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去江戶湊
從觀光協會那裡得到的株式會社建設技術研究所主辦的“江戶東京·川的為什麼乘船巡遊”應募的時候,在很多的應募中,通過抽籤,10月4日參加了“江戶湊是什麼”的路線。今年的運氣感覺用完了。當天的路線是日本橋-日本橋川-龜島川-隅田川-東京灣-芝浦運河-京浜運河-天王洲對等。到東京灣,經過了大家熟悉的中央區。
開始是日本橋雙十郎河岸,船老大和導遊,參加者10人,乘坐小型的小船前進。首都高速公路的地下化從東京站北側到江戶橋連結,從2020年開始到20年時間進行工程,之後10年時間拆除地面,最短預計需要30年時間。還活到那個時候,能看到日本橋的新景色嗎?
江戶湊到底是什麼呢?
江戶湊是江戶時代從上方(現在的關西地區)開始的被稱為“下行物”的各種各樣的商品,是從江戶以外的地方用船運來稻米、酒、油、幹物等物資的一大門口。聚集在江戶湊的物資,被放在小船上後,通過日本橋川和八丁堀等水路被運到沿著水路有很多的河岸,被卸貨了。作為東京港的前身的江戶湊是運送江戶平民所需的消費物資的據點,另外,在江戶的城市建設中,港口和水路也是基礎設施之一。
(根據建設技術研究所資料)
水門的作用
我是日本橋川水門。這天低氣壓來了,水面上升了,即使是小小的小船,通過水門的時候也會擦肩而過。從這裡進入的龜島川護岸很低,在水門調整水量。據說這個地區的土地之所以低,是因為原本是海的地方在江戶城築城的時候,用來填埋剩餘的土而建造的土地。現在水邊種著腳和葦子。佃川支川、月島川、築地川等也有水門。
隅田川的風景
到隅田川了。從明治開始,隅田川口改良工程開始築港,月島和芝浦的填海造地得到了推進。在現在高層建築林立的情況下,佃島的一角排列著古老的低建築。據說這是因為家康給予土地的漁夫世世代代作為地主守護著土地。隨著開發的推進,工廠和倉庫向河流的下游轉移到了東京灣。之後船一邊看彩虹橋一邊來到東京灣,進入芝浦運河到天王洲對等地,進行了1個半小時的旅行。
建設技術研究所的各位,非常感謝你們的關照。從事製作街道骨架工作的人的話,擴大了從江戶延續下來的風景的看法。
築地市場舊址的今
從天王洲回來的時候順便去了築地的國立癌症中心,從19樓開始看到了正在施工的築地市場的舊址。已經完全改地了。經過了2020年,這裡也變成了什麼樣的景色,看土木工程也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