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日本橋川周邊散步路線(2)

[CAM] 2015年12月5日12:00

日本橋

IMG_2375.JPG日本橋由來記

IMG_2374.JPG

日本橋由來記
1603年幕府譜大名宅邸城東之海濱掩埋城東之海濱,通過海道始建本橋,人們稱之為日本橋,遂橋名為第二年諸海道二里程碑盛城東帆。
明治聖代至百般文物每日新納尼伴本橋亦明治44年3月新裝成,今天至茲在橋畔建立碑的由來以後世傳夫
1936年4月
日本橋區

 

 

IMG_2376.JPG 

 國家指定重要文化遺產
日本橋
所在地中央區日本橋一丁目~日本橋室町一丁目
相傳日本橋是在德川家康建立幕府的1603年(1603年)首次架設的。幕府以東海道為首的五條街道的起點為日本橋,作為與重要的水路日本橋川交叉的點,成為江戶經濟的中心。橋頭有高札場,因為有魚河岸而聞名。幕府末期的樣子,以安藤廣重的錦繪而聞名。
現在的日本橋由東京市作為石造二連拱門的道路橋於1911年完工。橋銘是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的筆下,青銅照明燈裝飾品麒麟代表著東京市的繁榮,獅子代表著守護。位於橋中央的日本國道元標,1967年隨著都電的廢止而進行了道路整備,以此為契機,同年四十七年從柱子變更為板塊。板塊上的文字是當時總理大臣佐藤榮作的筆觸。
1998年進行了照明燈裝飾品的修復,同年11年5月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遺產。裝飾品的舊零件的一部分由中央區接受捐贈,保管得很好。
2000年3月
中央區教育委員會

 

日本橋魚河岸跡

IMG_2373.JPG

天正年間(1573~1592)家康進入關東時,將攝津國(大阪府的一部分和兵庫縣的一部分)西成郡的30餘名漁夫轉移到了江戶。
漁夫將捕魚的一部分交給幕府,並向一般人出售剩下的部分。慶長年間(1596~1615),捕魚和經營捕魚的東西被區分,市場形態完備了。
1923年(1923年)在關東大地震央遷移到築地之前的300多年裡,他隨心所欲地保留了江戶、東京的魚河岸的繁榮。

 

西河岸橋

IMG_2377.JPG

這一帶從江戶時代開始作為我國商業、經濟的中心地繁榮起來。
這座橋是從日本橋到一石橋的日本橋右岸地區,因為是西河岸町的地名,所以被命名為“西河岸橋”。
第一代的橋(1891年架設)是當時最新式的鐵橋,叫弓弦形保齡球桁架。因關東大地震而受災的這座橋,於1925年被架設在現在的橋上。
該區在1990年,對架設後經過了65年的這座橋進行了修復,並采用了傳統的木造建築樣式的木結構進行了整修。
建築諸元
形式3徑間連續鋼結構位橋
橋長52.0m
有效寬度11.0米(車道6.0米人行道2.5米×2)
橋下日本橋川
動工於1924年12月
竣工1925年8月
施工人員東京市

1991年3月東京都中央區

 

裡河岸(北河岸)

IMG_2379.JPG

所在地中央區日本橋本石町一-一~日本橋室町一-一地區
1877年12月,東京府將“到日本橋yori以西一石橋為止”的河岸地、西河岸的對岸命名為“裡河岸”。江戶時代初期,寬永江戶圖(1634)等記載著“北かし”,北側有北鞘河岸和品川町,御府內沿革裡品中有幾座確認“一橋”的書。
根據《江戶名勝圖會》,在品川町裡河岸的街道上,有很多釘子、五金店,也被稱為釘子店。
2000年3月
中央區教育委員會

 

 

日本橋川周邊散步路線(3)

[CAM] 2015年12月5日12:00

日本橋西河岸地藏教會

IMG_2381.JPG

板繪著色千代的圖額

IMG_2380.JPG
所在地中央區八重洲1-2-5
日本橋西河岸地藏寺教堂
1915年(1915)3月,在本鄉座泉鏡花原作《日本橋》首次上演,當時二十一歲無名的新派演員花柳章太郎熱切希望飾演千代的角色,向與戲劇有著深厚緣分的西河岸地藏堂(1949年,成為日本橋西河岸地藏寺教會)祈禱。“日本橋”是以槍物町(現在的日本橋三丁目、八重洲一丁目)的花街為舞台的所謂日本橋藝妓的故事,千代是登場的藝妓之一。章太郎在這部劇中被起用為千代一角而演得很好,這是出人頭地的角色。
這裡所藏的“千代的圖額”是在第二次扮演千代的1938年明治座上演時,章太郎供奉的。畫這幅畫的小村雪岱是負責《日本橋》書的裝訂和插畫的日本畫家,圖額上還附上了章太郎和鏡花的俳句。這個“千代的圖額”,作為與地域也有很深的淵源,被登記在中央區民有形文化遺產。(希望參觀的客人,請到正殿申請)
1995年3月
中央區教育委員會

 

與夢二・港屋有淵源的地方

IMG_2382.JPG

既是熱情和悲愁的畫家,又是詩人的竹久夢二(一八八四~一九三四),1914年(一九一四)在這裡開設了“港屋繪草紙店”,銷售了夢二設計的版畫、信封、卡片、明信片、手巾、半領子等。在商業美術家自己開設了將其作品商品化銷售的店鋪這一點上,“港屋”在日本商業美術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將其存在永久記錄下來,在這裡設置了紀念碑,稱讚故人的業績。
另外,當時的“港屋”的位置是該碑的西約十三米,間口約二間(三六米)。

枕頭生活
不來的人
宵待草
不要幹。
小夜姬
月亮也不出來了

 

一石橋

 

IMG_2384.JPG

 

一石橋的歷史
一石橋是寬永年間(1624~1647)或者從以前開始就存在的橋。左邊的照片中看到的一石橋的樣子,是1922年架設的當時的樣子,是一座連拱形部分的石堆、厚重的石頭的高欄、柱子、照明等細節都經過設計的橋,給人一種能讓人感受到當時時代的西洋現代印象。
一石橋的上游一半,四十八年被架設在鋼鐵製的位數橋上,1999年下游一半也進行了更換工程,一直持續到今天。保留大正時代當時一石橋樣子的只有上游側的大柱子和小的柱子(當時的袖柱),剩下的設施伴隨著1999年下游側的更換工程,為了留下當時的樣子和印象繼承而重新修建。

 

一石橋的親柱


所在地八重洲1-11先
在皇居外壕和日本橋川分岔處架橋的一石橋歷史悠久,在江戶初期的《武州豐島郡江戶莊圖》中已經被認為是木橋。當時是連結西河岸町和北鞘町的橋,橋名的由來是,在北橋詰附近的本兌換町有幕府金座御用的後藤莊三郎,在南橋詰附近的吳服町,有幕府御用吳服所的後藤縫殿助的宅邸,模仿後藤,在五鬥+五鬥地區,在“江戶砂橋”上看到了重要的橋。
作為木橋,1873年(1873年)的一石橋是長十四間,寬三間的橋。1922年(1922年),東京市道路局建成了一座鋼骨混凝土花崗岩的摩登橋,是一座堂堂正正的四座柱子的白亞橋。關東大地震也沒有落橋,之後也作為交通上的重要橋梁被使用。1997年,1922年的橋本體全部被撤去,但是留下了威風凜凜的花崗岩的一座柱子,隱忍著當時的樣子。
2002年被登記為中央區民文化遺產。
2003年3月
中央區教育委員會

 

一石橋迷失的石標

IMG_2383.JPG


所在地中央區八重洲一町目十一番地先
指定1942年9月古跡
    1983年5月6日類別變更
江戶時代也進入後半期的時候,從這一帶到日本橋的繁華場所,迷路的孩子也很多。
如果出現迷路的孩子,町內會負責保護,所以附近的有勢力的人成為了照顧人,1857年(1857年)建立了這個。
柱子的正面刻著“滿よひ子の志向”,右側刻著“志向方”,左側刻著“つぬる方”,上部有凹陷處。據說使用方法是在左側的窪處貼上寫有迷路兒童和尋人特徵的紙,在看到它的行人中知道的情況下,將寫有那個人特徵的紙貼在窪處告知迷路兒童和尋訪者。也就是說作為平民的告知板很少見。除此之外,在淺草寺境內和湯島天神境內也有,淺草寺的東西因戰爭災害而被破壞。
1996年3月8日建設
東京都教育委員會

 

 

日本橋川周邊散步路線(1)

[CAM] 2015年12月4日20:00

茅場橋(照片為2015年11月28日拍攝,以下相同)

IMG_2366.JPG

鎧甲的渡口

IMG_2367.JPG

鎧甲的交付是江戶元祿年間以來的地圖和地誌類中也記載的渡口,直到1872年(1872年)架設鎧甲橋為止一直延續至今。
據傳說,在平安時代以前,源賴義在討伐奧州的途中,在這裡遇到暴風逆浪,將鎧甲扔進海裡向龍神祈禱,結果平安渡過,從那以後,鎧甲就被稱為淵。有一種說法是平將門收納了頭盔和鎧甲的地方。
在《江戶名勝圖》和安藤廣重的《名勝江戶百景》中,描繪了渡口的圖,另外,吟詠渡口的俳句和狂歌等也很有名。
想買到緣日就回去吧
     倒著的鎧甲的我
              和朝亭國盛
1994年3月
中央區教育委員會

 

Maison鴻乃巢跡(小網町)

IMG_2372.JPG

 兜神社

IMG_2370.JPG

江戶橋

IMG_2369.JPG

 

 

 

東芝的發祥地

[CAM] 2015年12月3日20:00

 在銀座出生的企業很多。例如,資生堂、大成建設(成立時:大倉組商會)、大和運輸(大和運輸)、電通(日本廣告株式會社)、大日本印刷(秀英捨)等,東芝也不太為人所知?不是嗎?

 

 創業者田中久重(1799-1881)於18757月,在現在的銀座8丁目915號,建立了店鋪、住宅併用的工廠。這個“田中製作所”是日本第一家電信公司,也是東芝的發祥地。在這個地方,有著開港場·橫濱和鐵路連結的新橋站最近這樣的地利。田中久重打出了“不應萬般機械弘安的委託”的招牌,在這裡設計並製作了以國產電信機為首的生絲試驗機等。

 創業者田中久重於1881年以82歲高齡辭世,之後養子繼承了第二代久重的名字。

 到了1882年,鐵路馬車在新橋和日本橋之間開通。在這樣的情況下,同年11月,第二代久重進行了電弧燈點火、電燈的實驗宣傳,電力事業急速發展。

 田中製作所今年也收到了海軍省的訂單,銀座工廠擠得滿滿的,在芝浦得到了1萬平方米的土地,轉移了工廠部門。在銀座主要以事務、銷售為主,但由於關東大地震而燒毀,所以決定搬遷。

1939年,芝浦製作所(田中製作所改名)與東京電氣合併,成為東京芝浦電氣。東京電氣的前身是白熾燈球製造株式會社,其發祥地是在現在的銀座4丁目4番地設立事務所兼工廠。

 

(以上主要根據原田弘《銀座磚瓦和水的日子》白馬出版1988年發行的。)

 

 
<<上一頁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