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
[與太朗]
2015年12月30日17:00
雖然位於數寄屋橋公園這一引人注目的地方,但不怎麼受關注的是震災復興紀念的銅造雕刻、北村西望(1884-1987)的作品《燈台》。尋求巨型彩票的長蛇陣也就在旁邊的這座紀念塔看不出來。該雕刻是西望45歲,當時是東京美術學校教授的他,在1931年(1931)第12屆帝展上展出的作品,通過共同募款,在關東大地震滿十年的1933年(1933)9月1日作為震災紀念碑而設置的。
戴著火炬的頭盔的青年腳下有百獸之王獅子。西望實惠的強有力的男性形象,象徵著頑強復興的帝都東京嗎。台座的設計也是西望,掛著了懸賞募集的標語“不斷準備突然的地震”的西望親筆銘牌。
雖然有人說“天災是在忘記的時候來的”,但是最近可能還是說“忘記的時候馬上就來了”比較好。去有樂町方向的時候,經常順道去這座銅像,為了不懈怠平時的準備,要銘記在心。希望新的一年是沒有災害的平穩的一年。
【蘸る】
北村西望出身於長崎縣,以朋友朝倉文夫、建畠大夢這兩位天才為目標不斷鑽研,努力親身體現自己喜歡的語言“不停地走著蝸牛”的人。在東京,井之頭自然文化園內的雕刻園可以看到很多西望作品。1958年(1958年)雕刻中是繼朝倉文夫之後的第二個文化勳章,1980年(1980年)東京都名譽都民、長崎縣名譽縣民。1987年(1987年),102歲永眠。畢生的代表作《長崎和平祈願像》在眾多困難、誹謗、幹擾中花了五年時間於1955年(1955年)完成,現在為戰爭犧牲者的冥福和世界的和平祈禱著。
【再加一個】
大相撲的東京發源地所的優勝力士被授予東京都知事獎,獎品是北村西望作品的《獅子奮迅》像。1981年(1981)五月賽季首次成為獲獎者的是前幾天突然去世的相撲協會理事長,當時的東橫綱北的湖。
[與太朗]
2015年9月30日18:00
在銀座六丁目的銀座朝日大廈重建工程現場出現了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現場的臨時圍欄,並木大道側和索尼大道側兩面都描繪了漱石的肖像和小說《三四郎》、《明暗》的插畫(名取春仙畫)。
這裡是舊瀧山町,漱石進入公司的東京朝日新聞社所在的地方(現在的銀座6-6-7)。林蔭道附近有該公司校對員石川啄木(1886-1912)的歌碑。平時看著這個路過的人,現在好像也被對面的漱石吸引了目光 。
漱石於1907年(1907年)辭去帝大·一高的教職,進入東京朝日新聞社。由於當時社會評價的差異,轉業讓世人大吃一驚,“如果報社是生意的話,大學屋也是生意”、“不寫什麼就不覺得活著”,勇敢地走上了文藝創作的道路。以《虞美人草》為開端,直到《三四郎》、《心》......還有絕筆未完成的《明暗》為止,作為朝日新聞連載小說出版到社會。同時,主持文藝欄推舉新晉作家,給予了發表的場所。雖然沒有上班的義務,但是在星期三的編輯會議上,雖然嘴很少,但是臉上冒著意想不到的警句,讓大家笑起來,開了一個熱鬧的會議。
我與太朗過去兩次在這個部落格上寫過關於漱石和中央區的關係,但是那個時候,在區內和漱石有著很深緣分的重要場所,沒有什麼懷念他的東西,很遺憾。兩年後工程完成後這個圍欄也會消失。我希望那個時候能建造新的永久性的紀念碑。明年2016年是漱石死後100周年,後年2017年是誕辰150周年,即將迎來重大的轉捩點。
【蘸る】一石川啄木的歌碑(照片右邊)
“京橋瀧山町的報社燈即萌時的魚”
漱石的《之後》《門》的連載,在啄木在社的時候重疊。啄木應該也負責校對吧。
【蘸る】那兩個拙文
《漱石的腳印in中央區》(2012.10.31)
/archive/2012/10/in-3.html
《文豪與丸善(之二)夏目漱石與鋼筆》(2013.3.14)
/archive/2013/03/post-1576.html
[與太朗]
2015年2月1日09:00
赤穗浪士討伐本所吉良邸,授予上野介首級是在元祿15年12月15日凌晨,西曆是1703年1月31日,312年前的正是這個時候。據說這一年特別冷空氣。
另外,在四十七士中,堀部安兵衛武庸(1670-1703)和首領大石內藏助並列的知名度No.1,如果進行人氣投票、總選舉的話,確定當選第一名。他是眾所周知的高田馬場決鬥助太刀的英雄,赤穗事件也作為報仇急進派而奮鬥,死後在戲劇、講談、電影的世界裡繼續生存。最近也穿越時空登上了企業宣傳的電視CM,讓人吃驚。
應該有很多人在本中央區龜島橋西詰看到了刻有他事跡的《堀部安兵衛武庸之碑》吧。(八丁堀1-14)據說是1969年八丁堀一丁目町會建造的。為什麼建在這裡呢?碑上寫著:“安兵衛住在京橋水谷町的儒者細井次郎大夫家,所以好像以此為基礎。八丁堀一丁目・二丁目在江戶時代有“水谷町”。但是,“京橋水谷町”並不是在那裡,而是在現在的銀座第一丁目(水谷橋公園附近),發生火災,1719年(1719)轉移到八丁堀。因此,安兵衛存命的元祿時代還沒有八丁堀的水谷町。八丁堀一丁目町會的各位,因為安兵衛住在水谷町的故鄉京橋的水谷町(大概是很短的時間)而建了碑吧。
說到堀部安兵衛,給人一種“吵架安兵衛”之類的大酒吞咽的印象,但卻留下了極為柔和、疼愛兒童、說不盡的貞實人物、義父彌兵衛明明沒有血緣關係卻與手跡、腰腿、志向十分相似等評價,絕對不是能傳達的粗暴的年輕人。(也有說法認為和彌兵衛一樣是下戶。) 這樣的人品受到周圍人的喜愛,成為了很受歡迎的人,之後也成為了昭和的建碑嗎。
碑文中記載的細井次郎大夫(號廣澤)(1658-1735)住在京橋水谷町,作為儒學者、書法家、篆刻家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其他的天文、量測、劍術、柔術、弓術、馬術、軍學、步槍、火術、能、俳句文、能、和歌等。和比自己小12歲的安兵衛在劍術念流的堀內源左衛門道場認識,之後一直保持著深厚的友誼。在討伐的時候也得到了徹底的支持,關於堀部父子討伐的意見書《淺野內匠家來口上》的文案被要求意見。據說討伐當天晚上登上了深川八幡町自家的屋頂,在本所吉良邸(不首尾的情況)火勢會不會升起,直到黎明為止。義士切腹後,重要史料《堀部武庸筆記》和安兵衛的遺物(籠手)等被託付給了廣澤。
細井廣澤一族的墓在世田谷等力的滿願寺。(國家指定史跡)山門的扁額“致航山”是廣澤的書,正殿的“滿願寺”是孩子的書法家九皐的書。這座寺廟是世田谷吉良氏的開基,和他支持的討伐仇役上野介同族是奇緣嗎。勝海舟晚年在江戶時代以後的傑出人物之一中列舉了細井廣澤,評價他“因為藏在書中,所以人不知道”,他評價他說只有書法家的名聲很高,人物沒有得到正確的評價。年輕的時候,確實住在日本橋馬喰町,所以在區內建他的表彰碑就好了。
【蛇足】 細井廣澤的宅邸在京橋水谷町,堀部安兵衛住在那裡,廣澤的傳記、年譜和義士關係的書中沒有找到。知道能證明碑文章的人,請告訴我。
【照片上】 龜島橋西詰的《堀部安兵衛武庸之碑》
【照片下】 滿願寺細井廣澤的墓
[與太朗]
2014年11月28日14:00
人們為了作為詩人度過一生
你聰明而清純。
必須純潔地生活。
那麼,你又來了
必須早點死!
(三好達治《暮春嘆息》)
同人志《四季》的夥伴三好達治為早逝而嘆息的詩人正是日本橋出生的立原道造(1914-1939)。今年是他誕辰100周年,死後75周年。
立原道造於1914年(1914)7月出生於日本橋區橘町三丁目一番地(現在,中央區東日本橋3-9-2附近)。母親的祖先有著名的儒學者立原翠軒,其子畫家立原杏所。出生家的家業是製造包裝用的木箱,在日本橋的批發街的中心相當寬廣地經營著。在下町文化中成長的他,進入了浜町的養德幼稚園、久松國小,在久松國小被稱為建校以來的俊童,連續六年擔任首席。之後,和芥川龍之介、堀辰雄一樣進入了三中、一高、帝大,在大學裡不是文學部而是學習建築,在這裡也發揮了才能,獲得了被授予最優秀學生的“辰野(金吾)獎”三次。畢業後進入位於數寄屋橋畔的著名建築師石本喜久治的建築事務所,設計了幾座建築物。
在詩作方面,中學時代訪問北原白秋世田谷若林的家等,很早就感興趣 地繼續詩作,大學入學後作為創刊的月刊《四季》的同人正式開始活動。進入石本建築事務所之年(1937年),詩集《靠近萱草》、《曉與夕之詩》連續出版,1939年3月,在因結核病病情驟變而結束短暫一生的前一個月,被選為“中原中也獎”的第一次獲獎者。他的詩以十四行的Sonet形式,被評為細膩、純粹、音樂的抒情詩。三好達治說:“可以用我們的國語來說,儘可能地唱的微妙輕快的音樂。”。有一種用Sonet這個設計圖和日語這個建築素材建造的優秀的抒情詩的感覺。他的詩經常被稱為音樂,但是好像有“建築是冰凍的音樂”這樣的說法,所以很可惜吧。日本的抒情詩中常見的感傷、詠嘆性的東西和私小說性的東西,就像極力排除的抽象畫一樣,可以認為是理科頭腦的抒情詩。
他設計的建築物全部丟失了。但是,他夢想著和在工作單位認識的水戶部繡球花的新婚生活,一直在準備到死前的浦和別所沼畔的別墅“風信子莊”,是以遺留下來的構想素描為基礎,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於2004年建造的。(聽說他想的地方是沼澤的另一邊。) 今年正好10年。
今年是他誕辰100周年,因為和堀辰雄的關係經常來拜訪,經常在信州的輕井澤和別所沼舉行了紀念活動。作為布料,在度過了短暫一生的中央區好像沒有特別的活動。他沒有把原本的江戶人的部分拿出來,也沒有把當地作為作品的舞台,所以不太熟悉吧。我覺得有點寂寞。因此,小陽春天氣的一天,為了緬懷立原道造,(因為到信州為止都很痛苦)在出生地附近、久松小、谷中的多寶院的墓、別所沼聽力住宅等地走了過來。
【從照片上看】
● 現在的舊橘町生家附近
震災後新建的房子的閣樓裡產生了很多詩歌和建築設計圖
● 久松小、正門左側的“立原道造在這裡學習”碑
● 谷中多寶院的立原家之墓
● 埼玉市南區別所沼公園內的風信子莊(HYASHISHOUSE)
[與太朗]
2014年7月31日09:00
《湯之後先》是一到這個時期就會想起小說的標題。作者是永井荷風(1879-1959)。荷風說:“小說的題目太僵硬了,不管怎樣,好都會延期”,確實是一個非常棒的標題。 (佐田雅志有同名的歌,這部小說的標題在我的腦海裡吧。)
1959年,荷風在市川的家裡孤獨地迎來了死亡,今年55年,小說《東綺譚》、《隨筆》、《日和木屐》、《斷腸日乘》等,近年來讀者越來越多,以前被稱為完全沒有的女性讀者也在增加,這是同慶之至。
話說回來,說到荷風的住所,麻布市兵衛町的“偏奇館”、牛込餘丁町的(《監獄署的背面》的)“斷腸亭”、小石川金富町的(《狐狸》的)出生地等都很有名,我們在中央區內也是很短的時間,但是在築地附近的胡同裡三次,好像不太清楚。
1915年(1915年)5月,荷風從餘丁町的亡父家轉移到京橋區築地一丁目六番地(現在的築地二丁目7)的租房子。二樓有10張榻榻米、6張榻榻米、樓下有8張榻榻米、6張榻榻米、3張榻榻米房租26日圓,裡面旁邊有清元的師傅梅吉的住所。同年9月,為了和離婚的藝妓八重次(之後的藤蔭靜樹)再次同居,轉移到宗十郎町九番地(現在的銀座7丁目5)的她身邊。
接下來是1917年(1917年)9月,從餘丁町的家轉移到出雲橋附近的木挽町九丁目(現在的銀座7丁目15~18)的胡同、格子門建造的二樓家,命名為“無用庵”。租房的理由是中洲醫院的大石醫生在緊急時刻容易接受出診。這個時候《斷腸亭日乘》開始了,那一直寫到死的前一天。
1918年(1918年)年末,荷風以總額26264日圓22錢的價格出售餘丁町的舊宅,用2500日圓買築地本願寺背面的築地二丁目3番地(現在的築地3丁目10、11)的胡同裡的賣家搬到住。這裡幾乎一年半。1920年5月 ,新居“偏奇館”在麻布市兵衛町一丁目六番地的懸崖上的租地完成,離開築地。
雖然是熱愛下町風情和情趣的荷風,但實際住過一看,卻無法忍受過近的人際關係、胡同裡的寂寞、嘈雜的城鎮惡太郎,回到了“樹木多的山手”。
現在的築地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繁華的街道,懷念聽到三味線聲音的當時的氛圍是非常困難的,但是請一定要趁著荷風粉絲、觀賞歌舞伎和築地美食散步等機會走一次。慣例的築地本願寺的納涼盂蘭盆舞大會將持續到8月2日。這裡有築地名店,被稱為“日本最好吃的盂蘭盆舞”。參觀前在偉大的散步者荷風居住的附近散步也不錯。
【照片上】 舊築地一丁目六番地附近
【照片中】 從出雲橋遺址眺望舊木挽町九丁目
【照片下】 舊築地二丁目三十番地附近
[與太朗]
2014年3月18日09:00
說起3月,首先是3年前的3.11東日本大地震,作為東京人來說,69年前,奪去了10萬人的生命的3.10東京大空襲也是不被允許的慘害。這個時候,在浜町的明治座避難而喪命的人們中,有日本橋出生的小說家、戲劇評論家、書法家山岸荷葉(1876-1945)的名字。
山岸荷葉出生於本名惣次郎、當時的主要街道本町大道、通油町(現在的日本橋大傳馬町)的玻璃眼鏡批發店加賀屋(通稱加賀吉)。在同一個町內長大的文化人有川尻清潭、長谷川時雨。在時雨的《舊聞日本橋》中,她的父親以大店加賀吉為會場,發表了憲法頒布的祝賀演說。
他從小就擅長書法,在書法家嚴谷一六門下被稱為神童,(後來因為“鏡之屋流”而成為一家。) 在一六的兒子小波的介紹下進入硯友社,在尾崎紅葉下成為小說家。以代表作《紺商標簾布》為首,以明治時期的日本橋商家和花柳界為舞台,描寫下町風情的作品被稱為“日本橋文學”。後年,川上音二郎劇團將關注戲劇,川上音二郎劇團將在明治座上演荷葉翻譯等,為西歐戲劇的大眾化做出了貢獻,除此之外,在歌舞伎的劇評上也發揮了自己的本領。據說他的人品坦率、灑脫,受到了任何人的仰慕。和畫家鏑木清方是互相許下心的朋友。
1945年3月10日的大空襲中,他在離自己家很近,曾上演過翻譯劇的明治座建築物避難,但這裡也受災後喪命。硯友社最後的文人,山岸荷葉生長在日本橋,描繪了日本橋,在日本橋結束了一生。享年69歲。
【照片上】 舊通通油町的現在,大傳馬本町通。在石町大道(現在的江戶大道)上電車行駛之前,這裡是幹線道路,大店鱗次櫛比。江戶時代蔦屋重三郎的書肆·耕書堂也在這裡。
【照片下】 谷中陵園裡的山岸家的墳墓。附近的川上音二郎的銅像台座上雕刻著荷葉書的碑文。
|
鏈接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