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築地川公園7月

[銀造] 2010年8月7日09:15

 築地川公園的7月,首先是旁邊的聖路加護理大學校內的“金針菇”。

漢字寫作合歡之木。桃色和白色的花很漂亮。

CIMG5461新木朝.jpg

 晚上睡覺。 葉子也關門了。

CIMG5457新木之夜.jpg

 築地川公園的木槿。傍晚,要把花關上。

CIMG5465木槿夜.jpg

 第二天早上又開了別的新花。

CIMG5469木槿第二天早上.jpg

 看起來很有意思。

4,5月介紹的獼猴桃、蘋果也在成長中。

 

 

 

“赤腳派出所”的今昔

[薩姆] 2010年8月6日14:30

    現<西仲通地區安全中心>       元<西仲通派出所>

  CIMG0889S.JPG     nishinaka-koban.jpg

雖然前面建了派出所,但是由於道路的擴張,超出了人行道,所以被當地居民親切地稱為“派出所”的月島原“西仲通派出所”。

月島員警署的前身京橋月島員警署於1921年左右設置的巡查派出所之一。1926年從木造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作為警視廳最古老的現役派出所活躍著,2007年廢止。現在已經轉世為“地區安全中心”。

所謂“地域安全中心”,是指白天地區安全支援者被配置,主要進行地理嚮導和地域安全活動。順便說一下,“地域安全中心”是藍色標燈(派出所是紅色標燈),名稱是藍色的招牌。

1874年,警視廳首次設立了“派出所”,其名稱的由來是當時員警從員警局前往特定的場所,輪流站崗。1881年,建立了派出所的建築,變成了現在在那裡工作的形式。

1888年以“派出所”、“駐在所”的名義全國統一,創立當時的“派出所”這個名稱就那樣被稱為“派出所”。今天“派出所”這個稱呼在市民之間固定下來,作為國際語言也就那樣通用了,所以1994年正式名稱也從“派出所”改為“派出所”。

派出所位於市區各處,員警輪流工作。

 

    <利物浦駐地>

  CIMG1482S.JPG                                                                                                                                                        

取而代之的是2002年東京都內第一個作為夫婦駐在所開設的佃“利物浦駐在所”。

駐在所原則上,一名員警和家人一起居住在地區,進行保護地區安全的活動。

舊街道和高層公寓群同居的人口激增地區。為了響應時代的要求而誕生的原因。現在有第3代員警夫婦駐在。  

 

     <晴海碼頭警備派出所>

   CIMG1202S.JPG 

1991年作為“晴海碼頭派出所”開設,2007年作為“晴海碼頭警備派出所”開始運營。

“警備派出所”是指設置在機場、大使館、各種官邸和要人私宅門前的員警設施。

與晴海客船終點站一體化的設計引人注目。

 

 

濱離宮信花、水上巴士、彩虹橋

【百合海鷗】 2010年8月6日08:30

     日落(墨西哥產)......背對著大樓群...

      2010_0805基巴納科斯摩斯和大廈群.JPG

濱離宮的大波斯菊迎來了最盛的時期。

去年9月開的粉色、白色的大波斯菊今年可能是播種得快,已經開始開花了。

然後,雖然被稱為日落(墨西哥產)的大波斯菊纏繞在一起種植,但是因為是健康的品種,所以在普通的大波斯菊中盛開著,或者混入了被稱為桑尼耶羅的黃色大波斯菊中盛開著。

 

      桑尼耶羅

      2010_0805大波斯菊黃色.JPG     

       大波斯菊(白色和粉色)

      2010_0805大波斯菊白色粉紅色.JPG 

     浮腫(南韓的國花)......花芯裡有牛虻。

     2010_0805木槿粉紅.JPG

      百日紅......粉色已經過了盛開期,白色是最盛的。

      2010_0805百日紅白.JPG  

 從水門出來的水上巴士......30分鐘到1小時左右有去淺草和台場海濱公園等的路線。

               水上巴士的對面是勝時方向。

     2010_0805從濱離宮的水門出來的水上巴士.JPG

  可以從新樋的口山眺望彩虹橋,台場和臨海副中心也可以一覽無餘。

  還有長椅,刮著涼風。

       2010_0805來自濱離宮的彩虹橋.JPG    

      

 

 

胡同裡的井邊<佃>

[薩姆] 2010年8月4日11:00

牽牛花(2)SSjpg.jpgRIMG1226S.JPG跨越現在的佃1~2丁目的一部分原本是在被稱為石川島・佃島的隅田川河口形成的自然海灘。

名字的由來是,分別在江戶時期擔任“船手頭”的石川氏拜領洲島建立了居住,攝津國佃村的漁夫拜領石川島南的泥灘建造了島並移居的。

明治初期石川島合併為佃島。1896年新佃島竣工。根據戰後居住表示法的實施,舊佃島改為佃1丁目,原本的石川島改為佃2丁目,周邊的新佃島西町1,2丁目改為佃2丁目,新佃島東町1,2丁目改為佃3丁目。

佃地區大部分避免了關東大地震、東京大空襲,留下了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的地基殘影,孕育了獨特的文化和風俗,保持了充滿情趣的街道。

矮小的房屋和細小的胡同。特別是花盆和緣台排列在一起,連地藏菩薩都供奉著的胡同,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共有空間”。

在夏季炎熱的時期,與植樹的澆水一起灑水。

基於胡同和道路的清掃、狹窄空間的創意工夫的綠化和濕潤建築。

聽說自然會產生防範和互助。

佃島到1950年代為止一直保留著漁業村落的功能,對水的需求旺盛。再加上從近代開始繼承的用地分配相關的“表廚房”也長期殘留下來,上水道鋪設後,井也作為生活用水、雜用水的供給源保持著重要性。現在作為花盆被利用的舊石製的用水桶,以前的家業用室內井,還有現在現存的手推車式的(共同)室外井。

可以感受到時間緩緩流逝的樣子。

     RIMG0233S.JPG    RIMG0232S.JPG    RIMG0237S.JPG

     RIMG0234RS.JPG    RIMG0244S.JPG    RIMG0760RS.JPG                        

                     RIMG0662RS.JPG    RIMG0236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