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下水道基礎設施參觀之旅

[梅尼伊書斯] 2018年12月18日18:00

前幾天中央區觀光協會發出了招募“下水道基礎設施參觀旅行”的通知,因為當選了,所以12月14日和妻子參加了。當天在立川站集合。21名參加者和都下水道局的宣傳負責人也一起乘坐巴士移動。去位於國立市的北多摩二號水再生中心,乘坐電梯在鋪設了11米左右的下行聯絡管的隧道(約1km)上走,參觀了淺川水再生中心。附上中心收到的小冊子和當天隧道的照片。據說使用捷運工程和隧道挖掘時使用的機器進行施工,直徑為3.5米。

IMG_1097.JPG

  

IMG_1098.JPG IMG_1099.JPG

 

IMG_1101.JPG IMG_1052.JPG

我是負責說明的中心長。 

IMG_1057.JPG IMG_1060.JPG

 

隧道經過多摩川下面。隧道左右的管道連結著兩個水再生中心,相互發送汙水等(一方受到損壞時的備份)。在淺川水再生中心接受了下水道處理的說明,看了實際的處理設備。設施內也感覺不到惡臭,確認汙水會變成清澈狀態的水。真的變漂亮了。在這種狀態下被放流到河裡。

這是汙水井蓋的照片。雖然實物沒有上色,但是粉色的櫻花、黃色的銀杏葉,其周圍是黑色的百合海鷗連結在一起的狀態。(皆是都城的象徵?)

IMG_1061.JPG

 

雖然到現在為止都沒有注意到,但是小心地走著的話,到處都能看到這個井蓋。

之後乘坐巴士移動,參觀了現在正在施工的巨大蓄水池的工程。“第二田柄川幹線之二工程”。步行18米,參觀下行工程中的巨大隧道。據說大雨的時候在這裡積雨防止房屋浸水,4萬立方米(25米游泳池幾杯?)的蓄水容量。這個也請看照片。混凝土製的細分和鋼鐵製的細分是分開使用的,據說曲線等的地方使用鋼鐵製之後用混凝土完成。這條隧道的盡頭正在進行挖掘工作。鐵軌用於搬運挖掘的土砂的手推車。

 

IMG_1068.JPG

 

IMG_1069.JPG IMG_1072.JPG

 

水再生中心和田柄川幹線工程都是大土木工程。但是像這樣參觀不太熟悉的汙水處理和洪水對策設施的話,會學到很多東西。參加者的哪位,是“成人的社會科參觀”。如果大家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參加一次。另外,下一次是1月12日,報名人數是4倍。聽說這次是兩倍。

 

 

Discover Chuo City : 居住在天主教築地教堂用地的億萬富翁

[Hanes] 2018年12月11日14:00


你好!我是新人特派員Hanes。
如果說“天主教築地教堂的用地上住著億萬富翁的人物”,大家相信嗎?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放手不敢相信

DSC_3162.JPG

因為那個人物不是信徒,而是關東大地震前的故事。
教會裡沒有留下關於那個人物的資料,“果然沒有那樣的事實嗎?...”這樣想著的時候
在茨城縣的某個資料館,偶然知道了那是事實。
這次通過像這樣謊言一樣的真實故事
下面為大家介紹迄今為止幾乎不為人所知的築地歷史的一個場景

時間是戰後。日本有3位被稱為“戰後三富翁”的億萬富翁。
原力士、飯店新大谷創始人大谷米太郎
大阪造船廠社長南俊二
這次的主人公是煤礦經營者菊池寬實

旁邊的港區有“菊池寬實紀念智美術館”,所以
也許有人聽說過他的名字

IMG_0734.JPG

出身於櫪木縣馬頭町的他,依靠在煤礦成功的叔父山崎藤太郎來到東京,
面向入船町運河的山崎商店,成為了在隅田川卸貨煤炭的見習者。
當時有室內浴室的房子很少,所以一町內有一個錢湯,
他好像也去澡堂沖洗煤和炭的汙垢

入船湯.jpg
(或許是入船溫泉吧!)

這樣的他不久也結婚了,開始住在美國大使館和奧克拉飯店附近的赤坂靈南坂
然後在那之後,搬到築地明石町。

“1921年,一家從靈南坂的家搬到了築地明石町。這所房子是與以前居留地正中間的天主教教會相鄰的教會附屬建築,是羅馬教皇所有的家。這是1877年以前的建築,古時候是磚瓦建築的氣派洋房,二樓是住宅,樓下是辰口煤礦的事務所。與其說是適合新興成金的住所,不如說是身分不相稱的堂堂正正的。”
立石任夫《菊池寬實傳》(大心塾,1979年),p. 180.※非賣品

紀念館.jpg
(菊池寬實紀念在高萩煤礦資料館(茨城縣高萩市)拍攝。)

“在經濟不景氣後經濟不景氣的浪潮蜂擁而至的大正十年(一九二一),寬實搬家了。新婚生活第五年了。從赤坂靈南坂遷移到築地明石町。新居不是新建的,而是天主教教會附屬的洋房,是羅馬教皇廳所有的房子。因為是建造四十五年,所以很古老,但是是紅磚建築的洋房,當時還很少見。為什麼這個房子能買到呢?據女兒智說,在羅馬教皇廳的大主教座轉移到靈南坂的同時,寬實也接受了。兩個西洋館中,一家是公司使用的,另一家是住的。這個明石町靠近隅田川的河口,沿河眺望也不錯。直到幾十年前,在河裡望去的日式酒家等,都很有意思。原本,正因為是明治初年的所謂築地居留地之後,大正時代,居留地的遺跡作為新東京風景也廣為人知。”
早乙女貢《如怒濤:菊池寬實的不屈不撓的一生》(2008年,原書房),p. 119.

煤礦.jpg
(菊池寬實紀念在高萩煤礦資料館(茨城縣高萩市)拍攝。)

寬實在關東大地震央房子消失後,以此為契機搬家了
當時教堂的情況記錄如下

“無論是羅馬法皇廳的力量,還是極盡奢華的西洋建築,在這次地震之前,都沒有抗衡的方法。地震引起了火災,火刮風,烈風煽動了火災,燒盡了東京。(...)在餘震的第三天,很早就在入船町的廢墟上打了樁子,圍上了繩子,豎起了玫瑰。(...)寬其實在巴拉克很早就開始了工作,接著又在明石町的舊居遺址上建了巴拉克。因為這裡占地很大,所以可以利用空地作為貯炭場。教會在莊嚴的氣氛中盤踞的時候很難說出口,這可以說是震災帶來的幸運嗎。誰能想象到有教會的地基是煤炭放置場嗎。這個明石町被隅田川和挖割包圍著,所以方便水運是最適合搬運煤炭的。”(早乙女,pp.124-126)

煤炭.jpg
(菊池寬實紀念在高萩煤礦資料館(茨城縣高萩市)拍攝。)

也許無法相信,前幾天同期特派員湊子也介紹過的教會用地內的建築是
曾經作為煤礦事務所使用,也曾成為過煤炭放置場。
而且,這也是後來成為億萬富翁的菊池寬實年輕時的地方。

事務所.jpg
(高萩煤礦事務所的遺址)

用黑色鑽石支撐著日本發展的男人在築地的一段時間裡,
在現有的文獻中幾乎沒有留下,正在被遺忘。
但是,作為外國人居留地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築地明石町,這也是教會的用地。
這樣的人住在這裡是非常意外的,不是很有意思嗎?

像這樣,在中央區內還沉睡著有趣的人物傳。
今後也像挖煤炭一樣,我想“開採”人物傳。

 

 

笠間稻荷神社

[wienerhorn] 2018年12月5日14:00

笠間稻荷IMG_6883.jpg

照片:笠間稻荷神社(茨城縣笠間市)

“日本橋七福神”位於東京捷運的水天宮前站、人形町站、小傳馬町站、都營捷運的浜町站附近,只要努力1小時就可以巡遊七福神。其中有“笠間稻荷神社東京別社”。學習了中央區觀光檢定的人應該知道吧。這個名字有10個字,讓人印象深刻。江戶末期的1859年,作為笠間稻荷神社(茨城縣笠間市)的分社在現在的位置建造了。
前幾天,偶然在茨城縣內開車兜風的時候,汽車導航上顯示了“笠間稻荷神社”,這就是那個!於是急忙順路來了。創建於651年,是日本三大稻荷之一的神社。在莊嚴的氣氛中,大社,仲見世等,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空間。馬上就要迎來新年初次參拜了,會有很多參拜者到訪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