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幸紀念碑與天皇巡幸之路
東日本橋的日本橋中學的後面,隅田川沿岸的浜町河岸大道靜靜地建著的臨幸紀念碑。1930年,昭和天皇視察關東大地震後復興的東京街道時,為了紀念順便去了位於這個地方的千代田尋常國小(現在的日本橋中學)而建造的。另外,昭和天皇經過的街道現在被稱為“御幸大道”。
這個地方,從江戶時代到明治,藥研堀從隅田川進入,架起了元柳橋,是北齋、廣重、清親等著名畫家畫了很多浮世繪的地方。現在行人很少,天皇在偏離日本橋中心的這個地方巡幸,有點意外。
天皇的帝都巡幸,天皇是怎樣的路線順道去哪裡的呢?原本千代田國小就在日本橋,為什麼會有“千代田”的名字呢?等等,因為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興趣,所以調查了一下。
帝都復興巡幸的御道
在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央受災嚴重的帝都東京,7年後終於實現了復興,1930年3月26日舉行了復興儀式。在典禮之前的3月24日,為了視察復興的城市情況,昭和天皇舉行了帝都巡幸。
當時巡幸的路線就是這張地圖。
出處:作者根據《震災的記憶》的變遷和展示圖4帝都復興祭的巡幸路《帝都復興祭志(1932年)》製作,高野宏康(2010年)
昭和天皇從1皇居(宮城)正門出發,從日比谷大道經過新橋、震災復興完成的昭和大道,穿過京橋、日本橋,從靖國大道前往最初的順路場所2“九段坂上的展望所”。地圖上的紅色箭頭路線。
市內裝飾著慶祝復興的裝飾,沿路有很多市民為了看一眼天皇陛下的車而聚集在一起的樣子留在了照片上。
②從“九段坂上的御展望所”出發後,穿過青箭頭的路線、3“東京府立工藝學校”(現文京區)、4上野公園(現台東區)、淺草的言問橋,順道5“隅田公園”6“震災紀念堂”(現墨田區),通過藏前橋、江戶通、淺草橋到達日本橋區,從清杉大道到了。
從清杉大道到“千代田國小”的路是現在的“御幸大道”,左邊的照片是巡幸時的街道樣子,路的盡頭可以看到千代田國小。右圖是同一角度的現在的御幸大道。
根據記錄,昭和天皇在休息的同時訪問了千代田國小,正午8分鐘後到達,停留了約1個半小時左右,下午1點半出發。照片是到達和在校園裡歡迎的樣子。
千代田國小
作為天皇巡幸地的千代田國小,1877年創立於馬喰町。最初是“第一大學區第一中學區十一號國小千代田學校”。之後,1910年轉移到了藥研堀的填埋地現在的地方(現在的東日本橋1丁目)。
關於“千代田”的由來,因為明治天皇來到馬喰町的國小,所以好像是以千代田城命名的,但是詳細情況還不清楚。據說天皇在明治以後也為了參觀國小,多次訪問千代田國小。
千代田國小在關東大地震央受災,1929年以鋼筋混凝土的不燃化構造重建了新校舍。裝飾藝術風格的校舍是3層建築,有屋頂,還有展望台。在當時,它是一座設計得很高、很美的建築。
從面向隅田川的校舍屋頂上,以附近的兩國橋為首,上游下游的橋,從江東區一帶到淺草、下谷方向都被期待,放眼東,可以看到日本橋、神田、丸之內。這是一個適合眺望復興後的東京街道的地方。
從千代田國小出發的昭和天皇,之後穿過清州橋,穿過深川的街道,從永代橋進入京橋區,經過8東京市立築地醫院後,回到了皇居(宮城)。
御幸大道最近整修,人行道上有林蔭樹和長凳,營造了一種安靜的氛圍。在大街的盡頭可以看到天空樹。
穿過御幸大道,一邊緬懷著藥研堀、元柳橋、帝都復興巡幸等江戶~明治的歷史,一邊在安靜的這個地區走一走也可能很開心。
參考文獻、資料
《震災的記憶》的變遷和展示,高野宏康(2010年)
《復興紀念》東京市日本橋區篇(東京市日本橋區,1930年)
根據攝政官和關東大地震宮內廳的記錄,宮內廳公文書館·昭和天皇紀念館(2013年)
內閣府《關於繼承災害教訓的專門調查會報告書(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