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時代發生了1798次火災,據說其中49次是大火。
其中造成巨大損失的火災是
1657年明歷大火(振袖火災)→ 以這次火災為契機,人形町周邊的吉原不得不轉移到淺草方向。
天和(八百屋七大火)大火(1683年)
寶曆大火(1760年)
明和大火(行人坂的火災)(1772年)
有文化大火(1806年)、文政大火(1829年)等。
火災的原因,除了烹飪和照明用的火的不檢點引起的失火以外,還有放火。特別是到了江戶末期,由於幕府的權威喪失,政局不安,放火增加了。
長崎屋也遭受了很多損失,每次火災都不得不重建。經歷過明歷大火的卡皮坦扎哈利亞斯·瓦赫納爾於正月15日拜見將軍家綱,18日訪問井上築後守誠重時,被告知從本鄉的本妙寺正殿起火。據說急忙回到長崎屋的華赫納爾從荷蘭館的屋頂上看到了被強烈北風煽動的火星飛散的樣子。江戶火災圖卷上還留有明歷大火的浮世繪,下面介紹一下。
因為火也逼近了長崎屋,所以把行李放進倉庫避難了。據說大家避難後一個小時左右就被燒掉了。第二天19日,火比前一天更加猛烈,中午左右江戶城也點火了。
由於這場大火,江戶的城鎮幾乎毀滅了,市區的60%以上都被燒成了原野。由於這樣的大火,長崎屋也遭受了損失。根據1803年丙寅大火時的《長崎荷蘭商館日記》記載,作為長崎屋重建的費用,荷蘭方面贈送了當時珍貴的砂糖,作為重建費用。像這樣在荷蘭方面的補助下,荷蘭館在幕府的幫助下運營著,但是由於無法承受過大的藉款負擔,幕府末期將這片土地轉讓給附近的松澤孫八(江戶第一的油批發店),只剩下中央路角的入口5間左右的唐人參座,轉移了。伴隨著這個,持續了200多年的荷蘭館也消失了,江戶參府也消失了。
11代長崎源右衛門在蔓延2年(1861年)從幕府那裡拜領了步槍洲船鬆町二丁目的河岸地,被任命為江戶長崎會所的御用,作為貿易商謀求東山再起。但是商務並沒有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