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中央區這裡有歷史(41)回顧震災復興事業-2〈橋梁篇〉-設計主導者太田圓三

[卷渕彰/寫樂] 2012年4月1日08:30

從關東大地震發生後花了66個月時間復興的東京,在帝都復興事業中與新的道路一起架設了復興橋梁。今天,永代橋、清洲橋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遺產。這次,我們將關注傾注心血致力於復興橋梁設計的太田圓三

 

0913_41_120328ootaenzo.jpg太田圓三出生於1881年(1881年),靜岡縣田方郡伊東町(現伊東市湯川)。小4歲的弟弟是詩人、劇作家木下石太郎(本名太田正雄)。東京帝大畢業後,進入通訊省鐵路工作局(之後鐵道省)。負責丹那隧道和清水隧道,被評為天才技術人員。在關東大地震復興事業中,作為帝都復興院的土木局長發揮了自己的本領。

 

表彰其業績的紀念碑建在千代田區神田橋北詰西側公園(照片上左)。碑文上寫著“為極為困難的事業區劃整理、土木工程做了獻身的努力”。並且悼念早逝,他說:“1926年(1926年)春天,在身心疲憊的時候,作為事業的犧牲,很可惜喪命了。”。在沒有看1930年(1930年)的復興儀式的情況下,45歲就去世了。該碑最初建在相生橋畔的中島公園,但因戰爭災害而受損,修復後移到了現在的所在地。雕像的背景是清洲橋的雕刻。

 

永代橋由來板(照片上右)、永代橋(照片下左)和清洲橋(照片下右)的重要文化遺產指定紀念碑上,作為設計者全部記載著太田圓三的名字。

 

永代橋以帝都的門·第一橋梁而聞名,這附近地質不好,是日本第一座用壓榨空氣的潛函工法建造的男性拱橋。清洲橋的下部也是潛函工法,是女性的自碇式吊橋。這座橋梁的景觀總是對比。不僅是在施工方法和構造上集結了當時技術的橋梁,創造出都市美觀的設計至今仍吸引著人。

 

據說震災前東京市管理的橋梁有600座左右,在復興事業上親自動手的橋達到了約460座。其中架設在隅田川上的橋梁是復興的象徵。被稱為“隅田川復興6大橋”的是永代橋、清洲橋、駒形橋、藏前橋、言問橋、相生橋。加上吾妻橋、馬廄橋、兩國橋和經受住震災的新大橋4座橋,被稱為“10大橋”。隅田川各橋的設計不同,也被稱為“橋的展覽會”。

 

弟弟木下石太郎成立了“麵包之會”,與北原白秋、吉井勇等裝飾當時文學、美術界的人物進行交流,對法國的塞納河寄予感情,在隅田川河畔的料理店等進行了交談。兄弟可能是通過隅田川相互聯繫的。●卷渕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