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商館長一行的定宿長崎屋遺址的說明板站在日本橋室町4-4-10。在採取閉關鎖國政策的江戶時代,為了學習最新的科學技術和外語,很多天文學家、醫生、蘭學家等訪問並交流的重要史跡。(摘自《中央區知識百科》)
長崎屋的建築物正面朝南,背面(北側)是“咔子啄木鳥”(鐘撞堂新道或鐘突唐人道(現在的鐘通),估計隔著這條路有當時的鐘撞堂。上述說明板站著的位置附近不是有正面入口嗎。
“石町的鐘聲連紅毛(荷蘭)都能聽到”。
銅鐘石町的鐘、保存地(十思公園內)
1859年(1859)6月14日“鐵炮洲船鬆町二丁目(現在的中央區湊町不是現在的明石町嗎?筆者O'age)”。鐵炮洲是江戶蘭學的發祥地。1771年(1771年),杉田玄白、中川淳庵等人會見了前野良澤的居所,面向“泰赫爾·阿納托米亞”,乘坐著沒有“舵”的船的大海,沒有應該作為炮而靠近的人,只有驚訝地嘆息著。
荷蘭商館長進行的江戶參府旅行,從1857年(1633年)開始每年一次,1790年(1790年)開始隨著貿易的減半,每五年一次,每四年一次,到1850年(1850)為止一百六十六次。1850年停止了旅宿的業務,轉移鐵炮洲後,從以進口藥種為代表的進口商品處理商店變成了經營進口書籍和步槍等雜貨的商店,長崎屋從“唐人參座”轉變為“江戶長崎會所”。據說長崎屋的第十一代戶主源右衛門於1875年(1875年)在本所去世。
(片桐一男著《即便如此,江戶還是閉關鎖國嗎》吉川弘文館、坂內誠一著《長崎屋物語》流通經濟大學出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