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座六丁目的銀座朝日大廈重建工程現場出現了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現場的臨時圍欄,並木大道側和索尼大道側兩面都描繪了漱石的肖像和小說《三四郎》、《明暗》的插畫(名取春仙畫)。
這裡是舊瀧山町,漱石進入公司的東京朝日新聞社所在的地方(現在的銀座6-6-7)。林蔭道附近有該公司校對員石川啄木(1886-1912)的歌碑。平時看著這個路過的人,現在好像也被對面的漱石吸引了目光。
漱石於1907年(1907年)辭去帝大·一高的教職,進入東京朝日新聞社。由於當時社會評價的差異,轉業讓世人大吃一驚,“如果報社是生意的話,大學屋也是生意”、“不寫什麼就不覺得活著”,勇敢地走上了文藝創作的道路。以《虞美人草》為開端,直到《三四郎》、《心》......還有絕筆未完成的《明暗》為止,作為朝日新聞連載小說出版到社會。同時,主持文藝欄推舉新晉作家,給予了發表的場所。雖然沒有上班的義務,但是在星期三的編輯會議上,雖然嘴很少,但是臉上冒著意想不到的警句,讓大家笑起來,開了一個熱鬧的會議。
我與太朗過去兩次在這個部落格上寫過關於漱石和中央區的關係,但是那個時候,在區內和漱石有著很深緣分的重要場所,沒有什麼懷念他的東西,很遺憾。兩年後工程完成後這個圍欄也會消失。我希望那個時候能建造新的永久性的紀念碑。明年2016年是漱石死後100周年,後年2017年是誕辰150周年,即將迎來重大的轉捩點。
【蘸る】一石川啄木的歌碑(照片右邊)
“京橋瀧山町的報社燈即萌時的魚”
漱石的《之後》《門》的連載,在啄木在社的時候重疊。啄木應該也負責校對吧。
【蘸る】那兩個拙文
《漱石的腳印in中央區》(2012.10.31)
《文豪與丸善(之二)夏目漱石與鋼筆》(20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