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渕彰/寫樂]
2009年12月12日20:32
現在在江戶東京博物館舉辦了企劃展“旗本看到的忠臣藏-若狹野淺野家三千石的軌跡-”展,
兵庫縣龍野歷史文化資料館所藏的播磨國赤穗郡若狹野(今・
展示了兵庫縣相生市若狹野、若狹野淺野家的資料。據說這個旗本家是赤穗淺野家的分家,和大石內藏助也有親戚關係,負責赤穗事件後的處理,繼承了本家的文件等。最近發現的這些資料是看點。(照片是會場入口。會期到2月7日為止)
展品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這次新發現的赤穗淺野家的《鐵炮洲上屋敷繪圖》。現在,明石町的聖路加護理大學旁邊有“說明板”和“淺野內匠頭邸跡”碑(都指定文化遺產),這是建在那裡的宅邸的設計圖。
到現在為止有用地割圖,不過,宅邸地內部的情況不明。這是在改易超過300年的今天,首次被公開了。
在會場看到這個宅邸畫圖的話,就會被大小和細節所吸引。
根據該展覽的相關論壇(12月12日召開)的解說,這幅畫圖大小為橫向(南北)2.32米×縱向(東西)1.44米。在底紙上貼上建築物等形狀的彩色紙,叫做“貼繪圖”。縮尺約100分之1,以精致的描寫、細緻的完成為特徵。製作年代是1681年(1681)~1701年(1701),從用地縮小到改易之間。住在御殿的是4代藩主淺野內匠頭長矩和夫人阿久利。占地面積為8,794坪(約30000平方米),是當初縮小到一半左右時的畫圖。因此馬場短約50間(90米)。有兩個飾演能的“舞台之間”,可以看出赤穗事件前的樣子。
一邊比較這個宅邸畫圖和現在的舊址,——西側有護城河(現築地川公園),這附近有宅邸的臉的表御門嗎。南側(現在的聖路加大道)有挖割,是在竹簾圍的地方卸貨場和卸貨場嗎,可以緬懷各種各樣的想法。除此之外還展示了相關資料,是一個讓有興趣的人不容錯過的企劃展。
◇在中央區HP“電視宣傳”企劃節目中,在女講談師的談話和鄉土天文館研究員的解說中刊登了“元祿赤穗事件-在中央區的史跡·因緣之地·講談中回顧-”。這裡>>
[卷渕彰/寫樂]
2009年12月8日12:00
“稻荷橋”遺留下來的橋名標(照片上)位於連結八丁堀地區和湊地區的“鐵炮洲大道”。橋名的由來是因為有鐵炮洲稻荷神社。據說1624年(1624年)左右,遷宮到橋的南詰東側,1868年(1868年)遷移到現在的所在地。該神社被指定為中央區民文化財產、建築物。
這裡是堀川的“八丁堀”流過的地方。從龜島川到京橋川結節點的距離有八丁(約870米),所以被認為是八丁堀,但是這個稻荷橋是注入龜島川的河口的第一橋。明治時期,八丁堀改名為“櫻川”。這附近雖然被填埋了,但現在也總覺得是一個能感受到船入地形的地方。
這座橋在1653年(1653年)的承應江戶圖中也有描寫,元祿時期打撈赤穗浪士的時候,是不是從永代橋經過高橋渡過了這裡的稻荷橋呢。另外,據說在現在的鐵炮洲稻荷的東側附近,住著那個長谷川平藏。
看了以京橋·大鋸町為終焉之地的歌川廣重的《名勝江戶百景《鐵炮洲稻荷橋湊神社》(照片下),就清晰地反映出了安政時期的情景。在前面的龜島川停泊的大型船的兩根桅桿之間畫著稻荷橋,左邊(南)有被塗有朱紅色的圍牆包圍的稻荷社。作為水主們的海上守護神也受到了崇敬。上行下行的船搬運貨物。遠處的西方可以望見靈峰富士。八丁堀河口過去的熱鬧景象被活寫出來。
曾經在稻荷橋的南岸一側被稱為“南八丁堀”的一帶。在《江戶名勝圖會》中,在《湊稻荷之社》一條中寫著“南北八丁堀的產土神”。1884年(1884年)鏑木清方入校學習南八丁堀的“鈴木學校”。
昭和40年代,櫻川(舊八丁堀)逐漸被填埋,以稻荷橋為首的5座橋從歷史中消失了。這個“稻荷橋”橋名標是填埋前的東西嗎。這座橋附近是八丁堀,湊町(湊)、入船町(入船)等地名、町名曾經是江戶湊的水邊。我想起了戰後回船店和船具店鱗次櫛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