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在那座和光的鐘塔前。藍天讓人聯想到初夏,是一個絕佳的攝影天氣。今天發表了“東京今年第一個夏天,櫻花也盛開”的消息。時隔20年,“夏日和櫻花盛開”重疊在一起。
作為“銀座的象徵”而無人知曉的和光鐘塔,如大家所知,鐘塔是“通常禁止入內”,和光的員工也基本上只能進入“進公司和下班兩次”的地方。唯一的機會只有2010年9月開始的“*婚禮展銷會中購買了15萬日圓以上對象商品的人的優惠”的“鐘樓前的紀念攝影”。我個人覺得完全沒有機會,一輩子都沒有緣分,但是這次獲得優惠的朋友竟然跟我打了招呼。這種期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請負責人帶我去,乘坐直達電梯到7樓。上樓梯,門前已經是屋頂了。眼前是那座鐘樓。・・・太近了已經很興奮了。忘我地拍照的時候門鈴開始響了。根據工作人員的說明,“威斯敏斯特式門鈴從正時的45秒前開始回響,餘韻之後的一桿告知正時”。“11點!”就在旁邊聽到的話非常有震撼力。1954年(1954)的6月10日,是從時間的紀念日開始的。那麼在這裡介紹一下鐘樓的規格吧。
(這個猜謎很有意思哦)
從地面到鐘樓的高度 39.39m
到屋頂的高度 30.30m
鐘塔的高度 9.09m
避雷針的高度 8m
表盤的大小直徑 2.4m
針的長度 長針 1.17m
短針 0.75米(根據和光HP)
時鐘的動力部分從1966年(1966年)開始代替精工·庫奧茲的運動,從2004年(2004年)開始導入GPS電波時間修正方式。(摘自精工HP)
鐘塔四面的表盤幾乎正確地指的是“東西南北”,南北的有SEIKO的文字。今天可以從南側看,從3個方向拍照。從屋頂往下看銀座的街道,就能切實感受到“這裡是四丁目,銀座的中心”。看到三越屋頂上開著櫻花。(我是銀座的賞花。)
眾所周知,這個鐘塔是1932年(1932年)竣工的第二代。設計是渡邊仁設計的新文藝復興樣式,渡邊仁是設計橫濱的新格蘭飯店(舊館)和第一生命館等的當時有名的建築師。第一代的鐘塔於1894年(1894年)完工,建築師為伊藤為吉,舞台美術家伊藤熹朔,導演千田是也的父親,取得了70個專利,被稱為“和製雷奧納多·達芬奇”。
從第二代鐘塔建成到去年的2017年已經是85年了。2009年(2009年),經產省認定為“近代化產業遺產”。今後也會一直作為銀座的象徵而鐫刻著歷史吧。我想再去一次!要讓女兒結婚。・・・・
和光銀座4丁目5-11 TEL3562-2111
營業時間:10:30~19:00
*從今年4月1日(星期日)開始,這是對一對購買全年參與或馬利奇環的顧客的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