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次的《平成的藏屋in中央區》(/archive/2015/08/-in-5.html)中,介紹了位於中央區的地方銀行。此次是第3次,這是時隔5個月,這次我想作為進入中央區的外資金融機關,提出HSBC集團/香港上海銀行
。
從東京車站前沿著八重洲大道一直走,與昭和大道相交的地方,有16年4月決定與地銀最大的橫濱銀行合併經營的第二地銀東日本銀行的總店。在昭和大道沿岸的北鄰,屹立著鑲著玻璃的大樓,上部在赤地的6角形(Hexagon)上加上白色蝴蝶領帶形狀的標誌旁邊,大大地描繪了HSBC的4個字。這是HSBC集團/香港上海銀行的東京據點,類似於香港總部的玻璃設計,從標誌上可以看出。
【匯豐銀行東京分店大樓】⇒在八重洲大道和昭和大道的十字路口附近。
說起HSBC,在以香港為首的亞洲地區、倫敦、巴黎等歐洲街上常見的銀行,但在日本卻很少看到。
日本原本就沒有進行零售業務,一時(2008年以後)開展的英超銀行(面向小富裕階層的服務)也和私人銀行一起於2012年撤退,現在在日本以貿易金融等為首的面向法人的商業金融服務(香港上海銀行)、資產管理事業(HSBC投信提供)、證券公司商業(HSBC的證券)等服務範圍。
但這家銀行實際上是和日本有著很深的淵源的銀行。一般來說,東京的外資銀行(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大多位於赤坂和丸之內周邊,在中央區設立據點的有力銀行中,除了匯豐銀行之外,還有美國銀行梅里耳林奇(@霍亂日本橋),這次特意選擇香港上海銀行/HSBC集團作為題目的,是因為日本和這個更深的淵源。
【1930年左右香港上海銀行上海分行】⇒現在,作為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外灘12號大樓被使用。
香港上海銀行是由蘇格蘭人湯瑪斯薩瑟蘭於1865年在香港成立的,但香港上海銀行最初進入日本是在成立的第二年的1866年。那是追溯到現在150年前,明治維新之前,在已經有居留地的橫濱設立了最初的據點,以此為開端,神戶(1869年)、大阪(1872年)、長崎(1896年)開設了分店。為了應對明治以後日本政府的富國強兵政策,日本國內的鐵路、自來水、港口等基礎設施的整備,貸款了2億5千萬英鎊支撐了日本的經濟成長。
由於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橫濱分店倒塌,以此為契機,第二年開設了東京分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也於1947年以後,在東京和神戶重新開始營業,之後在日本以貿易金融等領域為中心支持了日英間的商業,真是英國的在東京藏屋敷可以說是發揮了作用的金融機關吧。【匯豐銀行香港總部大樓】
位於香港的匯豐銀行總部大樓是全玻璃,更考慮到風水的設計。這裡也有存款、兌換等零售銀行,可以參觀內部。日本橋的東京分店也和香港本部一樣,是一座摩登的玻璃大樓(1998年竣工),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但是很遺憾,由於現在沒有進行零售業務,所以存款等不能在這裡進行,所以一般來說,內部參觀的機會沒有。
另外,舊香港上海銀行長崎分店作為紀念館對外開放,可以參觀內部。這不是鑲著玻璃,而是明治的銀行建築,去長崎旅行的時候為了參觀而去拜訪也是一種樂趣。
【舊香港上海銀行長崎分店紀念館】
【香港上海銀行東京分店】
所在地中央區日本橋3-11-1(沿昭和大道)
*正如文中說明的那樣,東京分店沒有進行零售業務,基本上不能進入大樓內部。參觀的時候請不要從外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