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佃島的盂蘭盆舞7月13、14、15日

【百合海鷗】 2009年7月15日09:30

佃念佛舞無緣佛.JPG

  領導指示在跳念佛舞之前一定要向無緣佛祈禱。     

 

7月初左右,去買佃煮的時候順便問他“佃島的盂蘭盆舞是13、14、15日吧......”,他回答說“是念佛舞哦......”。

傍晚6點到8點是孩子們的舞蹈。

聽說從8點到9點半左右是大人的舞蹈。

明歷大火使西本願寺(築地本願寺)消失時,作為門徒的佃漁夫們填埋了築地的土地,1680年正殿重建時舉行了盂蘭盆會舞(1680年)

這就是盂蘭盆舞的起源。

在各自跳舞之前先向無緣佛祈禱。從前,由於明歷的大火,燒死體從上游漂到佃島的海濱,漁民(佃町民)將其作為無緣佛精心埋葬。表達了守護佃島的感謝之情之後開始跳舞。

8點開始的大人的舞蹈中,有貫祿的老手左手拿著麥克風,右手拿著蜂,一邊敲著鼓一邊用獨特的曲調唱,念佛舞蹈正在進行中。

我切實感受到了佃島的盂蘭盆舞被指定為東京都的無形民族文化財產

這個舞蹈意外地誰都可以參加,圈裡的一個人也邀請我說:“後來跟著的話就能跳舞了......”。

下班後的上班族穿著西服進入圈子裡跳舞。

在夜風的吹拂下,度過了下町愉快的夜晚。

 

佃念佛舞1.JPG

 

佃念佛舞2.JPG 

 

 

佃念佛舞3.JPG 

 

佃念佛舞4.JPG

 

佃念佛舞蹈太鼓.JPG

 

佃念佛舞燈籠.JPG

 

 

“町”的東西...箱崎町今昔...其四

[壽敦卿] 2009年7月14日12:00

 以中央區沿革圖集・日本橋篇所載的明治6年(1874)年沽票圖為基礎,總結了當時的土地所有權情況如下。
 另外,沽券是土地銷售證明書,在沽券圖上按土地的區劃明確記載了地主名、面積、沽券高(土地價格)。
 
(地     號)(區劃數)(地主數)(面積・坪)(構成比・%)(沽券高・日圓)(單價/坪・日圓)
箱崎町1-1      1     1      945       3.1        6,500        6.88  

同2-1-17 17    13     1,879      6.1     4,602      2.45
同2-18        1     1     2,835    9.2       981     0.35
同3-1         1     1      8,085        26.2        ー        ー
同4-1         1     1     13,433    43.5     4,649    0.35 
箱崎町小計      21    17 27,177    88.1    16,732    0.62
北新堀町1-21 21    14 3,673     11.9    19,100    5.20 
總計           42    31 30,850 100.0    35,832    1.16 
舊武家地合計     3     3 24,353        78.9     5,630    0.23
町地合計       39    28       6,497    21.1    30,302    1.16 

(注)1.箱崎町1-1 :三井八右衛門所有
   2.箱崎町2-18:舊關宿藩主・久世氏邸
   3.箱崎町3-1 :開拓使租賃會所(官有地)舊土井大炊・松平伊豆邸
   4.箱崎町4-1 :舊土佐藩主・山內邸

   
 在大名藩邸公收的第二年的時候,可以認為這個數據直接反映了江戶時期的地域實際情況。
 武家地和町地的比率幾乎是80比20,江戶市區的平均比例是武家地75,而寺社地、町地分別是15,構成比幾乎和平均水平持平。
 箱崎町2-1-17的每區平均面積為111坪,而北新堀町則為175坪,規模差距為1.58倍。

 

 

銀座的日式雜貨店巡遊①

[まぴ★] 2009年7月10日16:00

下面介紹幾家位於銀座的日式雜貨店。

1.鴿居堂

這是從江戶時代延續至今的香和小飾品店。
京都也有總店。

我喜歡貼著京友禪千代紙的小東西,
特別喜歡這個箱子和鏡子。

HI380003(1)_1.jpg  2008121322319YSF4S.jpg

作為小禮物也不錯啊。

還有,每個季節的卡片和商品也各不相同。
有很多適合接下來季節的可愛團扇。
聖誕節,女兒節很期待商品的陣容。

RIMG0028_2.jpg鴿居堂
http://www.kyukyodo.co.jp/info/index.html

 

 

 

 

 

2.銀座香十

據說他作為香具師擁有最好的技術。
高井十右惠門先生是一家秘傳香味的店。
創業430年也令人吃驚。

位於銀座核心的店是總店,
我喜歡這邊煤氣燈大街的分店的氣氛比較好。

買了氣味袋和放在裡面的香粒。
雖然有8種左右,但這是最好的香味
因為名字也是“みやび”,所以根據名字馬上決定了(*^^*)
右邊的小東西要放在信裡的文香。

RIMG0298.jpg  RIMG0364.jpg

香道教室也在舉辦,還有體驗教室。

香十http://www.koju.co.jp/

 

 

3.くのや

作為線的批發商,在銀座開了一家超過170年的老字號。

買了紗布的廚房毛巾。
把它掛在廚房的把手上比較好。
因為是紗布所以對手也很溫柔。

200919211724ni5th.jpg  20091921171094Pe3.jpg

紗布手帕和手巾變成零食的傍晚乘涼禮品。
桔梗、牽牛花、螢火蟲等風雅的花紋很像夏天。

銀座的http://www.ginza-kunoya.jp/

 

 

漱石的影子

[海舟] 2009年7月10日16:00

 

喜歡落語,特別喜歡江戶風情豐富的平民區日本橋的明治文豪
夏目漱石的石碑在這5、6年間建立了3座。

一個是設置在日本橋三越總店屋頂上的“漱石的越後屋”。

ck0930-0710.jpg

 

朝日新聞連載中的長篇小說《虞美人草》具有宣傳效果,引起了巨大反響。
三越發售了名為“虞美人草浴衣”。這是大受好評。需求
很多生產跟不上,賣得很好。

另外,在科雷德日本橋(這裡是三越的競爭對手白木屋遺址)阿內克斯廣場
《漱石名作的舞台》的碑。
在青春小說《三四郎》中,為了聽第三代小先生而去寄席,在優秀作品《心》中
描寫了在以前的美食街·木原店讓主人公們吃飯的場面。

然後,在清洲橋畔的中洲,《漱石《貓》上演的地真砂座跡》
被放置了。所謂“貓”,當然是代表作《我是貓》。

 所有的碑文都是早稻田大學第14代校長奧島孝康教授的
揮毫。年輕時的漱石,在東京專門學校(現在的早稻田大學)
大概是因為我做了3年多的講師吧。

江戶的心與明治的近代思考,漢學與英文學的融合。
漱石被分成了高踏派這一類別,其特色是
餡兒、江戶人氣質、平民氣味的灑脫隱藏在裡面
也許有。

 

 

◆中央區這裡有歷史<5>~江戶的町地是中央區的面積!?~

[卷渕彰/寫樂] 2009年7月8日17:00

江戶的範圍分為被稱為御府內的朱引內和町奉行統治的墨引內兩個部分。這個領域有武家地、町地、寺社地。 


這些面積是多少呢?資料中有“根據1869年(1869年)的土地利用狀況調查,武家地(約1170萬坪)占全體的約70%,町地(約270萬坪)和寺社地(約270萬坪)約15%......”(《江戶博覽強記》國小館,2007/6)。調查時期是明治時期,但是和幕府末期時期沒有太大變化,所以想繼續推進。 


那裡 中央區的面積相比,中央區整體約10.1km2,約300萬坪,陸地面積約8.25km2,約250萬坪。江戶時期的町地面積和中央區的面積幾乎相同。 中央區第23區部面積第2窄,不過,這個 中央區的面積是江戶的町地的面積,令人吃驚。 


而且,從人口來看,江戶的人口根據時期有變動,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是如果概括地說的約100萬人的話,其中町人約50萬人。 


大約有50萬人生活在江戶的15%即約270萬坪的町地。也就是說,現在的 在中央區居住著江戶的50萬名町人。中央區的人口約11萬人(截止2009年7月),簡單計算的話,江戶町地實際上是現在的 這是中央區人口4.5倍左右集中的地方,怎麼樣。 


0913_5_090620_nagaya01.JPG光是這樣就嚇了一跳,因為江戶平民大多是長屋生活,所以很難想象是多麼過密。但是,另一方面,雖然很狹小,但還是拿出智慧,生機勃勃地努力生業,讓人感受到生活著的堅強姿態。(照片為深川江戶資料館的長屋風景=該館從2009/7開始約1年因改裝工程而閉館) 


今天的中央區公寓居住家庭率被認為是日本第一,高層公寓鱗次櫛比,地基的立體利用被安排,居住空間與江戶時期無法相比。然而,江戶時期的町地生活至今 中央區重疊起來的話,是不是成為真正享受時代變化和生活提高的鑒證呢。 


中央區是江戶的御城下町,作為“元祖下町”的日本橋·京橋的町地作為商業地、職住地等,有很多職業的人,熱鬧非凡,成為江戶繁榮的源流。然後形成了“人居住,人聚集的地方,很有活力”的身體。今天的 希望能將這種意氣聯繫到中央區


■迄今為止的“中央區這裡有歷史”
第1回「現在也有,靈岸島」這裡>>

第2回“留在十字路口,現在沒有的橋”這裡>>
第3回「區內最高的地方」這裡>>
第4回“日本橋隱藏的銘牌”這裡>>

 

 

“町”的東西...箱崎町今昔...那三

[壽敦卿] 2009年7月7日16:35

 以中央區沿革圖集·日本橋篇所載的御府內備注為基礎,總結江戶中期以後圍繞箱崎地區的變化痕跡的話大致如下。
 
延寶7(1679)年:與湊橋架橋、靈岸島首次直接相連。
元祿11年(1698年):永代橋架橋與隅田川對岸的永代島首次直接連結。
            豐海橋架橋、永代橋西橋詰、廣小路。
同年17(1704)年:與永久橋架橋、蠣殼町首次直接相連。
享保18(1733)年:掩埋箱崎町、永久橋之間的河岸地帶745坪。
            以前的箱崎町為1丁目,新填埋地為2丁目。
天明5(1785)年:箱崎町2丁目河岸前304坪填埋完成。

 根據1698年的永代橋架橋,北新堀通是連結日本橋方向和富岡八幡宮、深川不動尊(永代寺)等名勝,甚至是門前仲町邊的岡場所等繁華場所的最短路線,人來人往相當多。
 1702年12月15日,47名赤穗浪士在本所松坂町吉良邸討伐,取得上野介首級的成功,從兩國橋旁南下隅田川左岸,在永代橋渡過隅田川,進入箱崎地區(北新堀町)。
 之後的路線是經過豐海橋還是經過湊橋還不清楚,但確實只有他們踏入了這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