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總武本線在東京站的第一站,在“新日本橋站”下車,從4號出口到地上。
那裡是中央路和江戶大道交叉的室町3丁目十字路口。
面向十字路口,出口右手馬上掛著中央區教育委員會的指示牌。
《中央區民文化財產長崎屋跡》
長崎屋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在那裡,只要是無用的事情都知道的“爺爺”登場了。
“那不是嗎?埃亨。
時追溯到江戶時代,長崎是出島的荷蘭商館長來江戶幕府打招呼的時候,作為定宿的宅邸是長崎屋。
據說“江戶時代應該是鎖國的,所以外國人在江戶很奇怪”。
這麼想也不是不可能的。因為閉關鎖國寫的是用鎖鏈關國。
這是因為害怕與幕府權威相反的基督教的傳播以及外樣大名們在貿易上積蓄力量的政策。
但是,雖說是閉關鎖國,但也只是一點點向世界打開了大門。
江戶幕府僅限荷蘭,在出島允許貿易。
反過來看,荷蘭獨占了和日本的西方貿易。
於是,荷蘭商館長定期來江戶道謝。
那個時候決定住宿的是藥材批發店的長崎屋。
因為經營進口藥的關係,所以和定宿聯繫起來了吧。
指示牌上寫著畫。
這是葛飾北齋畫的長崎屋“畫本東都遊”的畫。
房子裡有兩、三個人戴著異國帽子的紅發。
你在說什麼呢?遙遠的異國人們說的話和帶來的樂器的聲音,流到了大街上吧。
從街道上可以看到人們在宅邸裡的樣子。
兩個左右的武士和屁股屁股的町人。穿著漂亮和服的老闆娘。描寫了扛著孩子的父親們。
從閉關鎖國的時代背景來看,宅邸周邊的警備也很嚴格,但是從畫上來說,比起緊張感,江戶人的好奇心更能傳達出來。
幕府末期的時候尋求西洋的技術、文化、資訊,抱著切實想法的人們也圍繞著宅邸吧。
據說杉田玄白、大槻玄澤等日本史的教科書中出現的名人來訪了很多。
另外,荷蘭還向幕府提交了《荷蘭傳說書》這一總結世界形勢的報告書。
幕府的老中們官員,通過這些,黑船的來航消息似乎也相當早地知道了。
長崎屋作為與外國文化交流的場所,應該是江戶人身邊存在的“世界之窗”吧。
這裡,江戶的本石町三丁目,現在的日本橋室町4丁目2番地附近就是那個遺跡。”
“爺爺”,留下餘韻退場。
正因為是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留下了歷史遺跡的街道。日本橋室町附近。
年末年初外出的時候,順便找找一下指示牌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