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中央區這裡有歷史<9>~「迷路兒童石標」的幾號水準點~

[卷渕彰/寫樂] 2009年8月27日11:31

一石橋南詰西側有一個“迷路的石標”,正面下部刻有“不”形狀的水平點標誌(照片的箭頭・丸印部)。雖然照片很難看到,但是實物可以清楚地讀取,請確認。 


0913_09_090827_maigo01.jpg 這被稱為“幾號水平點”,在1876年(1876年)左右內務省實施的英國式量測點上,由於標識的形狀與桌子相似,所以被認為是“桌子=幾”。另外,從其形狀來看,也被稱為不號水平點。


當時的水平點除了獨立的標石以外,在永久性的建築物或石塊等上,刻上了類似“不”字的標誌。據說量測是在那個橫棒部分用量測器具量測海拔的。在英語中被稱為“Benchmark”。基準點是靈嚴島水位標為零米 


據說這些標識設置在各個地方,之後量測方式發生了變更,不再使用了。然而,至今仍保留著一些歷史的痕跡。眾所周知的地方是港區國道15號線第一京浜、高輪大木戶石垣遺址的道路側和下部。因為那裡不出馬路就看不到,所以需要注意通行的汽車。 


這個“迷路的石標”是 據說1857年(1857年),日本橋西河岸町的町人在東京都指定文化遺產建造。柱子的正面刻著“滿よひ子之志”,右側刻著“志ら方”,左側刻著“たつぬる方”,上部有凹陷處。在窪處貼上寫有迷路兒童和詢問人特徵的紙,告知了詢問人,也就是說留言板。這說明了人來人往,是人群聚集的地方。類似的是湯島天神有“奇緣冰人石


碑所建的現在所在地附近是戰後填埋的外壕緣,以前建在南詰東側,據說是為了高速公路工程而移設的。


石標旁的“一石橋的柱子”是中央區民文化財產,1922年(1922年)建造,作為關東大地震央也沒有破損的RC(鋼筋混凝土)拱橋,是東京都內最古老的柱子,是珍貴的近代文化遺產。

 

 

◆50周年「町走文化路線」~第2回銀座,好評中結束!

[卷渕彰/寫樂] 2009年8月21日09:00

50周年紀念活動“城市步行文化課程”第2次銀座路線於8月20日(週四)下午2點開始舉行,在好評中結束。此次的實施繼第一次之後,由“中央區文化財產支援協會”負責。
照片是在三原小路的參加者們(得到刊登的同意後拍攝的)。


0913_ginza0908202.jpg 這天,下午3點的氣溫30°C,濕度60%晴朗,是烈日下,也許是因為有風,心情上稍微鬆了一口氣。聚集在集合場所的數寄屋橋公園的參加者有十幾人。參加者大多是中央區民,其中也包括來自其他地區的來訪者。馬上分成2組轉路線。


沿著以前的外壕和現在的千代田區交界的高速公路去區立泰明國小。藤村、透谷的畢業學校,一邊眺望著東京都歷史建築的鶴纏繞的校舍,一邊前進。胡同裡還佇立著一家刻有銀座文化歷史的老字號酒吧。時尚的林蔭大道營造出銀座風格的氛圍,順道去啄木碑。雖然諮詢公司大樓的面貌發生了變化,但也留下了一些往昔的面貌。相鄰的昭和初期的古老大樓正在拆除中,眼前出現了從歷史中又消失的身影。


進入銀座最長的胡同。途中對3處自動門感到驚訝,前進,不久就到了稻荷神社。在金春大道上,銀座磚街遺址等當地有志之士的努力將歷史濃縮在一起。從東海道的中央路東側,芝口御門跡、牽牛花茶館跡、三十間堀跡等來自江戶的話題都不缺。


“在銀座喝巴西咖啡”被譽為“銀布拉”,越過咖啡店,從商法講習所遺址走中央路就是以前的尾張町。這裡是江戶時期三家綢緞商鱗次櫛比的地方。從三原小路穿過三十間護城河的三原橋遺跡,前往四丁目背面。在銀座的蜜蜂有名的大樓旁邊,稻荷先生參拜。


煤氣燈大道上雖然是複製品,但是有4座煤氣燈,現在也亮著。繼煤氣之後登場的電燈,中央大街上建有15m的電燈柱,讓人真實感受到。明治近代化華麗的中心地,今天變成了海外名牌店在四個角競爭的現代銀座的象徵。就在附近是“銀座發祥地”,這才是銀座的原點。在這裡結束了約2小時的銀座街道漫步。


參加者的感想是“第一次看到的地方很多”、“不知道小道”、“很有趣,很開心”等。最開心的是,在參加者們的協助下,讓這個城市的走氣氛高漲起來了。我非常感謝和熟悉歷史的人的對話等前所未有的理解。

 

 

◆中央區這裡有歷史<8>~「坂本」與「阪本」~

[卷渕彰/寫樂] 2009年8月13日09:30

日本橋兜町有“中央區立阪本國小”(照片上)。因為是1873年(1873年)創立的第一大學區第一中學區第一所學校,所以通稱“一、一、一所學校”,歷史悠久,而且以谷崎潤一郎出身的學校而聞名。旁邊是1889年(1889年)開園的“區立坂本町公園”(照片中)。正如您注意到的那樣,這裡有“阪本”和“坂本”兩種標記。


0913_08_090808sakamoto.jpg 坂本町”的名字模仿近江國比睿山延歷寺的守護神日吉大社的門前町“坂本”。江戶末期的畫圖位於山王御旅所(日枝神社)門前的西側,也被稱為俗稱植木店。町名的遺跡是茅場町藥師,現在的智泉院境內有1841年(1841)奉納的天水缽(區民文化財產=照片下),記載著“坂本町”。


“坂本町公園”沿襲了從江戶時期開始的歷史地名,那麼“阪本”是為什麼呢。


如您所知,有類似的例子。江戶時期是“大坂”,現在是“大阪”。伊勢國“松坂”寫作三重縣“松阪”(地名的正確讀法是“松坂”,不渾濁)


有這樣的說法。


1.   因為“坂”傾斜、摔倒,所以不吉利,所以改成了“阪”。


2.   “坂”因為“返回土”關係到“消失”,吉利不好,所以以表示“丘、大、多、富、盛”意思的“阜”為基礎的“こざとへん”的“阪”被猜中了。


3.   “坂”從“士反(武士叛)”改成了“阪”。
――等等。


“坂=吉利不好”似乎是共通點,但是否是製作故事,真偽的程度還不清楚。詳細了解的人請告訴我。明治時期以後,“阪”被使用了。不管怎麼說,這個地方是可以對比“坂”和“阪”的地方。


順便說一下,“坂”是常用漢字,是國小3年級時學習的學習漢字。但是,“阪”並不是常用漢字,而是“坂”的異體字,現在正在重新審視中的常用漢字追加候補中,所以“阪本”和“大阪”都終於要大顯身手了。

 

 

◆町走文化課程開始~第1回“日本橋課程”好評如潮!

[卷渕彰/寫樂] 2009年8月3日08:45

在中央區觀光協會成立50周年紀念活動中,“城市步行文化路線”(詳情在觀光協會HP)終於從8月2(星期日)開始了。計畫在有歷史、文化、傳統的中央區街道上一邊走一邊擴大見聞,讓大家了解其魅力。


0913_b01_090802allnihon.jpg 相當於第次的這天,上午下了很大的雨,擔心下午的舉辦會變成什麼樣,但是也許是天的恩惠,集合的時候是陰天,雨休息一下,雖然很悶熱,但是沒有乾旱,可以得救。


集合場所日本橋南詰東側派出所前聚集的參加者有20人左右,進入暑假後也有幾個孩子加入其中。這次的導遊由“中央區文化財產支援協會”的4人負責。下午2點開始結束路線說明、注意事項傳達等,分成兩組去路線。(照片是那個快照)


日本橋路線在一般的街道上也很受歡迎。圍繞著江戶最熱鬧的足跡。從江戶橋廣小路的南側走,經過名水白木屋井跡、舊白木屋(霍亂日本橋)、西河岸地藏菩薩、竹久夢二、港屋有淵源的地方、一石橋迷子通知的石標,前往常盤橋門跡。


1877年(1878年),在古老的石橋常磐橋(不是常盤橋),到處都能聽到裂縫的眼前發出感嘆的聲音。在日本銀行總店本館前,他被其威嚴的建築物吸引住了目光。在貨幣博物館進行短暫的參觀和休息。


三井本館,從以前的三井越後屋日本橋三越到自然小路。這附近商店鱗次櫛比,但週日關門的地方也很多。因此平日裡擁擠的地方也很空,很容易走。經過三浦按針宅邸遺跡,前往日本橋魚河岸遺跡。從江戶初期開始繁榮起來的魚市場轉移到了同一個中央區的築地,對中央區來說是很重要的歷史、觀光景點。了解其歷史是傳承的重要事項。從臨近結束的時候開始下起了小雨。在國家指定重要文化遺產的“日本橋”橋上,一邊眺望著作為五條街道基點的道路元標、即將迎來100周年的日本橋的裝飾等,一邊結束2小時的街道行走。


這次的參加者大多是 中央區 住在這裡的各位。雖然看過大街,但是很少有機會慢慢了解岔路和史跡,聽到了第一次走,知道了這樣的聲音。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國小生的孩子,拼命地記在筆記本上,看了店鋪百葉窗上畫的幾幅浮世繪,“為什麼每幅畫都有富士山畫呢?”孩子們敏銳的觀察力讓我吃驚,津津有味的樣子很開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