町女都去目黑不動參拜【廣重描繪的三個富士冢】

為了準備旅行,湊子從江戶市內到目黑不動參拜。
中途迷路了…走著,
到了“別所坂”。
“別所坂”位於東京都目黑區中目黑1丁目和2丁目的交界處,是非常陡的坡道。
是從沿著目黑川相連的台地延伸到谷底的坡道之一。
曾經是從江戶市中進入目黑時的捷徑。

這附近是歌川廣重的《名勝江戶百景目黑新富士》中描繪的地方。
“目黑新富士”於1819年(1819年)
在蝦夷・千島列島探險中馳名的近藤重藏
是在自己的宅邸內建造的。
用三田用水沖走瀑布等非常講究的構造,
據說每天僱傭了1000人的工夫,花了2個月時間完成了。
現在雖然沒有新富士,但是1991年(1991)
據說從這個新富士遺址可以找到地下式遺跡
有了很大的發現。
模仿“富士的胎內洞穴”,
其中安放著大日如來像。
直到昭和初期,這一帶被鬱鬱蔥蔥的樹木包圍著,蝦虎魚和芒草叢生。
據說在天氣好的早晨,可以眺望富士山。

能看見嗎?
湊子去了“別所坂兒童遊樂園”。
坡路上的公園,在一個長長的樓梯上,格外高的一角。
據說“目黑新富士”正好在這附近。
現在別所坂的天空,被高個子的大樓包圍著。
果然看不到啊…。
公園裡殘留的3座石碑傳達了新富士的面貌。

♪江戶寬廣而有八百八町
講得多,八百八講,
江戶旗本八萬騎、
江戶講中八萬人
江戶中期,甚至有這樣的說法。
在市內“富士講”非常流行。
富士山參拜是江戶人的夢想。
儘管如此,實際上以富士山為目標,也有時間和金錢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對於女性和老人來說,體力上也很困難。
因此,為了誰都能去富士山參拜而建造的是“富士冢”。
登上小小的富士山,和登上真正的富士山一樣有好處。
另外,從山頂可以看到遠處的天空中的富士山。
因“富士先生”的愛稱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今天在開山的6月1日(舊歷)前後,也有很多舉辦廟會的地區。

湊子的街道,東京都中央區湊也有
有富士冢。
“鐵炮洲稻荷神社”的富士冢是
它建於1790年(1790年)。
江戶時代的古代以18米的高度而自豪。
有很多參拜的客人,非常熱鬧。
三代歌川豐國、二代歌川廣重
在《江戶自引以為豪的三十六興鐵炮洲稻富士參拜》中也有描寫。

那個時候,鐵炮洲稻荷神社的八丁堀向隅田川注入
在河口附近。
八丁堀在昭和時期被填埋,
龜島川水門建成後
緬懷這一帶曾經是眺望江戶湊的河岸地帶,也是
雖然很難,但實際上是
現在也好好地,那個痕跡留在了路的盡頭。
“稻荷橋”的柱子。
橋的名字,正是從鐵炮洲稻荷神社而來的。
描繪的富士冢也正好在這附近。
在畫中,在稻荷橋畔,剛剛從富士山參拜回來的孩子們
描繪了喜悅地拿著麥秸工藝品的蛇的樣子。
去神社參拜是江戶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以鐵炮洲稻荷神社為氏神,船鬆町
(現在的中央區湊、入船、新川一帶)是
到昭和時代為止,有開山的廟會。
將畫有畫的大四角形行燈放在花車上,
據說用紫藤的造花裝飾四周,在街上游行。
不管怎麼說,駒込富士神社都有供奉“花萬度”的風俗。
現在,反覆進行修改、搬遷等活動,
5.4米的小巧時尚的富士冢。
從富士山帶回的被熔岩覆蓋的山體和埋在那裡的30座石碑是
在古老的步槍洲,說明了富士講歷史的深度。
那麼,廣重畫的目黑的富士冢還有一個。
“名勝江戶百景目黑元不二”。
剛才走過的“新富士”是和這裡的“元富士”相呼應而命名的。
從上目黑的舊鐮倉街道“鐮倉道”向東折,在“目切坂”的山頂上。
富士冢建於1812年(1812年),有12米
據說緣日非常熱鬧。

現在,在那裡看不到原富士的身影。
只在上目黑冰川神社留下幾塊石碑。
即便如此,大樹倒影的坂上,也是
在很久以前,好像在流傳著別名“黑暗坂”的遺跡一樣,
被不可思議的寂靜包圍著。
在《名勝江戶百景》中描繪的“目黑元不二”和“目黑新富士”
然後在《江戶引以為豪的三十六興》中描繪的“鐵炮洲稻穗富士參拜”。
這三個富士冢是
像是在畫師們的畫兒裡喊著一樣
這裡充滿了美麗的景觀。
透過樹葉的陽光很耀眼…。
湊子嚇了一跳。
在稻荷橋的旁邊,
今年龜櫻也開了吧…。
懷著這樣的夢想,在江戶的故鄉。
是馳騁思慕的小湊子。

真漂亮啊…。
喵、喵、喵…。
♪參考文獻“走著就知道的中央區知識百科”中央區觀光協會/“綠色散步道”目黑區都市整備部綠與公園課/“目黑之坂”目黑區企劃部宣傳課1986年/“探訪歷史”目黑區主頁/“中央區民文化財產嚮導京橋篇”中央區教育委員會2005年/“中央區立鄉土天文館第15回特別展繪畫時代的情景~畫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湊子
第242號2025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