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大地震復興100年,在“江戶橋”中看到的歷史
上面的照片是從江戶橋南的天橋向北拍攝的“江戶橋”的照片。“江戶橋”架設在日本橋川南岸的中央區日本橋和北岸的中央區日本橋本町,是通過“都道316號線昭和大道”的橋。上方有首都高速公路的江戶橋接口。今年是關東大地震100周年。在可以說是復興象徵的“昭和大道”上,我想以連結日本橋川的“江戶橋”為焦點,來揭開它的歷史。
上面的圖是在歌川廣重的《名勝江戶百景》、《日本橋江戶筷子》中從“日本橋”眺望“江戶橋”的浮世繪。創架年月不明,1632年(1632年)的《武州豐島郡江戶莊圖》中記載了江戶橋。另外還有1631年(1631年)建造的資料。關於橋名,因為位於僅次於西方的日本(橋)的位置,所以取了江戶,江戶是這一帶的名稱,但是都不清楚。
(提供照片:京橋圖書館)
1875年(1875年),被架設在上述的石造拱橋上。
(提供照片:京橋圖書館)
1901年(1901年)10月在上述鋼上路拱橋上架設。到那時為止的“江戶橋”位於距離現在位置60米左右的川下的舊楓川和日本橋川的匯合點。在“日本橋鑽石大廈”的東側。
1923年(1923年)9月1日,關東大地震發生。這次地震是11點58分震級7.9的主震,3分鐘後岩漿7.2,5分鐘後岩漿7.3次震撼大地的“三子地震”。使地震災害更加嚴重的是地震發生後立即發生的大火災。中央區地震的震度為“5強”,整個地區都位於江戶前島地區,地基堅固,搖晃造成的災害很少,但是由於火災,中央區的幾乎100%被燒毀,燒荒的原野變成了原。為了帝都的復興,以國家為主體,進行區劃整理、幹線道路的整備、橋的整備、公園的整備等活動,其中道路整備計畫的重點是“昭和通”和“大正通(靖國通)”。“江戶橋”是“昭和大道”為了橫穿日本橋川而架設的橋。民居及商店等密集,將燒荒的原野變成原的土地區劃整理後,建造了新道路的是“昭和大道”,在延長線上的是“江戶橋”。在下面的圖上刊登了區劃整理前和區劃整理後的對象圖,我想您可以理解。
(出處:中央區沿革圖集[日本橋篇],加筆了橋名)
上面的圖是區劃整理前的圖。
(出處:中央區沿革圖集[日本橋篇],加筆了橋名)
上面的圖是區劃整理後的圖。從左到右塗成黑色的線是“昭和大道”。以前沒有道路的地方,根據區劃整理,可以知道變成了道路的地方。另外,“江戶橋”也在上游架設了60米左右的新橋。
(提供照片:京橋圖書館)
上面的照片是1957年(1957年)左右,還沒有被高速公路覆蓋時的照片。
1925年(1925年)1月4日開工,需要工期1076天,1927年(1927年)12月15日竣工。總工程費是828850日圓(約40億日圓)。型號是鋼固瑞布拱橋,橋長63.4米,寬44米。
上面的照片是現在的“江戶橋”。除了架設在隅田川上的橋之外,可以說是架設在神田川、日本橋川、龜島川上的橋中最大的橋。另外,首都高速公路的市中心環狀線、向島線、上野線也是相交的地方,是交通要衝。翻開歷史,現在的“江戶橋”是大地震後,在新設的道路上架設了新的橋,也許可以說是和以前的橋不同的東西,但是考慮到這樣的歷史,看“江戶橋”也不錯。
參考文獻:中央區沿革圖集[日本橋篇]東京都中央區教育委員會
中央區橋橋橋詰廣場(中央區文物調查報告書第5集)
東京都的關東大地震慰靈碑、紀念碑、遺址(之二)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