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走三島由紀夫的“橋墩”——從三吉橋到備前橋

[滅紫] 2012年1月29日08:30

三島由紀夫的《橋墩》是1956年(1956年)發表《文藝春秋》的短篇,三島31歲時的作品。花柳界的4位女性(藝妓2人,日式酒家的女兒,那個女中)在陰歷8月15日晚上許願的“七橋渡行”的故事中,實現“願望”的條件有“兩次不過同一座橋”“和任何人都不說話,無法搭話”兩個。那麼,能順利渡河的是誰?


據說這個“七橋渡行”是指“滿月之夜,不和任何人說話,通過七座橋就能實現願望的俗信在江戶時代花街的女性之間流行”。作品發表當時的花柳界是否還相信還不清楚,但是發表了《金閣寺》、《永恆的春天》、《鹿鳴館》等,發表了當時人氣作家三島的小說,發表後流行了《七橋渡》。在面向“銀座布羅薩姆”的三吉橋的旁邊有一座碑,有這個“橋墩”的一部分和當時的橋的圖。


100_0366.JPG

據此,“這座橋在築地川彎曲的地方開鑿了連結楓川的水路,河變成了三叉的形狀,作為關東大地震後復興計畫的一環,在1929年(1929年)架設。充滿情趣的風景如今也被填埋,變成了高速公路,成為了陸橋”


我一邊想象著小說發表的當時,一邊走著看。小說當時的話,到築地本願寺應該是1.2KM,15分鐘左右的散步。・・

 

首先因為“不能被搭話”,所以帽子、口罩、大一點的太陽鏡(便利店強盜風格!)準備完畢。來,出發了。三吉橋的描寫如下。

100_0367.JPG

“在三叉河面上架設的罕見的三叉橋上,橋的欄杆很低,形成三角形的三個拐角處都立著各自的古老的鈴蘭燈。過了三叉的兩條邊,就渡過了兩座橋。”


100_0382.JPG

“築地橋是一座沒有風情的橋。橋頭的四根石柱也呈現出別具一格的形狀”
→因假名腹痛而脫落


100_0373.JPG

“入船橋”的名字是在橋頭低矮的石柱的綠色還是黑色,夜裡不知道的縱長鐵板上用白底寫的”


100_0368.JPG“白色的柱子看起來很毒辣。奇特的形狀用混凝土注意到的柱子上塗著白色的塗料。”

→小弓被熟人搭話落選

這座曉橋和第七座橋“備前橋”被填埋成了“築地川公園”。公園的入口和出口處立著石柱。


100_0370.JPG原本在“曉橋”和“備前橋”之間應該有說明“只是貼著綠色鐵板的小堺橋”的“堺橋”,但是沒有找到。根據其他資料,好像在“築地7丁目2”附近。・・

“被綠色欄杆保護的備前橋,欄杆也形成了拋物線,形成了輕坡度的太鼓橋。像三味線箱子一樣形狀的混凝土柱子上寫著備前橋,掛著缺乏柱子頂的燈。→滿佐子,被員警審問並回答淘汰。



結果只有一個人過了7座橋。“願望”實現了嗎?我只能過6個,因為拍照的關係也不是晚上,再加上開始走之前忘記“許願”!來了。(今年好像也不會中彩票)


三島在發表了《橋つし》小說後,還為西川鯉魚三郎寫了舞蹈劇本。從那令人震驚的死亡已經過了40多年了。去世的時候才45歲!我希望他能寫很多歌舞伎的新作,成為“昭和的默阿彌”!一邊走在橋的遺跡上,一邊像現在一樣感到遺憾。


 

 

西銀座飯店-歌舞伎公演特別菜單

[滅紫] 2012年1月11日08:30

一月的東京在劇院、國立、平成中村座、淺草公會堂、盧泰雅圖銀座等5個館熱鬧地拉開了歌舞伎公演的帷幕。去年,玉三郎先生的新春特別公演(26日千秋樂)在盧泰雅圖銀座繼續舉行,公演期間限定準備了特別菜單。

100_0349.JPG

100_0350.JPG在B1蛋糕店,由於公演演出節目“妹背山婦女庭訓”,“三笠山”(5個裝1,250日圓),是廚師帕蒂西的原創銅鑼燒。根據店鋪的說明,“在銀座蜜蜂專案的支援下栽培的無農藥糯米(岡山・新庄村)的糯米粉裡加入了沖繩的黑糖、朗姆酒的麵團裡加入了熊本產的和栗子製成的奶油,三明治”。確實是顛覆了和洋混合傳統銅鑼燒概念的新鮮感。

 

還有一點是“歌舞伎吉摩布”(1箱1050日圓)

guimauve在法語中是棉花糖。與歌舞伎座定式幕布有關的巧克力、杏子、抹茶三種顏色。這樣的玩心很開心。聽說這是從去年開始做的。這麼說來,玉三郎先生在海老藏先生無法出演的1月舞台上成為了團長,我想大家還記憶猶新。

100_0355.JPG 100_0356.JPG
現在歌舞伎座使用的定式幕布從舞台左手開始是“黑”“柿色”“萌黃”,國立是“黑”“萌黃”“柿色”,中村座是“黑”“白”“柿色”。據說中村座是最古老的第一代中村勘三郎拜領幕府御用船“安宅丸”的幕布,再加上柿色做成了3種顏色,現在歌舞伎座的定式幕布是“森(守)田座”,國立的定式幕布是沿襲了“市村座”。但是最近發表了“通說是基於事實誤認,歌舞伎座的和市村座、國立的“森(守)田座”的色調相同”的學說。(松竹的官方網站)如果今後進行驗證的話,很長一段時間的通說可能會被推翻。很感興趣。

大家應該都知道,在盧泰雅圖銀座中央路對面的派出所旁邊有一塊“江戶歌舞伎發祥地”的碑。是的。這裡是猿若勘三郎於1624年(1624年)在“中橋南地”開設的戲棚。作為參考,右邊是位於京都南座入口的“阿國歌舞伎發祥地”的石碑。這是1603年(1603年)。在“江戶歌舞伎發祥地”的碑附近還有“蘿蔔河岸跡”的石碑,在觀劇前後稍微散步一下怎麼樣。

100_0352.JPG

100_0305.JPG

 

 

初春大歌舞伎—新橋演舞場

[滅紫] 2012年1月7日08:30

新年的3天一轉眼就過去了,4號的今晚是第一次演戲!


新橋演舞場的正面入口正中間貼著“大入”的積物,門松,大廳中央是鏡餅和大羽子板。來往於大廳的觀眾的和服身姿也有很多華麗的訪問服和振袖,讓人格外顯眼正月劇場的氣氛。

100_0344.JPG 100_0348.JPG

夜晚的“矢之根”是歌舞伎十八番之一,是經典正月狂言的曾我物。享保時代(1716~36),江戶歌舞伎決定在正月演出時將《曾我物》作為初春狂言上演。據說是在充滿活力的荒事中包含了祈願一年安泰和五穀豐登的意義。


《矢之根》是1729年(1729年)第二代團十郎在正月的中村座演出的首次演出。從正月到5月的113日,只要休息了5天就可以延長5次,創紀錄的大獲利,用那筆大獲利的金製作了名為“矢之根藏”的倉庫。這個倉庫之後就是今天“矢之倉”地名的餘燼。雖然也有這樣的說法,但是因為現在的東日本橋1丁目附近幕府建造了米藏,以前按照字句保管矢的倉庫就在附近。 ——雖然也有這樣的說法,但是作為個人喜好,這個“箭根”的大獲利很開心。


這次演出的三津五郎先生在採訪中說道:“狂言能感受到元旦去伊勢神宮在玉石子上行走的清淨感。”。

舞台正面的市松紙拉門升起後,曾我五郎將車鬢發,以仁王和服粗暴的主人公的身分登場。用蘿蔔鞭子出發吧!雖然是一轉眼就很短的狂言,但是很像新春,很開心。


夜晚的部分是第五代富十郎追善的吉右衛門和鷹之資的“連獅子”,菊五郎的“目組吵架”,30多人的鳶在舞台上齊聚一堂,壯觀。在客廳裡還加入了獅子舞,使新春氣氛更加高漲。


白天的部分是“相生獅子”“金閣寺”“加賀鳶”


新春歌舞伎有很多華麗易懂的狂言,所以我想第一次看的人也能樂在其中。不去劇場感受別具一格的初春心情嗎?


門票洪松竹:0570-000-489(10:00~18:00)26日千秋樂

100_0345.JPG 100_0346.JP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