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吉神社的定期祭祀(本祭)上,記載著曾經一邊扛著神轎一邊進入隅田川,然後安放在傳馬船上巡幸氏子區域,舉行了海中渡御·船渡御。
但是,由於防潮堤的建設和河川的汙染等原因,1962年的定期祭祀最後中斷了。
之後,隅田川的河岸開闊地被整備,船的起降成為可能,當地居民的運動奏效,1990年,時隔28年船渡御終於復活了。
現在從佃公園的陽臺將宮神轎安放在御座船(浮棧橋)上,巡遊佃、月島、晴海的氏子地區。
社名旗和五色旗翻過來,率領供船,被拖船拖航的御座船巡航的樣子,代代繼承佃島傳統的歷史之份在腦海中度過,感慨一入。
在東京灣晴海海域舉行“海上祭”。
只有在主祭神祭祀掌管大海的住吉三神的住吉神社才有的祭祀。
聽說當時宮司演奏的祝詞主要是祈禱“海事相關人員的安全·興盛(漁業豐收)”的內容。
5:30出社祭
6:00宮神轎宮出
7:00船渡御出船(海上祭)
8:00船渡御著船
據說宮神轎是模仿天皇陛下的高御座製作的,以八角形的形狀被稱為“八角神轎”。
由於町內道路狹窄,妨礙了渡御,所以挑擔棒被縮短,為了應對海中渡御,內部也塗上了黑漆,提高了氣密性,這也是其特徵之一。
第一代天保八角神轎經過170多年疼痛嚴重,2011年新調的平成八角神轎,從上次2012年的定期祭祀(本祭)開始出道。天保八角神轎在定期祭祀期間被安放在舟入堀的陽臺上。
正如被稱為“澆水節”一樣,沿途用軟管和水桶豪爽地澆水,水花飛來飛去,但是在海中渡御中斷的現在,據說是洗神轎的遺跡。
到達船後經過氏子町內巡幸前往御旅所。
經常能看到在神轎巡幸路線上的家屋檐前排列著遺像的情景。
這是一個作為長年產土神(氏神)而崇拜的心靈寄託,對於“扎根於生活的祭典”的獨特想法,以及通過祭典重新強烈印象地域共同體的強烈羈絆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