也是一種樂趣。

像這樣從上面的視角來檢查中央區方面也很開心(><)
“建築日本展”將持續到9月17日! 唐特・米斯埃特

【迪尼羅特派員的過去報導在這裡】
◎在銀座很適合史努比(2018年8月9日)
◎入境講習參加報告(大概)(2018年7月31日)
◎“能”(2018年6月28日)
◎貓之旅故事(2018年5月14日)
◎在Hello Radio City進行漫談! (2018年2月28日)
◎中央區觀光檢定考試出題預想! (2018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