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細雪”中的東京(4)

[CAM] 2015年12月22日12:00

 

 繼續引用細雪。

 

・・・・・・・希望姐姐能在這裡吃午飯,早點說,於是掛斷了電話,但是悅子決定在春天寄存,和姐姐兩個人久違地好好吃飯,哪裡好呢我想起了喜歡鰻魚的事情。就在那之前,我經常和父親一起去蒟蒻島之類的叫大黑屋的鰻魚店,現在也問了一下有沒有那個家,那麼,怎麼樣呢,小滿津的話就聽說了,老闆娘給我遞了電話簿,原來如此,大黑屋在等著我去了,聽說有個大黑屋。

・・・・・・・・・

“這裡和大阪很相似啊,東京也有這樣的地方啊”,我環視了圍繞著客廳外的河流。
“真的像大阪一樣吧。——女兒的時候來到東京,爸爸總是帶我到這裡來。”
“蒟蒻島,這裡是島嗎?”
“哎呀,怎麼樣?——確實在前面,好像沒有這樣的河邊的客廳,但是地點一定在這裡。——”幸子也這麼說,把目光投向了拉門之外。以前和父親一起來的時候,這個河岸大道是單側町,現在沿河也建了房子,大黑屋夾在道路中間,從對面的主屋到附川的客廳,好像要把料理運到附的客廳,但是比起以前,現在這個客廳的景色更接近大阪的感覺。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客廳建在河彎曲在鑰匙手上的石崖上,在鑰匙的手的拐角處,另外兩條河像畫十個字一樣聚集在一起,坐在拉門內的話,就會想起從四橋邊的牡蠣船上看到的景色。而且在這裡,從十個字的河到河,雖然沒有架四個,但是三個橋架著。可惜的是,從江戶時代開始就有的這一帶的下町,在受災前也和大阪的長堀邊相似,在古老的街道上有著共同的安定,但是現在人家、橋梁、鋪路都變新了,而且與之相對的人來人往很冷清,總覺得有了新開地的心情是的。

・・・・・(396

 

 關於“魔芋島”,湊橋的公告牌上也有寫。現在的新川地區,在江戶時代是被稱為靈岸島(靈嚴島)的地方,靈岸橋際承包地是享保年間的填埋,富島町一、二丁目是1845年(1845)由島西側的填埋而成立的,但是龜島川沿岸地區因為填埋不充分,所以腳手架不好,被稱為魔芋島。

 

湊橋

IMG_2445.JPG

 湊橋

“這座橋是靈岩島(現在的新川地區通稱魔芋島。)為了連結對岸箱崎地區的填埋地(隅田川的中洲),於1679年(1679年)架設。
這個地區從江戶時代開始作為水路交通的要地而繁榮起來,特別是連結江戶和關西(上方),通過樽回船運送酒樽。
根據《江戶名勝圖會》記載,這座橋象徵著當時形成湊町的日本橋川河口的繁榮,另外隔著橋的河岸上還建有倉庫,讓人緬懷當時的繁榮。
關於橋名的由來,因為位於江戶湊的出入口,所以被命名為湊橋。
現在的橋是在關東大地震後的復興期重建的,在1989年的整備事業中,重新裝修了。                   19903月,中央區”

 

大阪的“四橋”“讓人想起從四橋邊的牡蠣船上看到的景色”,是街道的名字(四橋筋)和捷運路線的名字(四橋線),作為名稱的存在感很大。“從十文字的河到河,雖然沒有架四個,但是三個橋架著”,從距離上來說是指三吉橋吧。三座橋(百科;40頁)稍微有點距離。

 

三吉橋

IMG_2447.JPG

IMG_2446.JPG 

三吉橋


 “這座橋在築地川彎曲的地方,開鑿了連結楓川的水路(楓川、築地川聯絡運河),在河流形成三叉形狀的地方,作為關東大地震後復興計畫的一環,1929年12月架設了三叉橋。
這裡有河流,人們的生活也以河川為中心來經營,河邊通過酒貨船等充滿情趣的風景,現在也被填埋成高速公路,變成了陸橋。
在該區,經過平成4、5年的時間,高欄采用了倒映在水邊的樹木的姿態,照明在架設的當時的鈴蘭燈上,又變成了一時期高速公路的燈,一部分被撤去的人行道也復原了,以讓人感受到古老風情的設計進行了修景。
   1993年8月東京都中央區”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