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龍宮城的印象是?“日本橋魚河岸跡”

[小江戶板橋] 2011年8月31日09:00

設置在日本橋四個角落的四個廣場。

在日本橋北詰東側的乙姬廣場上,有一座名字由來的“乙姬像”。

 

說起乙姬,給人一種身著羽衣、輕快的印象。

這座雕像的材質是石造的,像龍神的女兒一樣,堂堂正正地坐在玉座上。

美人嗎?

不,不是很可憐。

明明是離神很近的存在,卻竟然量測其御器量。

 

玉座、海草和魚形成的靠背和貝類的裝飾,代表著豐饒的海。

 

但是,果然還是不能消除僵硬的印象。

如果是龍宮城的話,五彩繽紛的宮殿比較合適。

像小田急電鐵“片瀨江之島站”那樣的門結構,晚上用LED燈華麗地裝點周圍,鯛魚和平目的姐姐,飄著比目魚羽衣,跳舞才是龍宮城。

 

啊,總覺得龍宮的固定觀念使妄想升級了。

 

“日本橋龍宮城之港”

原本,這個地方是通過江戶、東京擔負著平民廚房的日本橋魚河岸。

江戶前的魚自不必說,來自日本各地的魚貝類,簡直就像龍宮的舞舞一樣。

“日有千兩個生意”的熱鬧景象。

從江戶幕府的創立期開始,經過明治維新,到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期間遷移到築地為止,日本橋魚河岸持續了三百多年的生意。

 

乙姬像前的“日本橋魚市場發祥地”的碑是1954年由魚市場相關人員建立的。

 

以處理新鮮的魚為背景的“魚河岸”的氣質,在天下意見番大久保彥左衛門的領導下活躍,以一心太助為代表的,充滿了純粹、閃耀的俠義,形成了江戶人的一種形式。

 

所謂處理收納在城堡裡的魚,魚河岸的眼睛和鼻子的前端是千代田的城堡。

可以說是城的大外壕的江戶灣和可以快速往返於縱橫交錯的挖掘的魚河岸的人們。

那個被組織化了的集團,一邊取江戶前的魚,一邊在緊急時刻,不是很快就變成了實戰性的海上警衛的作用嗎。

這個你想得太多了嗎?

 

守護龍宮的猶太人,跳在海浪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