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江漢東海道五十三次(日本橋)著

司馬江漢的東海道五十三次和廣重的畫的比較分幾次在部落格上根據我的解釋介紹。這次我們將以廣重東海道的出發點江漢的到達地點“日本橋”為例。
左側的廣重畫是從江戶到京都的東海道的起點——日本橋(朝之景)。背景上描繪了高札場和曬乾場,可以看出這裡是日本橋的南端。描繪了適合裝飾描繪東海道系列卷頭的參勤交代大名行列早早地從江戶出發的樣子。另外,還描繪了用天秤棒扛著魚的一團,從對岸的魚河岸進貨後,去小販的樣子。在江戶最熱鬧的早晨,日本橋的活力得以傳達。
另一方面右側的畫是司馬江漢東海道五十三次的終點站“日本橋(著)”。左手前描繪了荷蘭人侍從帕塔維亞人(現在的印度尼西亞人)的帶傘。雖然沒有帕塔維亞人來到江戶的史實,但是因為眾所周知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占領了印度尼西亞,所以可能是代替荷蘭人來畫的。另外,在中央可以看到南蠻服的武士。因為印章落款上寫著“相州於鐮倉七裡浜”,所以可以想象是1813年(1813年)從夏天到秋天居住在鐮倉的時期描繪的。荷蘭商館長江戶參府一直持續到1850年,廣重描繪東海道53次的時期,長崎屋和石町存在,荷蘭人江戶參府也繼續著。荷蘭經營東印度公司,因為采用了帕塔維亞人,所以在日本也不奇怪,所以就讓他登場了。幕府從安全的觀點出發,沒有把荷蘭人暴露給普通市民,所以可能會出現帕塔維亞人,營造出荷蘭的氛圍。
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的原畫,有一種說法是“司馬江漢”的東海道五十三次。一方是帕塔維亞人,一方和棒手勢太不同。為什麼呢?
荷蘭商館長江戶參府

自1609年(1609年)在商館長尼古拉斯·博克的駿府與德川家康的謁見以來,從1633年(1633年)開始每年春天一次的江戶參府定期化之前,不定期進行。1790年(1790年)隨著貿易交易的減半,4年1次被修訂後,江戶參府到1850年(1850年)為止持續了166次。
當初慣例是去年年底從長崎出發,到達江戶向將軍敬禮。從1661年(1661年)開始,正月出島,3月朔日或15日拜禮成為慣例。返回長崎的時間是5、6月左右,所需天數通常是90天左右。一行的人數規定為59人,實際上人數超過了名義。
江戶參府在4年1次的寬政年間(1789年到1801年期間)以後,在參府休年,通詞(翻譯,通常是日本人)帶著參府年一半的貢品代參。因為司馬江漢的日本橋的畫被描繪的時期是1813年,所以江戶參府4年1次,在日本橋看到水母的頻率減少了。另外,在長崎屋逗留期間,建築官員和町奉行所的同心日夜嚴格監視,普通人和荷蘭人的接觸也在官員的配合下進行。商館長一行在街上能看到,只有在謁見將軍的時候才沒有頻繁看到吧。
即使帕塔維亞人來日本,也很少像江漢的畫一樣在街上看到吧。一般認為是以想象的方式寫的。
另一方面,廣重的畫的製作時期是1834年~35年。卡比坦的江戶參府於1850年停止,所以最後3次左右卡比坦的參府就結束了。即使把江漢的畫作為原來的畫來模仿,也不能不看實際的人就畫,也許不得不放棄畫帕塔維亞人,從魚河岸開始畫棒手。
司馬江漢的簡介

司馬江漢出生於1747年(1747年)芝新錢座(現在的港區東新橋2丁目)。“司馬”的姓氏與芝新錢座有關。1761年(1761年)15歲時遭遇父親去世的江漢,向駿河台狩野派的狩野美信學習,19歲時作為鈴木春信的門生成為浮世繪師。在明和中期的25歲的時候,通過平賀源內的介紹學習了西洋畫法,師從通過他認識的前野良澤和小野田直武,成為了西洋畫和浮世繪師的兩把刀使用。
1798年(1788年)春天,42歲的時候,臨摹了參府江戶的荷蘭商館外科醫生斯托工具所持有的《jayo世界圖》。同年4月23日去長崎之旅。比起藤澤更不知道西的江漢,被富士山的樣子打動了我的心,後年描繪了很多富士山。將旅行途中看到的風景寫生,“照抄看”的精神,與江漢東海道五十三次的畫也相通。在長崎停留了1個多月,體驗了乘坐荷蘭船、捕鯨等很多事情。
作為1770年去世的鈴木春信的贗品畫師,一直活動到安永初年之後,以“二世鈴木春信”之名出了錦繪,逐漸獨立以“春重”之名描繪浮世繪和西洋畫。1788年(1788年),在長崎遊玩的江漢變成了僧侶,進入了被稱為荷蘭宅邸的出島,是個謎團很多的人物。
參考文獻、圖像出典
司馬江漢《東海道五十三次》的真相: 對中如雲著祥傳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