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欣賞梅雨季節的中央區的文學

[之乎者也] 2014年6月27日09:00

梅雨季節,部落格讀者們過得怎麼樣呢? 一想到今年的梅雨季節有像盛夏一樣晴朗的日子,就會下冰雹,突然有雷雨等異常氣象呢!

 

與早春外出絕好的季節不同,最近天氣的突變也令人擔心。今天我想稍微改變一下主意,以文學的形式探訪中央區,還有江戶時代的石川島和佃。

 

星期五從公司回來,在東京車站前的書店買了兩本以中央區為舞台的書

說起中央區的時代物文學,首先是池波正太郎的《鬼平犯科帳》。18世紀中葉的江戶火付盜賊改方,18世紀後半期,在寬政改革的松平定信下管理石川島人足寄場的長谷川平藏作為原型而有名的電視時代劇、小說,今天我想稍微改變一下角度,介紹一下聚焦於人足寄場的小說。

 

第一本是松本清張的《無宿人別帳》(文春文庫)。這本短篇小說集裡有10個故事,其中的無宿人別帳.jpg《海嘯》是關於人足寄場的故事。小說中,能登的漁夫出身,漂流到江戶,無宿的主人公新太在街道上行走的時候被岡引叫住,被帶到了辻番所,就這樣被放進了傳馬町的臨時監獄(拘留所)。從傳馬町被送到佐渡的金山,被讓他從事像地獄一樣的坑道打水的工作,就這樣失去生命的情況也很多,但是新太幸運的是被送到了石川島。

日本史的教科書上寫著“受18世紀後半期天明飢荒等影響,拋棄農村流入江戶的無宿者增加,幕府將這些無宿者收容在石川島的人足寄場,謀求提高治安”等,從這樣的說明來看,總覺得是“牢獄”我想應該是這樣的東西,但好像有點平靜了。在《海嘯》中也有“一定的期間內成績好的東西會給予勞務工資釋放”的說法,而且並不是一律給予極端的勞役,而是各自與木匠、左官、鍛冶屋、農民等手上有工作的人,石川島也給予了與之相關的工作好象。

某一天,漁夫的新太看了熟悉氣象的雲,預言海嘯會來。石川島、佃島、築地一體一轉眼就被海嘯襲擊,得到了寄場奉行的“逃啊,如果巨浪平息的話,就聚集在永代橋邊”的允許,一邊潛伏著海浪一邊游泳逃到了深川。在小說中還沒有說新太最終是否回到了永代橋,但是通過這部小說,我們可以了解當時人足寄場的情況。

此外,在《無宿人別帳》的其他9個故事中,傳馬町的牢房的故事、向八丈島的島流、140405Ishikawajima.JPG從這個世界的地獄佐渡島逃離的故事等,在當時的“無宿人”中,也有像“石川島人足寄場”這樣比較人道的地方的各種各樣的世界可以知道。

梅雨季節的時候,通過小說穿越時空回到江戶也是一種很酷的東西。

下次,我想介紹一下在一本書店買的山本週五郎的“さぶ”。

  

(右上照片是櫻花季節4月7日的部落格《從新川公園到中央大橋、佃公園的賞花散步》中介紹的石川島燈塔:/archive/2014/04/post-1956.html)

 

 

江戶名所尾張町之圖(在銀座松坂屋施工現場)

[江戶太郎] 2014年6月24日18:00

在銀座的街道上閒逛的話

在銀座松坂屋施工現場的牆壁上

錦繪介紹了銀座的風景。

 

下面為大家介紹其中的一張。

ck1413_20140624.jpeg                              

 

           江戶名所尾張町之圖

              歌川芳宗畫

           1863年(1863年)

 

描繪了經過尾張町吳服店前的14代將軍家茂上洛的樣子。

尾張町位於現在的銀座5-6丁目附近。

 

出展 :中央區立鄉土天文館(時間圓頂明石)

 

 

 

 

“銀座為什麼沒有超高層建築?”推薦訂閱

[銀造] 2014年6月20日14:00

 

 大家知道“銀座為什麼沒有超高層建築?”嗎?
“那是因為區政府對高度限制進行了限制吧”、“嗯,因為有‘銀座規則’吧。”這樣的回答。
 
大約10年前,我對那個沒有任何疑問。
我喜歡銀座,不僅喜歡走銀座大街,也喜歡走林蔭大道、Malonye街等,也沒有想過“為什麼喜歡走銀座呢?”
不僅僅是因為人行道完備了。 對眼睛好的空間,安靜的建築物的顏色,窗口中的時尚夾克等。
然後是銀座大街的步行街。人們永遠不會急著走。
這樣的事情重疊在一起,我覺得能悠然自得地享受銀布拉的樂趣,於是就能思考了。
 
最近,我想問一下“銀座為什麼沒有超高層建築?”。 就在這時,我在教文館找到了這本書。

20140609 011.JPG
 
作者是銀座街製作會議・銀座設計協議會事務局長竹澤惠理子。
我在築地社會教育會館的“銀座學”、紙漿會館的“環境城市建設論壇”上聽過這位先生的演講。
但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對於“銀座過濾器”、“銀座規則”等,我無法加深理解。
之後,通過了宅地建築交易主任考試,產生了關於地區計畫等開發的限制等新知識,產生了不同的興趣,知道了這本書的事。
 這本書的構成如下:
第1章銀座是怎樣的街道
第2章大規模開發前夕,90年代的銀座
       第一次地區計畫「銀座規則」的制定
第3章200米的超高層建築在銀座?
       2004年開始啟動“銀座街建設會議”
第4章以銀座之聲為行政 
第5章新建築需要與銀座進行事前協商
     銀座設計協議會的出航
埃比羅格
後記

 
 (讀後感和推薦)
 以銀座的歷史、江戶町人地的土地與建築物的關係所創造的空間大小為基礎,
銀座的街道被視為財富,所以在銀座的街道上行走很開心,讓人注意到了。
 在這本書中,出現了好幾次“共有”這個詞。對於大規模開發,居民、店主們對現狀的認識和對未來的展望的共享、價值觀的共享等。
關於銀座三越的增床計畫,為什麼空中走廊的設置成為可能的疑問被解除了。
關於歌舞伎座的重建計畫,為什麼能通過以往的高度限制也知道了
並且,關於銀座6丁目計畫,也有詳細的記述。
 作者覺得很厲害,很偉大,不僅僅是豐富的詞彙,還使用了形容詞和副詞,是一篇堅實的文章記述。我感嘆這是“銀座特色”的文章。
而且,我覺得建築基準法、城市計畫相關的知識非常豐富,在後面的地方,我鑽進了大學的大門,重新學習了自己參與的事情。真的很佩服

 

 不僅是住在中央區的在職人員,推薦給建築、建築業、設計師、各種類型的人訂閱。
   銀造

 

 

◆鄉土天文館企劃展“來到中央區的外國文化”正在舉辦中!

[卷渕彰/寫樂] 2014年6月19日14:00

0913_569_140618gaikokubunka.jpg在中央區鄉土天文館(時間圓頂明石)舉辦企劃展“京橋、日本橋、月島魅力再發現!~來到中央區的外國文化~”在該館區民畫廊舉行。會期到7月6日為止,免費入館。點擊此處了情>>

 

江戶時期,朝鲜通訊使、荷蘭商館長的江戶參府、明治時期開設外國人居留地、戰前成為夢幻的世博計畫等,在中央區的歷史中,以繪畫、照片面板為中心展示了與外國的聯繫。

 

1904年(1904年),在築地的海軍操練所發射的氣球上拍攝的照片備受矚目。從高度約200米的上空眺望的景色是從品川到浜離宮、皇居、銀座、日本橋附近拍攝的“東京全景照片”。從深褐色的俯瞰風景中可以復蘇往昔的街道。@卷渕彰

 

 

 

◆天下祭! 山王祭

[卷渕彰/寫樂] 2014年6月18日09:00

日枝神社“山王祭”是日本三大祭(只園祭、天神祭)和江戶三大祭(神田祭、深川八幡祭)之一。江戶時期作為天下祭而聞名,現在與神田祭隔年舉行,今年日枝神社相當於定期大祭祀。

 

13日(週五)的神幸祭在中央區中心部的八重洲、八丁堀、茅場町、兜町、攝社(御旅所)、日本橋、京橋、銀座的順路上游行了約300米的祭禮隊伍。(照片下:中央路日本橋三丁目十字路口附近遊行的鳳叫和天幹地支山車) 

 0913_568_140615sannousai1.jpg


15日(星期日),下町聯合神轎出巡舉行,氏子町內的花車和神轎12座從京橋北詰到日本橋南詰的中央路開始了。(照片下:在日本橋上中央折回,對日本橋高島屋的神轎表敬訪問(從日本橋丸善3樓看)

 0913_568_140615sannousai2.jpg

@卷渕彰

 

 

築地小劇場創立90周年—1924年6月13日

[滅紫] 2014年6月17日09:00

最近看過《新劇》了嗎?這樣說來,我已經十年沒看過了。被年輕人說“新劇”也會說“?”被這樣的表情,說是“劇團的名字”在電視上出場的演員的所屬單位,才能明白是理所當然的了。現在也在活動中的“文學座”、“演員座”、“民間藝術”等“戰後新劇的所有源泉”築地小劇場於90年前的今天6月13日開幕。

ck1121_20140618.jpg 100_1414.JPG

 

現在,中央區民高等學校正在舉辦“從築地小劇場創立90周年開始考慮近代戲劇”的講座。第二次的今天正好是90年前的開場日,這是偶然的。我想大家都知道,已經著名的小山內薰為了被捲入年輕的土方與志的熱情中,以“戲劇實驗室戲劇的常設館、民眾的戲劇小屋”為目標而開場的。第一次的演出節目是《白鳥之歌》(切霍夫)《海戰》(格林)《休息日》(馬佐奧)3部作品。節目中可以看到田村秋子和千田是也的名字。導演是小山內薰和土方與志。作為近代戲劇的實驗場成為了新劇場活動的據點,不過,1928年12月小山內薰突然去世,3個月後築地小劇場分裂。作為築地小劇場的活動僅僅5年就結束了,之後反覆離合集散,劇場的建築也在1945年的戰爭結束中燒毀了。然而,在戲劇界活躍的人才輩出,成為現存劇團的根源,“戰後新劇的所有源泉”就在築地小劇場,這是不用說的。早稻田的兒玉老師也說過,日本戲劇的特徵是“種類不斷積累——層疊性”。並不是說新的戲劇誕生的時候以前的戲劇就消失了,而是各自繼續生存——這是世界上罕見的現象。因此我們現在能夠欣賞到各種類型的戲劇。不能“斷捨離”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久違地來看“築地小劇場遺址的碑”,我覺得很愚蠢。在90周年之際,試著緬懷熱情創立劇團、致力於戲劇活動的戲劇人們怎麼樣?

“築地小劇場遺址的碑”築地2-11-17 NTT數據築地大樓的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