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
[與太朗]
2010年10月28日13:30
中央區生下了很多文化人和藝術家,但是沿著銀座大街出生成長的人很少吧。以幾件麗子像而聞名的岸田劉生根據他的回憶文《新古細句銀座通》記載,1891年(1891年)6月23日,在京橋區銀座二丁目11番地(現在的銀座2-7梅爾薩附近)長大,“在那裡長大到馬鈴
父親是明治時期的先覺之一岸田吟香。出生地是以眼藥水“精一片水”(吟香是從黑本博士那裡傳授製法的)而聞名的樂善堂。有店、主屋和工廠,旁邊的勸工廠也有岸田的家作,跨越銀座大街也有倉庫。據岸田麗子的《父親岸田劉生》記載,店鋪是間口八間,分成一半,右邊是賣“精一片水”和“藥肥皂”的藥房,左邊是中國的筆墨硯紙以及其他賣文具類和書籍的書房。(樂善堂的名為“鐵糖煎”的藥的看板留在了鄉土天文館。)當時是一個時髦的房子,面向銀座大街的二樓有西式陽臺,吟香經常在這裡做體操。(《新古細句銀座通》中有劉生畫的出生地圖、旁邊的勸工廠等插畫,很開心。)
小時候的劉生是個相當惡作劇的和尚,在銀座的鋪道上放著用粉工藝品做的鮮血小指,引起了大騷動,做了女的生頭,讓女的坐下來。此外,他還經常去竹川町(現銀座七丁目)的勸工廠的西洋畫常設展覽所,讓木戶免去等,留下了適合將來大畫家的小故事。
劉生以許多麗子像為首的肖像畫、自畫像和代代木的切通坡的畫廣為人知(《麗子微笑》、《切通的寫生》是國家的重要文化遺產),作為描繪中央區內的畫,初期畫了幾幅銀座風景和築地居留地風景的油彩。
【照片上】 出生地邊的現在
【照片中】 出生地遺址附近的銀座發祥地碑
【照片下】 京橋遺址附近磚瓦銀座的碑
(順便說一下,在換乘京橋時,父親吟香和天狗 劉生寫道,煙草岩谷松平開始渡口。應該是1901年鐵橋的時候吧。)
[卷渕彰/寫樂]
2010年10月27日11:00
江戶後期,伊能忠敬量測了日本全國,完成了真正的地圖。“大日本沿海輿地全圖”通稱“伊能圖”,是在八丁堀龜島町制作完成的。在那個史跡地的日本橋茅場町二丁目,建有“地圖御用所跡”說明板(照片下左)。另外,龜島橋西詰南側有歷史指示牌(照片下右)。
伊能忠敬於1745年(1745年)上總國山邊郡(現千葉縣山武郡九十出生於九裡町,18歲時入贅下總國佐原村(現佐原市)的豪家伊能家,自稱忠敬。50歲時讓了家督,次年移居江戶深川黑江町(照片上左),師從幕府天文方高橋至時學習天文學。
從蝦夷地的量測開始,之後的17年間,對日本全國10次的沿岸進行實地量測,據說距離超過了4萬公里。據說在量測出發前,他和弟子們一起去富岡八幡宮參拜,祈禱路上平安無事。在與之相關的神社境內建有旅行模樣的銅像(照片上右)。
1814年(1814年),他從深川黑江町移居到了八丁堀龜島町。這裡也是作為地圖御用所的宅邸。這個地方是與力藤田六左衛門的宅邸(約200坪)的一部分租藉地,被稱為龜島町,但是因為是武家地,所以沒有正式的町名。因此,援用了這一帶的町名。這是桑原隆朝(仙台藩醫、江戶詰、400石)的宅邸遺跡。
忠敬於1818年(1818年)73歲時去世,這裡成為了終結之地。在遺言中埋葬在淺草源空寺,但喪事還是沉默的。死後門弟們繼續製作地圖,1821年(1821年),完成了《大日本沿海輿地全圖》,並向幕府呈上。到了這個時候公佈了喪。
在向幕府要人展示地圖之際,兒子忠誨說:“......大廳エ、京YORI西之方大圖十四卷開啄木鳥。中圖、小圖又圖。留下了御老中、若年寄御蘭遊、又諸卷ki納美......”(《忠誨日記》1821年7月10日)(《伊能忠敬研究》第34號所收)。
[まぴ★]
2010年10月27日09:00
每年10月,各地的神社都會舉辦惠比壽講。 前一天開始賣腌菜了,這樣的話,就變成了市。 據說從江戶時代中期開始就一直持續著。
這在中央區觀光鑒定的教材中也有記載 因為我非常喜歡吃,所以絕對想去,去年第一次去了。
10月19日20日和2天。 下了車站,各種各樣的店鱗次櫛比,據說有400家左右的露天攤子。 光是醃製的店就有100家以上吧!
首先去寶田惠比壽神社參拜。
這是去年的照片,如果在神社旁邊的話,一看店裡就會發現 威風凜凜的大哥哥推薦試吃“嘗嘗吧~” 因為非常好吃所以買了,但是是東京新高屋這個有名的店。 據說在宮內廳御用中,林家三平先生在第一代三平先生和那家店的宣傳海報上出現了。
這就是寶田惠比壽神社和神轎,非常熱鬧。
今年也在新高屋買了,但是去年沒有的帶皮的話也有蕪菁。 但是可能是蔬菜價格高漲的緣故,蘿蔔好像變小了。
因為我很喜歡丈夫的母親吃,所以今年用酷郵件把正宗的吃了腌菜送到了大阪。
天平、榮太郎糖、山本海苔、貝新、日本橋文明堂等 在街道旅行中打擾您的店也有分店。
[下町湯姆]
2010年10月27日08:45
從新富町到銀座的途中,正好可以在首都高速的京橋入口附近找到傳達“三橋”記憶的嚮導方案。
讀了《銀座拉菲納特》(舊京橋會館)旁邊靜靜掛著的那篇文章,就可以知道這一帶是被河流包圍的地區。
我想喜歡歷史小說的人應該知道,作為池波正太郎的小說《鬼平犯科帳》第9卷《鯉魚肝之鄉》的舞台被詳細描繪。
〔三橋〕有關的歷史,因為對9月24日的寫樂先生的部落格很熟悉,請參照那個。 中央區這裡有歷史<24>
我想介紹的是建在這個地方的銀座Lafinat(舊京橋會館)。
地下一樓有一家以傳承歷史的名字命名的店“三橋”。這家店很安靜,請順便去看看。
另外,〔銀座拉菲納特〕1樓玄關脅還有一塊傳達史實的“自動電話交換發祥碑”。說起來,這座建築和NTT有著淵源。原來是有京橋電話局的地方啊。
這是1926年我國首次進行電話自動交換的地方。在手機全盛的時代也許無法想象,但是當時,機器不經過接線員的手,而是以連結電話線路的嶄新設備而自豪。
那麼,以前的古名,高速公路的收費站和停車場的名字上留下了“白魚橋”,可以緬懷往昔。如果您知道白魚橋更古老的別稱“牛之草橋”的由來的話請告訴我。
正如以前介紹的那樣,以前有像“土橋”或“竹橋”那樣將外觀留在橋的名字裡的東西,草橋也把草的生長姿態留在了這個名字裡嗎。“牛”是指動物呢,還是從城堡看是“醜”的方向呢......加深了關心。
無論是近代還是現代,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面孔......是中央區的魅力之一。
〔參考〕左邊是附近的古地圖。我很清楚三座橋相對的樣子。(引用尾張屋版切繪圖)
從左邊來的是京橋川,右手邊去的是櫻川。櫻川在八丁堀站附近的(櫻川公園)等地留下了名字。
[小江戶板橋]
2010年10月27日08:45
在江戶時代,為了告知時間,敲鐘了。
町地設置的最初的“時鐘”在中央區內。
所在於日本橋石町。
據說石町建鐘撞堂是在1626年(1626年),所以
是第三代將軍家光公的時代。
江戶城區的第一個鐘。江戶城內撞到的城鐘也轉移了
據說是為了配合建造鐘撞堂而新鑄造的。
如果是“時之鐘”第一號的話,據說是接受了在江戶城內回響的鐘。
更有意思,不是很棒嗎?
管理鐘撞的是鐘撞角“辻源七”。
但是,撞鐘的時間是怎麼決定的呢?
從東西的書推測,好像使用了和時鐘和時香爐。
線上香燃燒的時間裡,謀求時間的是時香爐吧。
撞3次棄鐘喚起注意,之後只撞到時間的數量通知
好的。
據說在真正的地方,時間多少有些偏差。
江戶的人們,大概是因為吞下了它,有了豁達吧。
1657年大火(1657年)之後,江戶的市區急速擴大。
伴隨著這個,在上野、淺草、市谷、芝等十幾個地方設置了。
現在,“時鐘”被移到了日本橋小傳馬町的十思公園內。
1711年(1711年)鑄造的雙層鐘撞堂。
是鐘。
為什麼在日本橋石町設立了第一號呢?
那是因為那裡已經是江戶城的中心了。
那個鐘聲響徹江戶,是吧。
[下町湯姆]
2010年10月18日07:38
中央區是水邊多的土地。雖然面向大海和河流的地方也很多,但是為了水運的運河也很多,所以很有名。
現在被填埋的河流和運河也很多,但是在新川附近,龜島川和日本橋川保留著以前的氛圍。
(照片是新川附近現在的樣子。右邊的照片是佃河城”
據說這一帶到明治時期為止,酒和醬油的打撈船來來往往。支撐著東京商業物流的運河,現在水面上倒映著新城鎮的樣子,似乎靜靜地流淌著。
有時去下町水邊散步怎麼樣?
|
鏈接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