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平成也再稍微走一點——在中央區有年號的街道吧(之二)

[常春藤] 2019年2月28日16:00

分成兩次,要巡遊通過中央區的“帶有年號的街道”
在上次的報導中,介紹了“平成通”“昭和通”
今天,我想再追溯到以前
 
■3「大正通」

那麼,平成、昭和前的年號是“大正”,但是遺憾的是,“大正通”這個名字在東京沒有現存。
...但是,追溯到戰前,存在著名為“大正通”的街道

而且,這條路竟然經過了中央區內! 那個真面目在這裡。
sbt_1902_2.JPG
現在的名字不同,戰前被稱為“大正大道”“幹線第二號”

在上一次的報導中,介紹了“昭和通”作為關東大地震後復興的象徵之路被計畫了的事,實際上,這個昭和通是“幹線第一號”
而且,與貫穿東京南北的昭和大道相比,大正大道(幹線第二號)作為貫穿東京東西的另一個象徵路被計畫了。

從新宿到兩國橋的大正大道,在中央區內,經過區的最北端附近的馬喰町和東日本橋附近
寬度36米,雖然不及昭和大道,但是是非常寬的街道。
戰後,在沿路的九段坂附近建了靖國神社,以此為契機,大正大道改名為“靖國大道”,直至現在。雖然現在沒有使用“大正通”的名字,但是街道本身現在也是現役

 

■番外篇1「明治路」

因為要追溯到平成、昭和、大正,所以接下來是“明治路”
東京的明治路是以古川橋(港區南麻布)為起點,穿過澀谷、新宿、池袋三大副市中心,通過王子、三輪、龜戶等市中心外緣部的據點,連結夢之島(江東區)的街道。
也就是說...從中央區來看,是將外側環狀連結的線路,很遺憾中央區內無法通過。

sbt_1902_3.JPG

照片是澀谷區・神宮前交叉路口附近的明治路。有一種說法是,經過“明治神宮”附近,所以取了明治路的名字。
另外,這條道路也和昭和大道、大正大道一樣,是以關東大地震後的復興都市計畫為基礎的,被定位為“環狀第5號”

 

■4“明治座大道”
遺憾的是,“明治路”並沒有通過中央區...、
其他帶有“明治”的街道在區內沒有嗎...拼命找的時候,發現了一個!!
其名為“明治座大道”
sbt_1902_4.JPG
位於日本橋浜町的“明治座”1873年(明治6年)作為“喜升座”開業的歷史悠久的劇場。之後,改名為“久松座”、“千歲座”後,1893年(明治26年)成為了現在的名稱“明治座”。(中央區觀光檢定頻繁出現問題!)
在明治座的南側,有一條作為浜町公園入口的銀杏樹道,這條路是“明治座大道”。街道的名字越過清洲橋大道一直延伸到浜町綠道公園,前面和“日本甘酒橫丁”相連。
sbt_1902_5.JPG
這個銀杏樹,現在這個時期很寂寞,但是一到秋天就非常漂亮。
順便說一下,這條“明治座大道”是夾著林蔭樹的兩條單行道,但在日本卻很少見,不知為何變成了右側通行也許能感受到一些外國的感覺?也就是這樣。

 

■番外篇2「江戶通」
因此,雖然多少有些扭曲,但在中央區內卻發現了平成、昭和、大正、明治的街道。最後,我想在番外篇中再介紹一條街道。
  
不是年號,而是歷史教科書上記載的“●●時代”的稱呼,平成、昭和、大正、明治前一個是“江戶時代”吧。
實際上,“江戶大道”也在中央區內行駛!
sbt_1902_6.JPG
在室町3丁目從中央路分開,在區內向東北方向前進後,穿過淺草橋進入台東區,與隅田川平行一邊前往淺草的街道,穿過江戶最初的市區區域東京天空樹在裡面也有可以看到的地方,是一條很棒的街道。

sbt_1902_map.jpg 
正如上次的報導和這篇報導中介紹的那樣,試著把中央區的位置關係做成了地圖。
(使用國土交通省《國土數值資訊》行政區域數據、道路數據製作筆者)

在中央區,從江戶到平成,各種各樣的時代的名字都變成了街道的名字。
在上次的報導中寫了“平成通”的由來不明......但是也有說法認為“平成通”的名字設定為1989年,這是由來。有新年號的街道也能在哪裡呢!?一邊期待著,平成最後的春天,巡遊帶有年號和時代名字的街道也是很好的紀念!

 

 

平成也只剩下一點點——在中央區沿著年號的街道走吧(之一)

[常春藤] 2019年1月30日09:00

隨著今年5月1日皇太子即位為新天皇,改換為新年號,
街頭巷尾都說:“平成最後的...”這個時候經常聽到這樣的話,
 

你知道中央區有幾個年號和名字的街道嗎?
 

今天,在這樣的“帶有年號的街道”中,通過中央區內的東西
我想分成兩次,以
從平成開始追溯的形式介紹一下。
 

■其1“平成通”
sbt_1901_01.JPG
日本橋兜町2號(鎧甲橋南詰)到築地2丁目15號(與晴海大道的十字路口)
在新大橋大道西側並行的街道。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成為“平成通”的名字。...。
(希望有人能詳細的特派員解說!)
 

sbt_1901_02.JPG sbt_1901_03.JPG
在始點附近的兜町茅場町,有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張照片)和
除了攝社日枝神社之外,讓人想起高度經濟成長期的情景。
辦公大樓(第2張照片)林立著。
要說哪一個的話,雖然也有“昭和”的味道,但是
跨越了平成時代,區域的再開發開始了。
感覺到時代的潮流。
 

sbt_1901_04.JPG
終點附近的築地也是東京都選定歷史建築
“宮川食鳥雞蛋”的建築物(1929年建造)
除此之外,沿途還有新富座跡桂川甫周宅邸跡等史跡,
雖說是“平成”,但卻是一條擁有各種各樣時代的街道

 

■2「昭和通」
連結新橋(港區新橋1)至大關橫丁(台東區根岸5)
寬闊的街道,包括中央區內的新橋~上野之間是
在中央路東側並行行駛。
 

剛才的平成大道也是夾著首都高速公路並行的呢。
 

sbt_1901_11.JPG sbt_1901_05.JPG
這條道路是在1923年(大正12年)發生的關東大地震之後,
這是作為復興都市計畫的亮點而建造的象徵之路
1931年(昭和6年)和年號剛剛改為昭和時代的時機
因為完成了,所以被命名為“昭和通”。
正是象徵昭和這個新時代的街道

寬幅(44米),設置了大量的街道樹帶和人行道。
這也是作為公園街道計畫的遺跡
(順便說一下,當初的構想是以108米的寬度計畫的。
竟然是現在的寬度的一倍以上!)
在圖書館試著尋找舊照片,完成的當時是上下車道之間
好像設置了兩排的林蔭樹和人行道。(一部分作為停車場
好像使用過......)

 
sbt_1901_07.JPG sbt_1901_06.JPG
現在的樣子是單程3車道以上的區間,地下是通過交通專用的地下道。
從那裡連結的地下停車場,江戶橋以北的頭頂上是首都高速公路的高架...
作為市中心的大動脈,將大量的汽車交通進行銷售,重視功能方面的構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象徵昭和,特別是戰後時代的道路
 

現在只是車上很多,就好像沒有殺風景、看點......
這條昭和大道,沿途有日本橋郵局(郵政發祥地),還有市由來碑,
像狩野畫塾遺址等歷史遺跡和日本橋鑽石大廈(舊江戶橋倉庫大樓)一樣
除了有著名的建築物外,還有
日本橋本町被稱為小津史料館、大和Sankyo藥博物館
也有景點。
 

無論是平成大道還是昭和大道,以大道的視點分開走的話,
又有不同的趣味啊!

 

那麼,下次我想追溯到大正時代。
“沒有大正大街啊!?”我想應該也有人會這麼想吧
事實上,追溯過去,中央區內也有“大正大道”。
敬請期待!

 

 

充滿年末年初風情的人形町街

[常春藤] 2019年1月3日14:00

在從人形町站到水天宮前站的人形町商店街,
每年到了年末年初的時候,會沿著街道發出燈籠
sbt_1812_1.JPG

到了晚上,燈籠的溫暖照明照亮了街道,氣氛很美
大概是江戶平民區的彩燈樣子
人形町街是一年四季都能享受到各種各樣裝束變化的街道,但是我最喜歡年末年初的燈籠裝飾
sbt_1812_2.JPG

“大觀音寺”的入口也擺著燈籠。
sbt_1812_3.JPG

另外,年末的時候,人形町街變成了“歲之市”,擺放著賣注連繩裝飾等的小攤。(注:2018年已經結束)
sbt_1812_4.JPG
這個季節,除了歲之市以外,還可以聽到町會的人們“小心火燭”的聲音和梆子木的聲音,以雞蛋燒聞名的“鳥近”“鳥忠”也有很多人來預約雞蛋燒,到了工作日的晚上,忘年會回來的人也很多,年末的風情使得人形町的街道變得滿了。然後,到了新年,來新年初次參拜的各位又變得不同的熱鬧了。

不管怎麼說,住在這條街上的人、工作的人、來訪的人的各種各樣的活動,都形成了這樣的“活著的熱鬧”的季節。為了更好地傳達中央區“活著的熱鬧”的魅力,我想明年也作為觀光協會特派員繼續精進。

 

 

從大樓解讀50年前的構想-舊・電通總公司大廈

[常春藤] 2018年12月1日12:00

從中央區政府(築地1-1)開始,沿著首都高速公路向汐留方向走去。... 在“祝橋”的旁邊,總覺得能看到一座奇怪存在感的大樓

sbt_1811_1.JPG

這座大樓的叫法有很多,但在“舊・電通總公司大樓”(築地1-11)
正如其名,廣告代理店“電通”先生在2002年搬到汐留之前,總公司都設在了這座建築物
竣工於1967年,由日本代表性建築師丹下健三率領的“丹下健三·城市·建築設計研究所”設計。

 
這座大樓實際上是一座宏偉構想的一部分的大樓
丹下健三先生在這座大樓竣工前3年的1964年制定了“築地再開發計畫”的基本計畫。

 
<參考>築地再開發計畫的形象

https://www.tangeweb.com/works/works_no-32/
(飛到丹下城市建築設計公司的主頁)

 
築地再開發計畫是將大規模的建築物連結起來,建設一個系統般的城市的宏大構想
各個建築物的構造是,根據需要,建築物無論是高度方向還是橫向都可以自由地不斷地延伸
(順便說一下,丹下老師提出了以更大規模的城市向海上延伸的“東京計畫1960”的構想,這也很有名。)

 
舊・電通總公司大樓最初是以成為這個宏偉系統的一部分為設想而計畫的。
由於建設費的關係等原因設計發生了變更,實際建設的和當初的計畫稍有不同,但是
從建築物的側面來看,可以看出築地再開發計畫中看到的“不斷延伸”的性質被表現出來
(請看下面的照片!)

 
sbt_1811_2a.jpg

 


sbt_1811_2b.jpg

 
① 窗戶少、無機質的牆壁,而不是建築物的“表面”,而是中途的“斷面”。

梁稍微飛出來了一點,看起來很長。
③ 窗框在一個單位的一半處被截斷了!

 
這樣看的話,建築物看起來真的會增殖,很有趣呢。

 
sbt_1811_3.JPG

 
雖然是這樣的舊·電通總公司大樓,但是其特徵是大量使用混凝土和金屬等材料,以及追求功能性的工業產品。 然後,一樓部分沒有牆壁和柱子的空間,可以看出法國巨匠盧·科爾布傑的“從地面解放建築”思想的影響。這些都是在“現代主義建築”中看到的特徵。

 
另外,這座大樓也是首次適用“特定街區”制度的事例之一。
...在那之前,日本的大城市除了微小的例外,建築物的高度限制在31米(約一百尺)以內,但是在建築技術的進展和高度經濟成長的背景下,要求廢除高度限制,只有在市區內才能獨自設定高度等的“特定街區”制度於1961年創立,日本第一座超高層建築“霞關連結大廈”的誕生。而且,舊・電通總公司大樓是和霞關大廈同一天被指定為特定街區的第一號案件中的一個
高約60米,現在在東京並不是罕見的高度,但是竣工當時是象徵著日本急速成長和東京市區高層化的存在吧。

 

像這樣,現在傳達當時的建築思潮和社會形勢的“舊・電通總公司大樓”,現在已經變成了空大樓,近期也聽到了計畫重建的傳言。

如果想去緬懷50年前的空氣感的話,就在現在。

 

 

機場裡有日本橋!? ——“鴿子日本橋”

[常春藤] 2018年10月31日09:00

你好!
今天,我想從中央區飛出來,從東京國際機場(羽田機場)送到。

在這個“中央區觀光特派員部落格”上,原則上會發布有關中央區的資訊,但是
為什麼要提到大田區的羽田機場?

那是因為羽田機場中有一個日本橋的複製品,是中央區的身分之一
它的名字也是“鴿子日本橋”。它位於2010年開始使用的國際航站樓中。

乘坐電車、單軌電車、巴士到達國際航站樓,到3樓的出發大廳,
在左邊最裡面的方向可以看到類似的東西。乘坐手扶梯上到4樓,朝著那個方向前進的話......

 

sbt_1810_1.JPG
可以看到“鴿子日本橋”。橋下放著桌子和椅子,是休息場所。
雖說是日本橋的複製品,但並不是現在架設的石造日本橋,而是以江戶末期、19世紀前半期的木造日本橋為原型,使用了吉野產的絲柏。(順便說一下,江戶末期的日本橋似乎使用了絲柏和櫸樹)
寬度和長度以約一半的尺寸(4m×25m)再現。

 

sbt_1810_2.JPG
您可以使用樓梯或電梯上橋。
還放著木製的燈籠,在現代設計的終點站大樓中,營造了和風的氛圍。

 

sbt_1810_3.JPG
“過去和現在都是日本橋”...作為中央區觀光特派員,我想銘記在心。

 

sbt_1810_6.JPG
橋的一側是牆壁,顯示著巨大的“江戶圖屏風”的複製品。
描繪了成立時期江戶的主要街道,其中有“日本橋”、“京橋、新橋周邊”、“八丁堀、築地周邊”等現在中央區的街道也有很多登場。
照片是“日本橋”的一部分。

 

sbt_1810_4.JPG
“江戶圖屏風”的相反側視野很好,可以眺望國際航線終點站大樓的出發大廳。
當然,這與從實際的日本橋看到的風景相差很大...笑、
總覺得能感受到穿越時空的感覺!

 

sbt_1810_5.JPG
另外,像洋蔥一樣形狀的“擬寶珠”和支撐它的“寶珠柱”實際尺寸再現。

順便說一下,從出發大廳去“羽田日本橋”的途中被稱為“江戶小路”
這是一個以江戶時代街道為印象的購物區

 

sbt_1810_7.JPG
那麼,除了這次介紹的“羽田日本橋”之外,墨田區的“江戶東京博物館”也有江戶時代的日本橋的複製品,但是長度只有一半的再現...
實際的日本橋的規模,果然只能在當地體驗!

從羽田機場到日本橋,乘坐京急線-都營淺草線的直達電車,不用換乘就可以到達。
在“彈跳日本橋”體驗江戶時代日本橋的質感,用“江戶圖屏風”緬懷江戶時代中央區的景觀,然後站在日本橋上看看...這樣的旅行也許也很有趣!

 

 

參觀築地市場的鮪魚比賽!

[常春藤] 2018年9月30日12:00

你好!今天,我想報告築地市場最後的鮪魚比賽參觀的情況!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位於中央區築地的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築地市場,今年10月6日最後關閉,其功能轉移到江東區的豐洲市場。
其中,近年來以外國遊客為中心很受歡迎的鮪魚比賽的參觀,9月15日結束了。
因為想在閉場前去參觀一次,所以9月15日聽到了最後的消息,就趕來了。
 

sbt_1809_1.jpg
那麼,鮪魚比賽參觀在上午6點左右分成兩個小組進行,參觀受理時間是上午5點
因為不是事先預約制,所以想要參觀的話需要從早上5點前開始排隊,相當辛
但是,這一天我開始排隊的是前一天14日晚上23點!・・也就是說,其實14號早上想去參觀,所以早上4點左右去拜訪了,但是那天因為“早上2點排隊的人達到了定員,所以結束了受理”,所以挑戰失敗了。“最後一天會在日期變更的時候結束吧...!”這樣的論著。
我進隊的時候,已經有20人左右的人排隊了。下雨的時候,打著傘一直等著。
 

sbt_1809_2.JPG
日期變了不久之後,排隊的人變多了,所以開始受理,讓我去了設施的房間裡。
在那之後,在體育坐著等著,度過了夜晚。雖然能避雨真是太好了,但是鍛煉得很好
大概是上午4點吧,批發的人來說明築地市場的鮪魚比賽。因為外國人比較多,所以說明用英語。英語的問題也用英語回答了,做出了很好的對應!
 

然後早上六點前終於從房間出發了。一出去,就完全變亮了。
 

sbt_1809_4.JPG
進入競賽場的建築物中,終於等到了參觀了。
在同一個空間裡,可以近距離看到冷凍的鮪魚們排成一排的樣子。
隨著時間的推移,買主們紛紛聚集起來。
 

sbt_1809_5.JPG
在各自的鮪魚上可以看到圓錐形的東西,這是為了確認鮪魚的品質而將尾巴部分切掉的東西,買主們用鐮刀削這個部分的身體拿在手上,或者用手電筒照亮,確認品質。
 

sbt_1809_6.JPG
過了6點,賣方一響鐘就開始競爭,會場裡到處都能聽到叫價格的聲音因為用手指表示價格,競爭不斷進行,作為參觀的普通人來說是跟不上的,但是體驗到了獨特的氛圍
 

聽說,遷移地的豐洲市場也會進行鮪魚的拍賣參觀。但是,好像設置了參觀者專用的通道和空間,安全的問題很少,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認會從外面參觀。能在築地參觀競賽場的“從中”是非常珍貴的體驗!
 

sbt_1809_8.JPG
那麼,築地市場馬上就要關門了,築地的街道今後也應該能樂在其中!我是這麼認為的。
築地市場周圍形成的築地場外市場今後也會保留在現在的位置,反而加上“築地魚河岸”來升級。不僅是買主們進貨的場所,我想這也是向來觀光的人們傳達日本飲食文化的據點。(照片是築地場外市場的樣子)
而且,築地的街道除了市場以外還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古代印度樣式和日本的寺院建築樣式相融合的獨特正殿令人印象深刻的築地本願寺,到處殘留的戰前的木造建築,明石町有基督教相關的許多史跡......等,今後也會關注擁有各種各樣面孔的築地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