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中央區這裡有歷史<15> ~銀座煤氣燈的煤氣被製造了的地方~

[卷渕彰/寫樂] 2009年11月24日18:00

1985年(1985年)10月設置的4座復原煤氣燈在銀座三丁目“銀座煤氣燈大道”上點亮著。這是1874年(1874年),芝金杉橋和京橋之間建了85座煤氣燈,是為了紀念照亮銀座的照片(照片4)。另外,京橋遺址(南詰東側)也復原了1座煤氣燈。這個煤氣是從哪裡供給的呢?


0913_15_091123_ginzagas.jpg 現在,JR濱松町站旁邊的東京煤氣總公司前有“創業紀念碑〔照片1〕。碑文上寫著:“......這裡芝濱崎町二瓦斯製造所的建設,1873年(1873)12月開始供應瓦斯,在銀座街頭點燃瓦斯燈,讓行人驚異的眼光驚嘆......”。


東京煤氣“煤氣資料館”(小平市)還留有指導日本煤氣事業的法國人普雷格親筆寫的1874年(1874年)煤氣路燈路線設計圖。這是從金杉橋到銀座、京橋,還有神田和本町通到淺草橋的計畫圖。銀座除了現在的中央路之外,美雪路、晴海路、第一丁目的銀座櫻路也畫著煤氣燈的鋪設。


當時的煤氣燈只是燃燒著黃色的火焰,蠟燭的亮度是40勒克斯,而裸火的煤氣燈是60勒克斯。但是在黑暗中,比起燈籠更明亮,包括時髦的珍奇在內,聚集了很多遊客。


據說點燈時穿著半纏的被稱為“點消方法”的人,拿著以硫磺為火種的點火棒,一個人在50座煤氣燈上花了約1個小時的時間點燃。因為到了早上就必須熄滅,所以為了不睡懶覺,必須是妻子。(照片3:銀座煤氣燈復原紀念明信片《銀座通磚造》(部分)三代廣重:京橋圖書館藏》


據該資料館稱,1878年(1878年)守田勘彌建造的“新富座”大量使用煤氣燈,是用於舞台照明的現代劇場,在東京首次夜間演出


另外,資料館庭院內還有 與橫濱市、倫敦、巴黎等地的煤氣燈一起,在築地明石町浜離宮建造的2座煤氣燈也點亮了。上部火屋的部分是複製品,鐵柱是當時的東西。確實柱子的設計不一樣。〔照片2:前面是築地明石町,裡面是浜離宮的復原煤氣燈〕


從新橋停車場到銀座磚街,還有築地飯店等,作為從江戶到東京的國家新生的象徵,當時的情景在錦繪中也被描繪了很多。說明了現在的中央區實現近代文明的變化的時代。

 

 

◆秋天的中央區文化財產巡遊~走一天的路線探訪歷史性建築~

[卷渕彰/寫樂] 2009年11月9日09:30

11月8日(星期日),“秋季中央區文化財產巡禮”(中央區教育委員會主辦)作為東京文化財產周2009的企劃事業召開了。當天的講師是岡本哲志先生,在10月22日播出的NHK電視台“Bra田森”銀座嚮導中登場。


0913_091108_bunkazaimeguri0.jpg 早上9點半,載有20名參加者的巴士從鄉土天文館(時間圓頂明石)出發,前往明石國小。為了今天,我們登上了校舍的屋頂,從身邊可以看到震災復興事業初期的建築物。在那前面可以看到聖路加護理大學的十字架。在銀座參觀了開業前的“銀座獅子七丁目店”的店內,由於昭和初期的建造,被內部的裝飾吸引了目光。現在一邊走著銀座名產的“胡同”,一邊去數寄屋橋公園。泰明國小雖然是同樣的震災復興事業,但是和明石國小的樣式不同(照片=一邊看泰明國小內部照片一邊解說)。


下午從東京國際論壇開始走,參觀了剛才復原的“三菱一號館”的內部。在“明治生命館”遊覽了參觀路線,切實感受到了“近代建築的傑作”。在京橋,從外觀眺望中央區指定文化遺產的“明治屋京橋大廈”。終於到了最終點的“高島屋東京店”了。這是今年6月作為百貨店首次在國重要文化遺產登記的建築物。分成兩組,從該店的接待員那裡得到詳細的解說。外觀一周,內部有參觀和說明,被大理石包圍的內部裝修讓人感受到厚重。乘坐創建時的電梯到屋頂。我想起了名產大象“高子”。如今,他的遺跡也在“塔屋”。不久下午4點,就在這裡結束了文物巡禮。


秋天清爽的一天,通過建築物 能夠親身感受到中央區的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岡本講師通俗易懂、禮貌,而且也很大程度上承擔著從專家的角度來解說。我想參加今天的文化財產巡禮,重新閱讀以講師銀座為中心的研究著作。

 

 

◆中央區這裡有歷史<14>~「京橋」的「京」是「口」還是「曰」

[卷渕彰/寫樂] 2009年11月6日12:00

繼上次之後,關於“京橋”的故事。京橋在江戶初期,被稱為與日本橋同一時期的創架。因為是開往京都的橋,所以被命名為“京橋”。日本橋和京橋的特徵是作為幕府直轄的御公儀橋被實施了擬寶珠。


0913_141_091105kyobashi02.jpg 現在,南北兩座橋頭還留有中央區民文化財產1875年(1875年)建造的京橋的柱子。橋名揮毫是曾任明治時期詩人、漢學家佐々木支陰(南、北町奉行等職的佐佐木顯發長子。順便說一下,好像和人形町日本甘酒橫丁的點心鋪有關係。


南詰西側(銀座一丁目派出所旁)的柱子上刻著“きやはし”,可以判別“きやう”是“今天”的舊假名使用。並不是現代標記,而是講述了古老的時代。


另一方面,仔細看了北詰東側(員警博物館前)殘留的漢字的柱子和旁邊的1938年(1938)設置的來歷銘牌,上面刻著“柏柏(=京都的異體字,參照下述注)橋(照片)。如您所知,“柏”在“京”的“口”部分中有“一”。也就是說,不是“口”而是“曰”的異體字(參照圖)


〔注〕在最近的電腦上,“京”不是口的異體字的曰字=“BE”也可以處理字型,但是根據網站等機型的不同,有時不能處理異體字。


明治前期,“東京”的“京”不是“口”而是“曰”的異體字“柏”。這個發音為“冬瓜”,這個時期被稱為“東柏=冬瓜時代”。由於對江戶時代和舊幕的追慕,討厭“京=京”這樣的上方風,讀作“京=開”也就是“托克”,而且很多人不使用“京”而是使用異體字“BE”,在當時的文學和隨筆中也經常能看到。


“京”的讀法是,讀作“京”的是吳音,“凱”是漢音,“金”是唐音。《京浜=凱欣》等是漢音的讀法,《北京=佩金》是唐音。因此,漢音的叫法被稱為“東柏(京不是口而是曰)=トケイ”。已經成了死語了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