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東京在劇院、國立、平成中村座、淺草公會堂、盧泰雅圖銀座等5個館熱鬧地拉開了歌舞伎公演的帷幕。去年,玉三郎先生的新春特別公演(26日千秋樂)在盧泰雅圖銀座繼續舉行,公演期間限定準備了特別菜單。
在B1蛋糕店,由於公演演出節目“妹背山婦女庭訓”,“三笠山”(5個裝1,250日圓),是廚師帕蒂西的原創銅鑼燒。根據店鋪的說明,“在銀座蜜蜂專案的支援下栽培的無農藥糯米(岡山・新庄村)的糯米粉裡加入了沖繩的黑糖、朗姆酒的麵團裡加入了熊本產的和栗子製成的奶油,三明治”。確實是顛覆了和洋混合傳統銅鑼燒概念的新鮮感。
還有一點是“歌舞伎吉摩布”(1箱1050日圓)
guimauve在法語中是棉花糖。與歌舞伎座定式幕布有關的巧克力、杏子、抹茶三種顏色。這樣的玩心很開心。聽說這是從去年開始做的。這麼說來,玉三郎先生在海老藏先生無法出演的1月舞台上成為了團長,我想大家還記憶猶新。
現在歌舞伎座使用的定式幕布從舞台左手開始是“黑”“柿色”“萌黃”,國立是“黑”“萌黃”“柿色”,中村座是“黑”“白”“柿色”。據說中村座是最古老的第一代中村勘三郎拜領幕府御用船“安宅丸”的幕布,再加上柿色做成了3種顏色,現在歌舞伎座的定式幕布是“森(守)田座”,國立的定式幕布是沿襲了“市村座”。但是最近發表了“通說是基於事實誤認,歌舞伎座的和市村座、國立的“森(守)田座”的色調相同”的學說。(松竹的官方網站)如果今後進行驗證的話,很長一段時間的通說可能會被推翻。很感興趣。
大家應該都知道,在盧泰雅圖銀座中央路對面的派出所旁邊有一塊“江戶歌舞伎發祥地”的碑。是的。這裡是猿若勘三郎於1624年(1624年)在“中橋南地”開設的戲棚。作為參考,右邊是位於京都南座入口的“阿國歌舞伎發祥地”的石碑。這是1603年(1603年)。在“江戶歌舞伎發祥地”的碑附近還有“蘿蔔河岸跡”的石碑,在觀劇前後稍微散步一下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