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新川1,2丁目附近被稱為“靈岸島”。江戶時代是由於“運河·新川”的開鑿而分離出來的地區,河岸上排列著經營下酒的批發商和白壁造酒窖,在“江戶名勝圖會”上描繪了繁榮的樣子。戰後23年新川被填埋了。在新川地區遇到了一家接觸日式點心歷史的店。
第一家是從茅場町站過了“靈岸橋”後過了一段時間,左轉的地方,古老的木雕看板新川1丁目“田川堂”。店內是復古、高齡的丈夫和溫柔的老闆娘,守護著明治後期創業的味道。“盤腿大福”、“蕨菜餅”、“蟲鹿之子”各自有著工匠的味道,感受到了恰到好處的甜味和以前的味道。
田川堂
另一家是新川2丁目“梅花亭總店”1850年(1850)在大傳馬町創業的老字號。從茅場町站1號口出來,地圖御用所遺址的碑。向八丁堀方向左轉,有“戰災遇難死者慰靈碑”(大空襲)“大震火災遇難追悼碑”(關東大地震)。在新龜島橋上眺望龜島橋。橋旁邊是“梅花亭”...從長崎回來的蘭學家宇田川興齊的話中得到了啟發,拿出了被稱為栗子饅頭之祖的“糖果饅頭”,大受歡迎。第二代是明治初期創設銅鑼燒(餡和皮一體化的厚一片皮的大銅鑼燒),1998年再次復原。接著設計了若草餡的“三笠山”,據說命名為九代團十郎。昭和時期的第6代是在梅的形狀3種餡的“梅も中”上下功夫。據說只有在市裡的時候才製作切山椒和喜利羊肝。<.該公司HP,來自江戶東京幕府末期美食>“首先要注意讓客人感受到快樂的寬裕,在平民性中很高雅...”這是一家可以直接品嘗到店裡的老字號店。
梅花亭
順便說一下,銅鑼燒的起源是“江戶初期在曲子町開店的助惣燒開始了,但是在幕府末期開店了”,“明治初年在大傳馬町梅花亭的創意,一個圓形的銅鑼燒登場”現在的銅鑼燒是編笠燒的烤點心,1914年上野黑門町開始營業。<根據事物起源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