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4月8日水天宮新神殿完成.....然後臨時宮

[征肖魯☆] 2016年3月30日16:00

4月8日水天宮終於在新神殿完工(中央區日本橋牡蠣殼町2-4-1)

 

我也是這樣,如果是住在附近的人的話,就已經看到過越過柵欄閃耀著金燦燦的新神殿了吧

 

水天宮從江戶時代開始作為安產、賜子之神,受到人們的深厚信仰,2018年迎來江戶遷座200周年

 

附設的派出所先行完成,有氣氛的構造,水天宮前面的大街上有很多櫻花樹(每年都會想,櫻花是什麼呢)請一定要來新神殿和水天宮人形町!!

 

 

然後最近想到的事情...

如果有日本橋地區的再開發等新的建築物和設施的話就沒有了的建築物和商店。

回憶的店不知不覺就消失了。

丟了之後不能去

 

在那裡!?請一定要來2013年3月遷至濱町的臨時宮(中央區日本橋浜町2-30-3)

 

因此,照片並不是臨近完成的現在的樣子,而是刊登了去年11月左右正在建設的珍貴樣子。

 

※照片沒能很好地刊登出來。日後刊登。對不起。

 

 

人形町日本甘酒橫丁“櫻花節”

[TAKK...] 2016年3月29日14:00

2016年3月27日(星期日),在日本甘酒橫丁的“浜町綠道”(弁慶像附近)舉行了櫻花節。

1501.jpg

1502.jpg

櫻花還是很寂寞的感覺,但是人們熱鬧的花盛開了。

1503.jpg

是免費發放的日本甘酒!

無酒精誰都能喝,真是絕品。

據說日本甘酒含有豐富的營養,被稱為飲用點滴。

好像也實施了符合各店名品的福引,排起了長隊。

 

 

小舟町八雲神社

[橘] 2016年3月17日14:00

有人知道“小舟町八雲神社”在日本橋小舟町的哪裡嗎?

天王祭這個祭祀在小舟町舉行,其實神社在神田明神中。

小舟町(堀留兒童公園)只在天王祭的時候建造御仮屋,原則上每4年舉行一次盛大的神轎出巡。
 

kobunaj.jpg

kobunaj2.jpg

上面的照片是神田明神內的小舟町八雲神社。

 

kobunat.jpg

這是八雲神社的天水桶。
供奉者是在日本橋魚市場附近經營鹽幹下酒菜和乾菜的“遠州屋新兵衛”等10人。

小舟町八雲神社最初的宮元是小傳馬町,之後是魚批發店的夥伴參與其中,現在受到小舟町的人們的崇敬。

 

小舟町八雲神社位於“牛頭天王三社”的三宮,一之宮是“江戶神社”,二之宮是

是“大傳馬町八雲神社”。

這位天王三社供奉的是“建速須佐之男命”——大黑菩薩的父親之神。

daikoku.jpg

神田明神的大黑菩薩的巨大雕像。

 

edoj.jpg

是一之宮的“江戶神社”。

 

odenmaj.jpg

二宮的“大傳馬町八雲神社”。

那是天水桶。

odenmajt.jpg

天水桶的奉納者是“太物批發店”的夥伴(在日本橋附近排列著屋檐,經營布匹等的商人),在那之前,大傳馬町是宮元,所以也記載了大傳馬町的名字。

在“大傳馬町八雲神社”,很遺憾現在沒有舉行祭典。
 

據說今年是“小舟町八雲神社”舉行神轎出巡的一年,如果能採訪9月舉行的神轎出巡的話,我想在部落格上再介紹一下。

 

 

◆ 隅田川《芭蕉的曲線》

【隅田的煙花】 2016年3月8日16:00

清洲橋對岸。江東區一側的高個子倉庫被拆除,天空變大了。

根據場所的不同,以藍天為背景,可以把清洲橋拍進照片裡。好像又建了點什麼,現在可能是機會。

s_hanabi32-1.jpg 

最近,我想應該早點暖和吧。

冬天期間,很難去的隅田川陽臺也終於到了期待的季節了。

 

清洲橋稍靠上游的這一帶。隅田川陽臺上的花朵似乎迫不及待地等待著春天的氣息。

s_hanabi32-2.jpg 

在隅田川陽臺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指示牌。

這裡的河流是“彎道”的。上游一側有“新大橋”,下游一側有“清洲橋”,分別架設在彎道的出入口。

s_hanabi32-3.jpg另外,彎道的頂點是江戶時代隅田川第三座架設的“新大橋”。雖然已經重架了好幾次,但是從現在開始到100年前左右,這裡架起了位於現橋二代前的木造橋。

s_hanabi32-4.jpg(2015中央區整座博物館・曾經的新大橋架起的附近)

 

彎道的內側是中央區一側,從江戶時代的新大橋到下游的地方有洲,被稱為“中洲”、“三又”。

s_hanabi32-5.jpg 

 

另一方面,隅田川的對岸是江東區的深川地區。江戶時代第一次架設新大橋的時候,竟然有那個“松尾芭蕉”寄身於此。

 

在明歷大火後首次架設兩國橋,平民文化之花開始開放的時代·1680年,芭蕉移居到了小名木川匯合隅田川的這一帶。

s_hanabi32-6.jpg(從中央區側看芭蕉庵史跡展望公園)

 

 

芭蕉所在的“曲線外側”。

 

現在從這個地方向中央區側眺望河的話......

 

上游一側是橙色主塔的“新大橋”,更遙遠的對面是“兩國橋”,

s_hanabi32-7.jpg下游側是藍色曲線的“清洲橋”,遙遠的對面是“中央大橋”的高主塔。

s_hanabi32-8.jpg多虧了彎道,視野非常好。可以望到河的前方。

 

 

芭蕉在這裡看到了什麼?應該能看到比現在更遠的地方......

 

上游是櫻花盛開的上野山。

來往於三路的白帆船。

下游是漂浮在海面上的佃島和月亮。

日本橋的遙遠對面的白富士。

 

在180度的一個視野中,彎道創造的這樣的風景應該蔓延著。

 

 

“花之雲鐘是上野還是淺草”

“明月和池塘巡遊夜空”

 

芭蕉是以怎樣的心情選擇這個地方的,我不學習,不太清楚,但是後年北齋和廣重從這附近越過現在的中央區描繪富士山,所以總覺得是風光明媚的地方。

s_hanabi32-9.jpg 

另外,芭蕉還看到了新大橋的建造樣子。據說芭蕉對1694年的完成非常高興。

“初雪紛飛的橋上”

“感激不盡地踩著橋的霜”

 

下游幾年後還架起了永代橋。深川正在發展中,也許是今後有著令人期待的夢想的地方。

 

芭蕉視線前方的對岸中央區側。

一定是芭蕉能感受到什麼的特別的風景吧。現在,站在這裡的話,我會覺得也有那樣的時代。

s_hanabi32-10.jpg

(眺望上游的芭蕉像。到了傍晚,自動向下游的清洲橋方向改變方向。)

 

 

 

中央區一側曾經架設新大橋的附近,現在有幾年前修建的名為“中洲公園”的小公園。

 

從隅田川陽臺稍微往上爬樓梯的地方,從這個小高的地方看對岸的江東區一側,建築物的高度並沒有那麼高。

坐在長椅上,眺望寬廣的天空和彎道上緩緩前進的船,心情非常好。

s_hanabi32-11.jpg 

江戶時代,廣重將從中央區一側看到的新大橋留在了名為《大筷子的驟雨》的作品中。如果現在畫的話,天空樹可能會進入畫中。

s_hanabi32-12.jpg 

這個有櫻花的公園。

如果想在隅田川陽臺散步時休息一下的話,請坐在長椅上眺望“芭蕉的曲線”。

 

 

 

TOKYO MARATHON 2016

[江戶的瑪莎・堀內] 2016年3月5日16:00

2月28日是世界規模的“東京馬拉松”,自2007年開始以來第10次,約有37000名跑壘員參加。
可以說是由日本全國的一致合作而成立的活動。今年受惠於好天氣,大約一萬名志願者中
由於外國跑壘員的增加,作為強化招待的多語言志願者被設置是其特徵。
瑞士、美國、台灣、英國、義大利、中國、印度尼西亞、
瑞典、加拿大、馬來西亞、日本人,我覺得每一張臉都很活潑,互相給人一種活力。
很多外國人都說“Well-organized”,我覺得這和很多人說“お疲れさん”比較合適。

 

比賽中,全程馬拉松,10公里,輪椅,路線中包含著很多眾所周知的觀光地。

 

新宿都廳→飯田橋(5公里)→皇居外周→竹橋、日比谷公園(10公里)→增上寺、品川(15公里,折回點)
→銀座→日本橋、茅場町(25公里)→淺草寺→濱町公園→築地(35公里)→佃大橋、春海橋
→豐洲→有明→東京國際展覽中心(終點)。

 

感謝春天的先驅的一天。

ck1515_20160303 (1).JPG ck1515_20160303 (2).JPG

ck1515_20160303 (3).JPG

 

 

 

東京馬拉松2016應援篇

[銀造] 2016年3月5日12:00

 報告2月28日舉辦的東京馬拉松2016的應援風景。

在水天宮附近的“裡加勒日本橋人形町”前,

揮舞著巨大旗幟的雄壯舞蹈表演

DSC09555 (360x202).jpg

可愛的孩子們也拼命地跳舞,支持著他們。

DSC09557 (360x202).jpg

哎呀,在那之前,我從“茶之木神社”那裡收到了美味的茶。

DSC09554 (360x202).jpg

在阪本國小附近的高速公路下,

“江戶藝術”的各位在空閒時間和跑壘員擊掌,鼓起勇氣,通過舞蹈鼓舞精神。

跑壘員們的步伐看起來有點輕,變快了。

DSC09621 (360x202).jpg

而且,又因舞蹈而蓬勃發展。

DSC09625 (360x202).jpg

在東銀座的“ADK松竹廣場”前,沖繩民謠和舞蹈給長跑者帶來了活力,前來觀看的我們也獲得了活力。

DSC09667 (360x202).jpg

在離入船橋很近的地方,用太鼓的應援也結束了。我來晚了,今年沒能看見。

在日本的傳統藝能,為世界的各位加油,我覺得“真的很棒”。

參與應援工作的各位,真的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