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es

在電影海報上看到波蘭的有趣之處@國家電影檔案


你好!我是活躍特派員Hanes(Hanes)。
12月13日(週五)起,在國立電影檔案館舉辦了展覽會“日本波蘭建交100周年紀念波蘭電影海報”
說實話,波蘭是個人還不太熟悉的國家,"如果能通過海報了解更多關於這個國家的資訊...”就去了展覽會♪
這次我們將從展覽會的內容和本企劃展負責人岡田先生的解說中看到的國家波蘭的一部分濃縮為大家送上!

滿意的作品數量和“波蘭派”

首先,作為推薦本次展覽會的一個理由,可以列舉出作品數量多
這次竟然展示了前期和後期共計1950年代後半期到1990年代前半期96張海報!
在國立電影檔案的前身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電影中心時代,僅展出了藏品約50件波蘭的電影海報,這次還增加了其他美術館、電影資料館、甚至個人收藏品。
並且,這次也銷售“波蘭電影海報目錄”。♪

 在電影海報上看到波蘭的有趣之處@國家電影檔案


這些作品在“第1章波蘭電影的海報”、“第2章日本電影的海報”、“第3章世界各國的電影的海報”3章中展出。
岡田先生說,波蘭的電影海報不僅作為電影的宣傳媒體,也可以作為藝術作品來觀看。
特別是第3章,有名的電影也很多,從電影迷的角度來看也能樂在其中!
研究電影的人,實際看過電影的人,可以仔細品味電影史中海報的變化和重要性,因為和電影本身的關係用海報表現出來的東西。

 在電影海報上看到波蘭的有趣之處@國家電影檔案


那麼,讓我們輕鬆回顧波蘭的歷史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蘭被納粹德國和蘇聯分割。
受蘇聯的影響,1947年的選舉中,共產勢力大獲全勝,成為社會主義國家。
然而,1953年斯大林去世,1956年赫魯曉夫批評斯大林,使共產黨一黨獨裁下的言論壓制暫時減弱。
以此為契機,擺脫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新一代的藝術家在電影圖形爵士樂等方面產生了新的潮流。

特別是1950年代後半期以後,與政府的文化控制保持距離的水靈的表現作為特點的電影海報被稱為“波蘭派”,其水平之高讓世界大吃一驚。
這個“波蘭派”這個詞本身是由設計師Jan Leniza於1960年首次使用的,後來在全世界都知道波蘭有一個優秀的派系。

岡田先生說,除了波蘭之外,製作出如此優秀電影海報的國家還有捷克斯洛伐克和古巴,這些國家的海報有著共同點。
那就是這種體制下的“制約中異常的自由”

高中時代,戰後共產主義國家的發展並不是很喜歡學習的領域,但是不像這樣在政治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那個時代,一下子就產生了興趣,真是不可思議!
那麼,我想給大家介紹幾張實際的海報。

與現代的真人版海報不同!有味道的海報們

這次展示的海報有三個共同的有趣之處。
第一,和現代的電影海報不同,不怎麼包含主演演員和女演員的臉
在看電影的時候,也有人根據主演的人來選擇作品,這不是令人吃驚的傾向嗎?
在這個背景下,在社會主義體制下,沒有必要考慮銷售的設計。
另一方面,除了沒有的主演演員名之外,導演名、獲獎經歷也比較能在海報上看到。
觀看的時候,請一定要注意發出這樣的文字資訊的方法♪

第二個不是主演演員、女演員的作品,而是描繪了很多“臉”
這裡包含了呼籲社會、政治批判的語氣。
反映了當時波蘭的社會背景,即使在相對自由的表現被允許的情況下,在嚴格的監視下反覆試驗的結果,也能讀取出充滿隱喻的自由表現的證明。

第三,在圖形大國波蘭,電影海報不是行業內匿名的工作,而是一流的海報作家們的工作
這也是和其他許多國家不同的地方吧。
不僅僅是設計,也有很多有意表的表達方式,初次見面時映入眼簾、腦海中殘留的東西並不是全部,只有仔細看才能理解的味道也很有魅力!

例如,本次展覽會的傳單上也有“暗殺之森”的海報。

 在電影海報上看到波蘭的有趣之處@國家電影檔案

《暗殺之森》海報:楊姆沃德傑尼斯(1974年)神奈川縣立近代美術館收藏(攝影:市瀨真以)


本片以“適應主義者”的意思為原題,是一部向世界宣傳貝爾納多·貝爾特魯奇的作品。
主人公是遵從法西斯組織的命令,隨著崩潰而逐漸崩潰的青年。
在這個海報上,緊閉著按鈕的衣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並不是特別喜歡看電影,但是我很在意這個乍看之下可以說是無表情的男性隱藏著什麼,實際上被邀請去電影世界看看這部電影。

 在電影海報上看到波蘭的有趣之處@國家電影檔案

《姿三四郎》海報:弗裡薩克(1971年)國家電影檔案館收藏


這是以明治時代為舞台,描寫了追求柔道極致的青年的人性成長的富田常雄的人氣小說改編的電影《姿三四郎》的海報。
這是黑澤明的首次導演作品電影化後再電影化時(內川清一郎導演)的作品,其特徵是柔道的人們被極端抽象化、象徵化。
和《暗殺之森》的海報也不一樣,海報中包含的意圖可能很難理解。
但是,這不是又讓人在意“看電影吧”嗎。

 在電影海報上看到波蘭的有趣之處@國家電影檔案

《水中的刀》海報:楊雷尼扎(1962年)川喜多紀念電影文化財團收藏 ©ADAGP, Paris & JASPAR, Tokyo, 2019 G1994


繼《波蘭派》的前輩導演之後,以鮮明的表現讓世界大吃一驚的羅曼·波蘭斯基導演的長篇第一部作品《水中的小刀》的海報。
三名登場人物被描繪成湖魚。
雖然是我出生之前的作品,但是為什麼登場人物是這樣描寫的,不知不覺就搜索了梗概和視頻。

 在電影海報上看到波蘭的有趣之處@國家電影檔案

《丹頓》海報:1993年,武藏野美術大學美術館、圖書館收藏


以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兩位政治家、施行恐懼政治的羅貝斯皮埃爾和現實主義的丹頓對立為主題的歷史大作《丹頓》。
捏住人臉的樣子,象徵著羅伯斯皮埃爾毫不留情的肅清。
如此具有衝擊性的話,即使沒有明確的人物形象,也很容易給人留下印象。
而且,髮型就像在法國革命時的繪畫中看到的一樣,當時的特長也很好地掌握了。

 在電影海報上看到波蘭的有趣之處@國家電影檔案

《醜陋的家伙,臟的家伙,壞的家伙》海報:耶吉·弗裡薩克(1978年)神奈川縣立近代美術館收藏(攝影:世奇照片田中俊司)


這次介紹的海報中最後提到的是,因為看了所以畫的是和電影標題《醜陋的家伙、臟的家伙、壞的家伙》一致的醜惡的人臉的蟲子。
我注意到這裡也是重視臉的表現。
在以居住在羅馬郊外的貧民窟的大家庭為中心推進故事的喜劇海報上,了解了登場人物的特徵後,就知道為什麼只張開蟲子的一只眼睛,為什麼會出現這樣骯臟的印象呢。

最後

到現在為止,根據岡田先生的解說簡單地介紹了波蘭電影海報的特徵和看點,不過,還是現在電影海報的劃一化進程中,像這樣獨創自由,而且深奧的海報非常新奇。
正如展覽會的宗旨一樣,不是作為電影的副產品海報,而是作為藝術作品充分享受了海報本身。
這可能是因為和自己想象的海報相比文字資訊少,文字被控制地配置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波蘭是什麼樣的國家,戰後取得了怎樣的發展,從海報中滲透出來了,這一點給我留下了特別的印象。
在高中學習世界史的時候,如果有機會從電影海報上接觸波蘭史的話,可能會對波蘭產生更多的興趣。
在下次歐盟電影節舉辦的時候,為了欣賞波蘭電影,制定了明年的計畫。♪

另外,這次雖然沒有特別介紹,但是在第2章中,引起了《上意討伐拜領妻檢討》(瀧口康彥原作)、《藝術還是記錄》爭論的1964年奧運會東京奧運會的官方記錄電影《東京奧運會》,以及反映當時公害問題的哥斯拉・系列第11部電影《哥斯拉對希》、電影《哥斯拉哥斯拉哥斯拉赫》、
儘管是日本電影的海報,但能看到新鮮感又很有趣,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去本季參觀的展覽會。

因為到明年3月上旬為止都會舉辦,所以來附近的時候,試著感受一下波蘭電影海報的有趣之處怎麼樣?

※這次在獲得國立電影檔案的許可後,在展覽室內進行了攝影。

展覽會的介紹

展覽會“日本波蘭建交100周年紀念波蘭電影海報(Polish Posters for Films 100th Anniversary of波蘭-Japan Diplomatic Relations)”

會場:國立電影檔案館展覽室(7樓)
會期:2019年12月13(週五)至2020年3月8日(週日)
 前期展示:12月13日(週五)~1月26日(週日)
 後期展示:1月28日(星期二)~3月8日(星期日)
 ※會期中有部分展覽更換。
開室時間:11點~18點30分(入室時間到18點),每月末週五11點~20點(入室時間到19點30分)
休室日:週一、12月28日(週六)~1月3日(週五)
參觀費:普通250日圓、大學生130日圓、老年人、高中生以下及未滿18歲、殘疾人(附帶者原則上最多1名)、國立電影檔案的校園成員免費
官方網站:https://www.nfaj.go.jp/exhibition/polishpos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