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幻之名稱“大江戶區”

[CAM] 2015年5月30日09:00

  

 現在的“中央區”是1947年,舊日本橋區和舊京橋區合併而成的,日本橋區和京橋區成立於1878年。據說當時的立案者認為名稱是“北江戶區”、“南江戶區”。也就是說,將日本橋、京橋兩區的地區稱為“江戶”,並將其分成南北兩個區。 1947年中央區成立(兩區合併)的時候,也有將名稱定為“江戶區”或“大江戶區”的方案。

 

 這件事讓人想起的是捷運、都營“大江戶線”這個名稱的經過。2000年11月末,公開征集的結果是,“東京環狀線”被列為第一候補,當時的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認為“環狀線是指無論轉多少次都會回到同一個地方”“山手線(JR東日本)或大阪環狀線(JR西日本)比較容易混淆”等,於是決定重新選票的同時,“結果是大江的第2次選票”。 委員會當初討論的是新宿等地位於江戶範圍的外部,所以不合適,但是在交通局,因為路線圍繞著這個行駛,加上“大”可以表現出地理、經濟、文化的擴展,說服了委員會,決定了據說是這樣。

 

 從現在開始考慮的話,我覺得本區的名稱比起“中央區”等無機且普通的名稱,“大江戶區”比較好。

 

 “中央區”除了東京都之外,還位於大阪市、神戶市、札幌市、新瀉市、福岡市、千葉市、熊本市、相模原市。

 

 

 

晴海“東京港口節”

[CAM] 2015年5月27日18:00

 為了看“東京港口節”,我去了晴海河豚。

 

環狀2號線的施工也在進行中呢。

20143月虎之門~新橋之間開通,據說20163月新橋~豐洲之間連通,全面開通。

ck1511_20150527 (1).JPG

 

 晴海的填埋是19294月作為月島4號地(東京灣填埋4號地)完成的,但是目的是作為預定於1940年(1940年・皇紀2600年)舉辦的世博會的主會場,與此同時還建設了勝哄橋。世博會事務局舊址上設置了紀念牌。

ck1511_20150527 (2).JPG

 

  

 在“東京港口節”,量測船海洋(海上保安廳)、疏濬船海龍(東京都港灣局)、練習船海鷹丸(東京海洋大學)、護衛艦遊輪(海上自衛隊)等也進行了一般公開。

ck1511_20150527 (3).JPG

 

 

 

吉井勇和日本橋

[CAM] 2015年5月20日09:00

 我稍微學習了一下東京都中央區的歷史,知道了1947年“舊日本橋區”和“舊京橋區”合併的時候,戰勝歷史和傳統的“舊日本橋區”對新興的“舊京橋區”的合併表現出了觝觸感,對於“日本橋兒”的心情,產生了很大的共鳴。

 

 讀了各種各樣的資料,在“日本橋區”,戰前,特別是關東大地震前等,在職住附近,丈夫和傭人都同居,丈夫也在地區的國小等地擺放桌子,有著濃厚的地域一體感。入贅女婿也是慣例,形成了和大阪的“船場”相似的地域社會。

 

 在“東京都中央區”誕生的10多年前,在“日本橋”出生成長的谷崎潤一郎,關於關東大地震後的東京、日本橋的“復興”,“最嚴重的是日本橋兒的命運。他們家的遺跡被納入了京橋銀座丸之內的勢力範圍......”(《東京的懷抱》《中央公論》1934年1~4月)。

 

此外,吉井勇(1886-1960)

 

日本橋的吊環也讓人覺得悲傷的屁股(《到昨天為止》)

 

 這樣唱著。吉井勇雖然不是像谷崎那樣出生的日本橋也不是長大的,但是好像在吟誦很多日本橋和日本橋附近的歌呢。 然後,之後(1938年)移居到關西(京都)。在關西,和谷崎、川田順等人也有過親密的交往。我從著名的歌曲來看,吉井勇被誤認為是關西人,“只園午睡的時候也會把枕頭放在水裡”。好像是伯爵出來的,但是在府立一中落第了。上面的歌,是不是把自己的人生的挫折準於日本橋地區的勢力下沉嗎。 《到昨天》是1913年發行的。

 

 

“日本橋區”與“京橋區”的合併

[CAM] 2015年5月16日09:00

 調查“中央區”成立之前的經過就很有意思了。“中央區”是1947年,之前的“日本橋區”和“京橋區”合併而成的,這個時候,京橋區議會雖然迅速通過了合併,但是在日本橋區,從維持傳統的日本橋的共同生活圈的宗旨出發,一直保持慎重的態度,直到東京都指示期限的前一天深夜為止都會反覆激烈爭論。

 

 其結果是,關於合併以一票之差通過了,但是關於新區名,附加了“現在日本橋區區域的町名稱呼被稱為中央區日本橋幾町幾丁目幾號地”的但書。

 

 關於新區名的選定,除了中央區以外還有“江戶、銀座、大江戶、日京”等方案。

 

 

 

成瀨己喜男導演作品中的中央區

[CAM] 2015年5月14日09:00

作為看以前日本電影的樂趣,不僅僅是內容本身,還可以再體驗其中放映出的昔日景象、當時的生活、對話等吧。成瀨己喜男導演的作品中,描寫了女性,特別是在水商銷售中自律生活的女性,很多都出現了中央區的情景。

 

戰前的沉默作品中有一部名為《每夜的夢想》(1933年上映),以在酒館工作的女性為主人公。因為是在佃島拍攝的,所以可以看到當時的佃島情景。

 

此外,描繪在銀座酒吧工作的女性的作品中還有《銀座化妝》(1951年上映)。田中絹代飾演的主人公設定是在築地川流淌的水之町新富町,在古老街道中的胡同裡的二樓租房間。在劇場節目中,成瀨導演寫道:“新富町是一個深切地保留著令人懷念的江戶風情的城市,讓人想傾斜一寸頭,讓人想把新富町也有這樣的地方。”。1951年,日本仍處於占領狀態。田中絹代有在堀川附近走三十間的場面,河正在被空襲時出現的瓦礫填埋。路邊還殘留著一些瓦礫。而且,這部電影中的田中絹代始終穿著和服。

 

“女人上樓梯的時候”(1960年公開)的時代設定是昭和30年代中期,所以是我國從戰後復興開始向高度成長的時代變化的時候。那個時候,“酒吧”迎來了全盛期。題目中高峰秀子飾演的“女”,是丈夫因交通事故去世的30歲的寡婦,在銀座的酒吧被僱傭做了夫人,但是老家設定為佃島。在身體不適的“女”在老家靜養的場面中,佃之家、佃之渡船風景、住吉神社的鳥居登場。成瀨導演在十幾歲的時候,因為在築地的工手學校上學,所以在築地川附近有特別的想法,但是本作品中也出現了築地川。

 

 作為築地川登場的作品,果然還是有1960年上映的《秋天不來》。主人公是兩個孩子,那個母親工作的旅館在築地川沿岸。也有這兩個人去銀座的百貨商店,通過勝哄橋去晴海河豚玩的場景。

 

(這些作品可以在YouTube上看到。)

 

從高度成長到泡沫經濟時期,現在已經完全消失了的古老而美好的情景和社會,到昭和30年代為止還殘留著。看了成瀨導演的作品,就能深切地感受到這件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