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新人特派員Hanes。![](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confident.gif)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clover.gif)
如果說“天主教築地教堂的用地上住著億萬富翁的人物”,大家相信嗎?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放手不敢相信![](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thunder.gif)
![DSC_3162.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8/11/DSC_3162-thumb-500xauto-66554.jpg)
因為那個人物不是信徒,而是關東大地震前的故事。
教會裡沒有留下關於那個人物的資料,“果然沒有那樣的事實嗎?...”這樣想著的時候
在茨城縣的某個資料館,偶然知道了那是事實。
這次通過像這樣謊言一樣的真實故事
下面為大家介紹迄今為止幾乎不為人所知的築地歷史的一個場景![](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flair.gif)
時間是戰後。日本有3位被稱為“戰後三富翁”的億萬富翁。
原力士、飯店新大谷創始人大谷米太郎
大阪造船廠社長南俊二
這次的主人公是煤礦經營者菊池寬實。
旁邊的港區有“菊池寬實紀念智美術館”,所以
也許有人聽說過他的名字![](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ear.gif)
![IMG_0734.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8/11/IMG_0734-thumb-500xauto-66556.jpg)
出身於櫪木縣馬頭町的他,依靠在煤礦成功的叔父山崎藤太郎來到東京,
在面向入船町運河的山崎商店,成為了在隅田川卸貨煤炭的見習者。
當時有室內浴室的房子很少,所以一町內有一個錢湯,
他好像也去澡堂沖洗煤和炭的汙垢![](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spa.gif)
![入船湯.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8/12/%E5%85%A5%E8%88%B9%E6%B9%AF-thumb-500x376-66836.jpg)
(或許是入船溫泉吧!)
這樣的他不久也結婚了,開始住在美國大使館和奧克拉飯店附近的赤坂靈南坂![](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house.gif)
然後在那之後,搬到築地明石町。
“1921年,一家從靈南坂的家搬到了築地明石町。這所房子是與以前居留地正中間的天主教教會相鄰的教會附屬建築,是羅馬教皇所有的家。這是1877年以前的建築,古時候是磚瓦建築的氣派洋房,二樓是住宅,樓下是辰口煤礦的事務所。與其說是適合新興成金的住所,不如說是身分不相稱的堂堂正正的。”
立石任夫《菊池寬實傳》(大心塾,1979年),p. 180.※非賣品
![紀念館.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8/11/%E8%A8%98%E5%BF%B5%E9%A4%A8-thumb-500xauto-66559.jpg)
(菊池寬實紀念在高萩煤礦資料館(茨城縣高萩市)拍攝。)
“在經濟不景氣後經濟不景氣的浪潮蜂擁而至的大正十年(一九二一),寬實搬家了。新婚生活第五年了。從赤坂靈南坂遷移到築地明石町。新居不是新建的,而是天主教教會附屬的洋房,是羅馬教皇廳所有的房子。因為是建造四十五年,所以很古老,但是是紅磚建築的洋房,當時還很少見。為什麼這個房子能買到呢?據女兒智說,在羅馬教皇廳的大主教座轉移到靈南坂的同時,寬實也接受了。兩個西洋館中,一家是公司使用的,另一家是住的。這個明石町靠近隅田川的河口,沿河眺望也不錯。直到幾十年前,在河裡望去的日式酒家等,都很有意思。原本,正因為是明治初年的所謂築地居留地之後,大正時代,居留地的遺跡作為新東京風景也廣為人知。”
早乙女貢《如怒濤:菊池寬實的不屈不撓的一生》(2008年,原書房),p. 119.
![煤礦.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8/12/%E7%82%AD%E9%89%B1-thumb-500xauto-66822.jpg)
(菊池寬實紀念在高萩煤礦資料館(茨城縣高萩市)拍攝。)
寬實在關東大地震央房子消失後,以此為契機搬家了
當時教堂的情況記錄如下![](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pen.gif)
“無論是羅馬法皇廳的力量,還是極盡奢華的西洋建築,在這次地震之前,都沒有抗衡的方法。地震引起了火災,火刮風,烈風煽動了火災,燒盡了東京。(...)在餘震的第三天,很早就在入船町的廢墟上打了樁子,圍上了繩子,豎起了玫瑰。(...)寬其實在巴拉克很早就開始了工作,接著又在明石町的舊居遺址上建了巴拉克。因為這裡占地很大,所以可以利用空地作為貯炭場。教會在莊嚴的氣氛中盤踞的時候很難說出口,這可以說是震災帶來的幸運嗎。誰能想象到有教會的地基是煤炭放置場嗎。這個明石町被隅田川和挖割包圍著,所以方便水運是最適合搬運煤炭的。”(早乙女,pp.124-126)
![煤炭.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8/12/%E7%9F%B3%E7%82%AD-thumb-500xauto-66824.jpg)
(菊池寬實紀念在高萩煤礦資料館(茨城縣高萩市)拍攝。)
也許無法相信,前幾天同期特派員湊子也介紹過的教會用地內的建築是
曾經作為煤礦事務所使用,也曾成為過煤炭放置場。![](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flair.gif)
而且,這也是後來成為億萬富翁的菊池寬實年輕時的地方。![](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shine.gif)
![事務所.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8/12/%E4%BA%8B%E5%8B%99%E6%89%80-thumb-500xauto-66826.jpg)
(高萩煤礦事務所的遺址)
用黑色鑽石支撐著日本發展的男人在築地的一段時間裡,
在現有的文獻中幾乎沒有留下,正在被遺忘。
但是,作為外國人居留地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築地明石町,這也是教會的用地。
這樣的人住在這裡是非常意外的,不是很有意思嗎?
像這樣,在中央區內還沉睡著有趣的人物傳。
今後也像挖煤炭一樣,我想“開採”人物傳。![](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note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