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鏑木清方的《築地明石町》

[與太朗] 2011年6月30日08:30

IMG_0480.JPG 以中央區內的町名、地名為標題的藝術作品有很多,不管怎麼說白眉是鏑木清方(1878-1972)的《築地明石町》吧。這是清方49歲,1927年的作品。作為外國人居留地的明石町的風光對他來說是理想鄉。往來於近海的商船的桅桿林立,塗有淡藍色油漆的木柵上纏繞著牽牛花。描寫了清方遠處明石町瀰漫的晨霧中立著夜會結的頭髮美人幸田露伴的《天憂鬱波》中出現的一位女性的回憶。模特是通過泉鏡花的介紹成為門人的江木不子,初秋的冷氣互相撓袖子的姿勢是描寫長女清子的。順便說一下,雖然沒有“築地明石町”這個町名,但是畫家寫著“從諧音和實感出發,特意命名了”。

IMG_0489.JPG 這部作品在第8屆帝展上發表時的反響很大,獲得了帝國美術院獎,作為近代美人畫的傑作,作為後來獲得文化勳章的清方最高傑作,至今仍吸引著很多人。好朋友鏡花寫了“小健大成!”這樣的文章,對這幅畫給予了極大的獎賞。(清方的本名是健一)“......這次的深切感受到了很好。最重要的是優婉、清淑、生機勃勃、人氣的樣子。而且,籠在胸前的溫柔、袖子的情、肩膀的色情......”

 清方於1878年出生於神田佐久間町,1972年在鐮倉市雪下(現在的鏑木清方紀念美術館)去世。因為喜歡搬家,所以在這期間搬家了30次以上,但是1歲到17歲,22歲到34歲的幼、少、青年時期幾乎都在現在的中央區地區度過。出生成長的環境為之後的清方藝術打下了基礎。另外,除了《築地明石町》之外,還有很多與區內地址切不斷的代表作。《朝夕安居》、《沙丁魚》、《築地川》等是幼年時期的下町附近的樣子,《一葉女士之墓》當時在築地本願寺。《三遊亭圓朝像》是為了在京橋木挽町一丁目十一番地的IMG_0476.JPG家(父親條野采菊宅)的速記錄而進行的口演圖。《小說家和插畫畫家》是在木挽町一丁目十五番地的家裡和鏡花初次見面的樣子。除了《一葉女士之墓》之外,還有離開中央區後畫的。(特別是《小說家和插畫畫家》實際上是50年後的1951年的作品)像這樣與中央區關係很深的清方畫家,生前如果有制度的話就沒有抱怨的“名譽區民”。

 話說回來,這部名作《築地明石町》因為是個人收藏,所以近三十多年來沒有在美術展、回顧展上公開。我想在活著的時候再看一次。

 

[照片上]從明石町河岸公園往佃大橋方向看。

[照片中]郵票“築地明石町”。(1971郵票愛好周)

[照片下]有“外國人居留地遺址”說明板的“聖路加醫院前”巴士站附近。

 

 

中央國小、幼稚園

[ukiuki] 2011年6月30日08:30

以明年秋天的完成為目標,現在正在重建中的中央國小和幼稚園。

在圍繞工程的牆壁上,與進展情況一起

“中央國小、幼稚園歷史館”的照片。


ck1107_1106301.JPG


舊步槍州國小的外觀。


從那時起就是三層建築,很漂亮的建築啊。



ck1107_1106303.JPG


昭和初期的供餐風景。


漂亮的藤製籃球很漂亮。



ck1107_1106302.JPG


同樣是昭和初期的

校園裡的幹布摩擦。



“歷史館”還有其他兒童的照片和古地圖等。

文具店和粗點心店也在附近吧。

 

現在也有品質優良的夫婦經營的自行車修理店,

有氣氛舒適的郵局等。

 

另外,交通量較少的中央國小附近

我想您也推薦隨便走走。

 

 

 

小津安二郎所愛的烤雞肉串~伊勢廣京橋總店

[比基] 2011年6月17日09:00

那麼,前幾天,竺仙先生選擇了浴衣的布匹,非常滿足的週六下午。

同樣,拿著做好的浴衣和漂亮的腰帶,和心情很好的上司一起說:“今晚吃‘粹’蕎麥麵怎麼樣?”像是享受初夏黃昏的江戶人一樣的我們!

但是......平時就很喜歡的蕎麥麵店,到處都休息。很遺憾。

不知所措的舉句,由於江戶的“粹”聯繫,前往京橋伊勢廣先生。因為離竺仙有點距離,所以這裡是當地的腳·捷運連結,在Let's Go!“京橋1丁目”下車的話,店就在那裡。真的很方便的公交啊♪

                       2011061117430000 Omise.jpg

這是外觀。稍微走一點,就離八重洲、銀座也很近,在高層建築林立的京橋上,只有這裡營造出一種令人懷念的氛圍。

聽起來,創業於1921年。感受歷史。順便說一下,原敬是在東京站被暗殺的一年(...年輕人不知道嗎?)。


 

因為是星期六晚上,所以幾乎預約滿了。

2011061117490000 Yakite-san.jpg我聽說如果是櫃檯的座位的話......那是烤手眼前的“It's烤雞肉串店!”這是最棒的座位!(座位前有玻璃隔板,所以不用擔心會在臉前吵鬧)

您吃的是12種全套套餐。正如“品嘗一只鳥”的名義一樣,飯後就要長出羽毛了,可以品嘗到鳥!

因為是用火力強的備長炭烤製,所以1口也要大一些。對於不喜歡千鈞一發的江戶人來說可能很合適。

從竹身開始,連雞湯都能品嘗到,非常滿足的6300日圓。對於想要更休閒地享受的顧客,推薦午餐!午飯的全套套餐是9瓶加湯3600日圓。從13:00開始限定1小時的“3瓶蓋飯”,加上人氣的桃子肉、團子、竹身1000日圓,這又很划算!

 

2011061122170000 Kanban.jpg

店外掛著漂亮的木雕招牌。仔細看的話,像是在文字的外側一樣被雕刻,“伊勢廣”的文字變成了隆起的形狀。

“店的名字絕對不行!”這是第一代店主的講究。原來如此,傳達出了江戶人的頑固感呢。


 

但是,這次為什麼沒有一張重要的烤雞肉串的照片呢。我的性格是想在準備照相機之前馬上吃烤好的火燒,所以就出來了!

怎麼說呢,也許我是最江戶人。真可怕(笑)

 

伊勢廣京橋總店

中央區京橋1-5-4 03(3281)5864

工作日11:30-14:00 16:30-21:00週六16:30-20:30週日和節假日休息

 

 

 

 

 

 

 

夏天的準備OK? ~日本橋竺仙的浴衣

[比基] 2011年6月14日11:45

每次夏天來,“啊,今年一定要穿浴衣啊。但是已經是很久以前做的了......怎麼辦才好呢”,一邊糾葛著,不知不覺就迎來了秋天的我。

今年一定要!於是發起了一年,時隔幾年又穿上浴衣!

 

2011061117100000 Omise.jpg訪問的是日本橋小舟町的竺仙先生。是1842年創業的老字號。

1901年(1901年),公益社發行的《東京名產志》的一說法。“不穿“竺仙”的染物,不穿之的話,至今還不說通”——沒有穿過竺仙的人,不能自稱通。我很清楚竺仙先生在世間得到了多大的認可。


 

這個別具一格的名為“竺仙”的商號。不管怎麼說,這是因為第一代仙之助的個子很矮,被稱為“小之助”而來的。將其縮短並命名為“竺仙”的是歌舞伎演員市川左團次,由此也感受到了歷史。

 

2011061116350000 Tanmono.jpg
那麼,打完招呼後,馬上布匹就一個接一個地登場了!每一個都很漂亮。

對於老手來說也很坦率的兒島先生,請一個接一個地比想適合我氣氛的東西。“那個也很漂亮”“這個也很澀真好啊”......漸漸地移開了視線,怎麼也決定不下來(笑)


           2011061122170001 Shitate.jpg


在您百忙之中,我也向代表小川文男先生打了招呼。擔任第五代,是一位笑容滿面的江戶人!

珍貴的擊球是這邊(有點緊張的我......)

製作完成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穿上漂亮的浴衣回去吧!


 

那時候已經出梅了♪ 到哪兒去呢?盂蘭盆舞?在劇院看歌舞伎吧?

中央區有很多愉快的夏季活動呢!

大家也穿著當地中央區的竺仙的浴衣,迎接“粹”的夏天吧?

 

株式會社竺仙http://www.chikusen.co.jp/ 

中央區日本橋小舟町2-3(03)5202-0991

營業時間09:00-17:00週末和節假日

*到7月為止週六也營業                                                                    

 

 

 

 

 

 

 

 

 

中洲歷史發現東都食通名家雙六在鄉土天文館

[銀造] 2011年6月12日11:23

 今天,從箱崎的TCAT到清洲橋方向散步。 雖然沒有發現菖蒲,但是在中洲發現了金刀比羅宮。 

CIMG8652.jpg

在鳥居下面的紀念碑上

 中洲在明治初期填埋江戶時代隅田川的浮洲,在此地供奉著船玉、琴平宮,作為振興產業的神被廣泛崇敬。 但是很可惜1923年因為關東大地震而歸烏有,沒有重建的時機,湯淺勘次郎的夢枕成為了契機,相互諮詢,遷座供奉四國琴平宮的魂靈,作為廣為繁榮的守護神,在吉日建立神殿並供奉。

 原本中洲的意思是“河裡堆積了泥沙,像島一樣的地方”。歷史是1771年(1771)由馬込勘解由填埋的,與濱町接壤。1772年(1773年)中洲新地竣工,1775年左右成為日式酒家等林立的歡樂街。 從上游開始的沉積物隅田川多次泛濫typhoon。 田沼時代的奢侈時代。1789年(1789年)老中松平定信推進的“寬政改革”,前往被拆除、蘆葦茂盛的中洲。 

 

1856年(1856年)到1858年(1858年)之間,浮世繪師第一代歌川廣重描繪了“三又細的fuji淵”,這幅畫是蘆葦茂盛的中洲。

明治初年(1868年),如上所述,琴平宮被供奉,1923年(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央回到烏有,之後於1954年(1854年)重建。

這個時候,捐贈的人們的名字是琴平宮的石垣???看了一下

鳥居是1954年新田新作。石垣上除了倉谷重次郎先生之外,還有很多日式酒家等相關人員的名字。聽說過的名字很多,也能學習日本橋地區的歷史。 其中也有現存的吉尼斯紀錄上刊登的名字的日式酒家。1956年發行了“東都食通名家雙六”,到今天6月19日為止,在中央區立鄉土天文館舉辦的“藏出這個!”中可以看到當時的著名日式酒家等名字。 那麼,你知道多少?http://www.chuo-museum.jp/webmuseum/search_result_list.do?stype=0&startNo=1&inputkeyword=%E6%9D%B1%E9%83%BD%E9%A3%9F%E9%80%9A%E5%90%8D%E5%AE%B6%E5%8F%8C%E5%85%AD&classes=history&classes=archeology

CIMG8660.jpg

CIMG8663.jpg 

 

 

 

流傳著江戶萬治太夫仙台高尾的悲慘故事的“高尾稻荷神社”

[丹迪鬆] 2011年6月10日15:30

你知道現在的中央區曾經在江戶時代曾有過“一天千兩落下的地方”嗎。

因為都是聚集很多人的地方,所以意味著使用大量的錢。

那樣的地方有以下三個地方。

(一)日本橋河岸的魚河岸
(二)日本橋堺町・葺屋町的戲劇町
(三)作為傾城町而繁榮起來的吉原(新吉原)
※江戶最初的戲劇小屋始於1624年猿若座在京橋上高櫓,之後根據幕府的命令轉移到了神職宜町(蔥町、現在的日本橋堀留町)、堺町(現在的人形町)。


傾城町·吉原原本就在現在的人形町一帶,在1657年(1657年)江戶大火“明歷大火(振袖火災)”之後,1659年(1659年)遷移到了現在的淺草背面。1659年,在隅田川最初架橋的大橋(兩國橋)於今年12月13日竣工。


今天的題目“高尾稻荷神社”中,流傳著1659年發生的新吉原的妓樓“三浦屋”的第二代太夫仙台高尾的悲傷故事。對我來說仙台高尾的印象和現在很受歡迎的電視劇《仁-Jin》中登場的花魁“野風”重疊了。


在落語“仙台高尾/浮世床”的枕頭上講述的一節。
“嗯,嗯,從很早以前開始,人們就說想留下名字。哎呀,哎呀,那個人說做了什麼,說留下名字的話,這不容易。嗯,如果沒有德這個東西的話,就不會留下名字。花魁之類的,誒,留下了很多名字的。嗯,以前在這個啊,喂吉原說是鬆的位,據說是很有見識的東西。據說客人們也付了很高的錢,高興地去買了那個見識。”這是一個以語氣開頭的故事......。

DSC02604.JPG總結一下這個故事,有一種民間傳說是仙台六十二萬石伊達綱宗掌握了三浦屋萬治的第二代高尾,也就是仙台高尾,之後乘船帶到芝的宅邸途中,在三又(隅田川現在的清洲橋和永代橋之間的砂洲)吊並斬斷了。(左:現在的三又附近)
有一種說法是,高尾有一個叫島田重三郎的情人,所以不聽綱宗的話,而是得意忘形的綱宗以和高尾體重相同的黃金二十貫承包了他。

據說高尾的遺體幾天後,漂到了當地大川端(隅田川)的北新堀河岸,當時在那裡有庵的僧人在場後撤回,厚葬了起來。在高尾可憐的末路上,人們的同情聚集在一起,在那裡建了神社,祭祀她的神靈·高尾大明神,作為高尾稻荷社是本公司的契機。
作為稻荷社在全國也是非常罕見的,現在這個神社裡作為祭神安放著實體的神靈(實際的頭骸骨)。

DSC02586.JPG高尾稻荷的地方(中央區日本橋箱崎町:IBM公司辦公樓的旁邊)
據說明治時期這個地方有稻荷神社和北海道開拓使東京出差所(之後日本銀行開設時的建築物)。 之後隨著現在三井倉庫的建設,神殿和神體一起移到了現在的所在地。

據說高尾贈給仙台侯的俳句
“你現在在駒形附近時鳥”

另外,仙台高尾的墓位於台東區淺草的春慶院(淨土宗)的檀家墓地的入口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