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正橋和原彈正橋的概要”如下。
彈正橋::所在地為京橋2、3丁目的鍛冶橋大道。1913年(1913年)在原彈正橋的上游(楓川)架設。
元彈正橋 :橋名記載在寬永圖、承應圖、明歷圖中為無名橋,1700年(1700)的圖中為“とごえはし”,之後為彈正橋。這座橋東的八丁堀(舊松屋町)有邸宅的島田彈正小弼。1913年(1913年)因為在原彈正橋上游架設了彈正橋,所以改名為原彈正橋並繼續存在,但由於區劃整理,廢橋。在東京市,因為這座橋是我國最初的國產橋梁,所以1929年(1929)5月,作為八幡橋移建保存在現在的位置(江東區)。1878年(1878年),日本最初將國產鑄鐵和煉鐵合用而成的橋。1977年(1977年)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遺產。1989年(1989年)在日本首次獲得美國土木學會的榮譽獎。帶有菊花徽章的橋。橋長15.1米,寬9.0米。(注)摘自中央區橋、橋詰廣場、中央區教育委員會編
散步概述:
從鍛冶橋大道到永代大道往東的目的地的步行(最近的車站:出發時在都營淺草線寶町站下車開始走,終點是東京捷運東西線·都營大江戶線門前仲町站)
從都營捷運寶町站沿著鍛冶橋大道向東走,就是現在的彈正橋。左手(北側)的公園裡有舊彈正橋象徵化的模型,右手公園裡有中央區設置的彈正橋的碑。
左手邊,在京華廣場的拐角處有“屁股百科”p5914八丁堀的與力・同心組宅邸遺跡的說明板。直走,在新川2丁目與八重洲大道交叉。我覺得這裡是以前越前堀的西南側附近。穿過鍛冶橋大道的右側(中央大橋方向),向永代橋前進。
在“永代橋西信號”的前面,右手第一個加油站和前面的大樓之間的小路,這好像是新川的遺跡。盡頭可以看到新川的石碑p57 7。並且,沿著鍛冶橋大道向永代橋前進。橋頭有p56 5船員教育發祥之地碑。
永代橋(重要文化遺產:現在正在進行長壽命化工程,人行道變窄了)往江東區一側走。從橋上到隅田川下游方向,石川島的高層住宅、中央大橋聳立著美麗的聳立著。東岸的橋頭有永代橋(重要文化遺產)的說明板。
沿著永代大道向東走,用途中的信號燈,向永代大道的北側改變人行道,向東走。一邊斜眼確認門前仲町站,一邊橫穿清澄大道,再往前走,沿著富岡八幡宮・正面東側的側道向東門前進,右轉稍微走一點,左邊就是八幡堀遊步道的入口。走進步道就能看到前方的八幡橋。橋附近有一座解釋的碑。
看了八幡橋,注意到的是寬度很窄。在出發點彈正橋的中央區的碑上寬9.0米。但是,當地的說明板上是2.0米(實物也)。(長度也有點不同)關於這些,在《鄉土室》的119號、120號上寫著鈴木理生先生。在現在所在地將原彈正橋作為八幡橋設置的時候,好像進行了修改。
第一次看到八幡橋的那天,看到健康的國小生們放學的樣子,我感受到了130多年前東京最古老的鐵製橋(重要文化遺產)在現役中靜靜使用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