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網頁是被機器進行翻譯的。翻譯結果不可能100%正確。望您多理解而利用。

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觀世、寶生、金剛三宗家出演的“古式謠初式”——觀世能樂堂1周年紀念

[滅紫] 2018年4月27日12:00

100_2732.JPG 100_2734.JPG

 

作為觀世能樂堂開場1周年·音阿彌誕生620周年紀念特別公演,今天很少上演的“古式謠初式”於4月25日上演。“古式謠初式”是江戶時代正月在江戶城本丸大大廳,在將軍、御三家、各大名列座的基礎上每年舉行的幕府的正式活動。幾年前讀了這樣的記述後,我想設法看看一次。“正月3日的御謠初,各大名登城,獻上島台,將軍親自向大名賜予了酒杯。在此期間,能的四座·一流的太夫的歌謠被進行,結束後觀世太夫作為室町幕府以來的傳統拜領了將軍脫下的肩衣,之後各大名也模仿將軍,將肩衣當場脫下。全體退位後,這些肩衣被交給了觀世太夫,各大名第二天去觀世太夫家做使者,給予獎勵回收了那個肩衣。”(《江戶博覽強記》)

 

企劃發表後一直不知道詳細情況,問了好幾次,今天真的很期待。在入口拍照,受理完畢後,竟然收到了“開場一周年紀念品”,非常感激。在媒體上看到的戲劇評論家的臉也稀稀落落落。根據演出後的說明,因為是以“1880年復活謠初式的時候”的形式上演的,所以比江戶時代的東西要緊湊。

 

開始了。首先觀世大夫、寶生大夫、金剛大夫穿著武士烏帽子、素袍的正裝登場,各自流派的地謠各3名,坐著的時候演奏者登場。這次由日本藝術文化振興會理事長茂木七左衛門先生工作。大家都保持著平伏的狀態,演奏者向觀世大夫打招呼說:“我不唱。”。“四海波”不長頭髮,結束後伴奏者登場。三大丈夫的居雜子(用西特、地謠、伴奏不跳舞而演奏的東西)是“老鬆”、“東北”、“高砂”。這三首歌是謠初式的規定演出節目。演奏結束後就是“時服拜領”。白色的棉布襯裡是紅色的。這時,三位丈夫將衣服重疊在素袍上,在下一個“弓箭立合”跳舞。據說這是由於三方原的大敗而逃回濱松城的德川家康為敵人武田軍返回而高興,讓觀世大夫跳一跳的由來。“弓箭立合”結束後,演奏者會給觀世大夫穿上肩衣,演奏者也會脫下自己的肩衣,扔出去。據說日後去大名家還禮的話,養成了要買貴重物品的習慣。之後根據觀世宗家的說明,到了幕府末期附近,各大名家也因為財政困難而被告知“請帶走”,觀世家留下了3個大名家家紋的肩衣。之後,以“武家禮儀和能”為題的音阿彌研討會在國學院的二木謙一教授和東京大學的松岡心平教授、觀世宗家舉行。(音阿彌是觀世流的三世。)那個時候,聽說觀世宗家穿著的素袍是從第二代將軍秀忠那裡拜領的。很少能看到三流宗家一起的舞台。度過了充實的一天。

 

100_2738.JPG100_273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