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
[小江戶板橋]
2011年3月28日09:00
“新大橋”是架設在隅田川上的斜張橋,連結著中央區日本橋浜町和江東區新大橋。
1977年3月竣工。
橋中央的橋柱上鑲嵌著安藤廣重的江戶名勝百景“大筷子驟雨”的畫和1912年架設的舊橋的浮雕。
繼承了時代變遷的“新大橋”的樣子,在那裡被描繪出來。
橋西詰北側有兩座大大小小的碑。
巨大的石碑是關東大地震的“避難紀念碑”。
左邊的小石碑是“人助橋的由來”的碑。
據說新大橋曾經被稱為“人助橋”,受到人們的喜愛。
1923年9月1日發生的關東大地震的時候,架設在隅田川上的許多橋被火災燒毀。
其中,“新大橋”避免了火災,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起到了疏散路線的作用。
是1912年架設的舊橋時代。
避開火災避難的人們,帶著行李,為了尋求逃路,蜂擁而至了橋。
雖說是鐵製的橋,但只要火轉移到行李上,熊熊燃燒的火焰就會一口氣在橋上行駛。
負責引導的員警挺身捨棄行李,努力防止火勢蔓延和確保疏散路線。
小石碑是為了表彰其勇敢的行動而建立的。
擔任職責的員警的行動作為碑文保留下來,很難得。
在這個員警的背後,有很多人在誘導、救助、滅火等方面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吧。
根據緊急的判斷,妥善處理群集的員警,雖然沒有留下這些名字,但是作為完成使命、相互支持的人們的代表,我想是被刻在碑上的。
在大地震央,有很多人面對著困難。
“加油!”我強烈地念著。
[卷渕彰/寫樂]
2011年3月28日09:00
中央區立鄉土天文館主辦的春季文化財產巡遊“近代橋梁的寶庫~中央區3月26日(星期六)舉辦了“探訪橋”。特別是這次,可以說是重新審視大地震後復興的機會了。
約20名參加者上午9點半聚集在鄉土天文館,從擔任嚮導的伊東孝教授(日本大學理工學部社會交通工學科)那裡接受事前授課,走向勝哄橋。這是重要文化遺產指定的橋之一,開閉會變成什麼樣,出現了話題。乘坐巴士到達采女橋。曾經是築地川,現在架設在高速公路上的拱橋。從三原橋追尋三十間護城河遺跡的這裡,被戰後的瓦礫填埋了。經過新橋遺跡,完成上午的路線。
下午坐巴士去新常盤橋。沿著常磐橋、常盤橋、一石橋等日本橋川走,到達日本橋。經過漂亮的化妝,慶祝架橋100周年的活動,在這次的東日本大地震好像也自我克制了。沿著昭和大道前進,這條道路是在關東大地震復興事業中新設的。不久,從淺草橋到柳橋。以永代橋為原型的這座橋為首,從架設在隅田川上的兩國橋到下游一直是復興事業的橋。萬年橋(江東區)從側眺望清洲橋。圍繞豐海橋、永代橋(照片:在震災復興事業上架設,當時被稱為帝都之門的隅田川的第一橋),前往最終目的地南高橋。利用了100多年前架設的舊兩國橋的一部分的利優斯橋很有意思。這一天雖然是晴天,但是涼颼颼的風很大。櫻花花蕾等待著溫暖的春天。下午4點多回到故鄉天文館,結束了一天的行程。
據說1923年(1923年)9月關東大地震發生後的復興事業投入了巨額資本,到1930年(1930年)為止持續了約7年。即使在中央區內,在這個事業上施工的幾座橋,現在也作為現役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並且作為近代橋梁被登記為文化財產,令人感動。在復興事業中開通的道路在今天的城市功能中發揮了作用。當時的人們克服了關東大地震、東京大空襲和毀滅的苦難,不能忘記現在的城鎮已經成立了。
在東日本大地震受災的城市,日本也將集結全力從恢復到復興。雖然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但我衷心希望能推進防災強的城市建設,一定要比以前更好地重建城市。加油東北!
[銀造]
2011年3月28日08:30
Ginbura? What is that ? O que e' isso?
Ginbrura originally means that people enjoy Brazilian coffee at Cafe' Paulista in Ginza
and enjoy shopping, walking and staying there in Ginza.
Nowadays, it means enjoy walking and or relaxing at Ginza's Hokoosha Tengoku
(literally means enjoying a free day without car trafiic at Ginza Central Street).
Enjoy a cup of Brazilian coffee at Cafe' Paulista at Ginza 8-chome
and get a certificate of Gin-Bura. O' Certificado de Ginbura e' isso!
Enjoy a beautiful day in Ginza. Te'm um bom dia em Gimza !
[卷渕彰/寫樂]
2011年3月16日16:00
在3月11日的“東北地區太平洋海域地震”中受災的各位和地區表示衷心的慰問。
我國最大的M9.0,由於巨大的海嘯的威勢,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要求全體國民的救援、援助、恢復、復興的支援。
忘記的時候發生的天災。在地震列島的我國,有沒有從其歷史記錄中學到的東西呢。我想再次回顧一下。
距今156年前,安政時期發生了襲擊江戶的大地震。1855年(1855年)10月2日晚10點左右發生的“安政江戶地震”中,死者包括町人、武家在內超過了1萬人。被推定為M6.9,震源地被稱為荒川河口、柏、我孫子附近,是江戶正下方。
町奉行所的對應很快。根據八丁堀的南町奉行所與力・佐久間長敬著的《安政大地震實驗談》,發生的當晚,町奉行所就公共對策進行了評議,並立即決定。
其主要內容是“做飯,分發飯糰。為沒有住宿的人建造救贖小屋。受傷人員的治療和治療。命令批發商確保日用品。惜賣,禁止搶購。禁止各種物價、工錢的高漲。在與力、同心的町內巡視、救助、取締等方面,作為救濟的“三做法”,規定了“救助小屋”、“給露宿者做飯、分發飯糰”、“救助米”。
“救助小屋”就是現在所說的避難地點吧。設置了幸橋門外、深川、淺草、上野等5處。在前書中,“構造是將圓木組裝在合掌,屋頂是葺木頭。入口往下走。裡面在樫圓木上擺上松板,鋪上榻榻米。這些物品由定承包人常備。千坪左右的臨時小屋有半天就可以完成的結構”。據說“煮飯”也在向柳原、牛込等5個地方,將飯糰、梅幹、澤庵2片紙包起來,共計分發了20萬份。“救米”是自1792年(1792年)以來,在火災時支付的一般救助方法,據說領取者達到了38萬人。
也有作為救援活動的“施行”。在送去金錢、食品、發髻等的“救助小屋實施”、給受災者町人實施大米、金錢的“巡居施行”、在門前舉行的“武家、寺院的實施”等活動中,得到了救濟。
《藤岡屋日記》中記載了地震體驗記。
“一個接一個地聽到了雷鳴般的聲音,家裡的倉庫就像浪一樣搖晃著。倉庫、圍牆、武家、町屋的器物倒塌的聲音,好像有千萬雷落在了頭上,來往的人蹲著沒動”“搖晃後,從八方起火,和我方逃走了”“倉庫意外地損失很大,一瞬間就坍塌了”“地震夜燈在大雪洞(夜燈)。第二天的3日雖然沒有大的搖晃,但是對於可能會有震感的傳言,我很吃驚”。
地震之後,出版了很多災害瓦版和多色印刷的鯰魚繪(照片)等。瓦版根據《浪之日普通》(=地震的古語)記載,發生2天後“地震火災方位置”被出售,之後詳細的東西也增加了,其中也有很多是“私事”也就是說,閒逛的東西。鯰魚繪是以民間信仰為基礎的,“在無神月眾神聚集到出雲大社的陰歷10月,鹿島神去了出雲,所以無法控制要石,所以被困在地下的鯰魚開始活動,發生了地震”。
[銀造]
2011年3月7日20:33
“銀座唯一的鐵路道口信號機”埃! 在這樣的地方???
地點是銀座八丁目21番1號,留在進入銀座郵局的胡同裡。
請讀一下濱離宮前道口的說明。
請看下面的保存理由。
我看了好幾次築地市場裡有鐵路線路,列車進入市場。
日本的水產業在這個時候也很繁盛,用遠洋漁業捕獲的鮪魚在築地市場被打撈上來。
紅肉的蜜蜂在關東,白色的鮪魚用火車送到了關西的市場。
冷凍貨車的號碼是雷姆○○○○。
留下了令人懷念的昭和時代的面貌。
去濱離宮恩賜庭園和新橋演舞場的時候,請順便去看看。
[O傘]
2011年3月5日08:30
3月12日(週六)17:30開始,日本橋神田地區的中央路(從神田站高架下到日本橋北側交叉路口)解放,舉辦“江戶古町祭”。
在相應的中央大道區域,燈籠和交通管制的招牌等,已經進行了祭祀的準備。
燈籠有“江戶古町”和“祝/日本橋架橋100周年”的文字。
在“江戶古町祭”中, ・“江戶古町熱鬧的攤子” ・“江戶的轎子乘坐” ・“江戶古町名店拉力賽” ・“江戶古町梯酒大會” 等活動都準備了。
主辦單位是“東京都商店街振興組合聯合會/江戶古町祭實行委員會”,後援是中央區和千代田區,以及各區的觀光協會和商店街聯合會。
神田、日本橋、京橋地區是江戶寬永年間(1624-1644)之前建成的江戶時代初期的古老城鎮,據說這個區域總稱為“江戶古町”。
江戶古町成為了將江戶發展成世界第一城市的源泉,超越了400年的時間,“江戶古町祭”以搞活現代神田·日本橋地區的商店街為目標。
到底是什麼樣的節日呢,百聞不如一見......去參加活動怎麼樣。
詳情請訪問以下網站。 http://www.edokocho.jp/about/index.html
1
|
鏈接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