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中央區這裡有歷史(40)回顧震災復興事業-1<道路名稱篇>-晴海大道是歌舞伎大道。

[卷渕彰/寫樂] 2012年3月22日08:30

距今82年前的1930(1930)326日,舉辦了“震災復興紀念儀式”。1923年(1923年)9月關東大地震發生後花了66個月時間,東京終於復蘇了。後藤新平象徵的帝都復興事業也可以說是城市改造,在區劃整理的基礎上建設了新的道路。克服苦難的事業擔負著今天的城市功能。這次,我想談談復興道路的名稱。

 

0913_40_120317daisinnsai_do.jpg儀式的2天前,24日昭和天皇在復興的市內巡幸。千代田國小(現在的日本橋中學=東日本橋第一丁目,設置了臨幸紀念碑)吃了午飯,從屋頂上眺望復興的街道。之後,經過復興橋梁的清洲橋和永代橋,訪問了市立築地醫院(位於海軍軍醫學校旁邊的東京市立最初的綜合醫院=不現存)等。

 

回到道路上,在復興計畫中新設的昭和大道、八重洲大道等道路名稱是東京日新聞社懸賞募集的。據說對於22條幹線道路的名稱有超過24萬封的應募。

 

當選的新道路的名稱(當時的記載)如下。看看中央區相關的道路吧。

 

1號線-昭和通(復興道路的代表)。寬度100米的計畫為44米)

2號線-大正通(現靖國大道)。戰後改稱。東日本橋、淺草橋南邊)

3號線-永代橋通(今永代通)。帝都復興第橋梁永代橋)

4號線-歌舞伎通(現晴海通)。歌舞伎座、木挽町、新富座跡)

5號線-清杉通(復興橋梁清洲橋通橫山町至淺草橋附近)

7號線-八重洲通(從外堀通到昭和通都是都道,前面是區道)

11號線-新常盤通(現江戶通)。新常盤橋和復興國小的常盤國小)

12號線-市場通(現新大橋通)。因地震而遷移開場的築地市場)

13號線-新大橋通(新大橋至江東方向)。之後與舊市場大街合併)

 

順便說一下,其他的道路名稱如下。

6號線-駒形橋通(現駒形通)、第8號線-千代田通、第9號線-議院通、第10號線-江東通、第14號線-馬廄橋通、第15號線-言問橋通、第16號線-福砂通(現葛西橋通)、第17號線-清砂通、第17號線-青砂通、2線-青砂通、第2線-第號線-第2線-第號線-青砂通、第1號線第1 1號線第號線-第2線第號線-第2線-第號線-青砂通、第號線-第1 2號線-第1號線第1號

 

像這樣,震災復興道路成為了今天道路網的基礎。●卷渕彰

 

 

 

舊日本橋兩國的藥店

[北遊人] 2012年3月16日08:30

 為了尋找淺草御門的說明板去淺草橋看看了。(江戶地圖位於神田川的南部)

派出所旁邊有“郡代宅邸遺跡”的說明板,但是沒有那樣的東西。

過了橋的台東區一側,有淺草見附跡的碑,旁邊有舊町名由來嚮導的舊淺草橋的說明板。


 江戶幕府在主要交通路線的重要地點修築了櫓、門、橋等,保護了江戶城。

 奧州街道經過的這個地方,相當於通往淺草觀音的道路,所以築起的門是

 被稱為淺草御門。

 另外因為配置了警衛人員,所以被稱為淺草見附。

 神田川第一次架設橋是在1636年(1636年)。

 因為位於淺草御門前,所以被稱為淺草御門橋,不知什麼時候變成了“淺草橋”。

(台東區)

 

 一邊眺望神田川一邊回到中央區側,街道左側一帶是東日本橋2丁目,舊日本橋兩國。兩國地名殘留的只有兩國橋,從旁邊看有郵局。
其名為“兩國郵局”。留下了兩國的名字。

kyuu ryougoku 011.JPG


 走過靖國街往前看,看到了漂亮的建築物。

kyuu ryougoku 012.JPG


過了馬路近的話,總覺得能看到令人懷念的招牌。

kyuu ryougoku 019.JPG


店門口出現了這樣的招牌。

kyuu ryougoku 016.JPG


我拜訪了店老闆,玉置藥店創立1905年。我問了一下“貝爾茨水”,據說是從德國來東大的老師的名字取的。

查了一下,好像是Prof.Dr.Erwin von Baeltz MD PhD。


 德國醫生貝爾茨博士於1876年受政府的邀請來到日本,在東大醫學部的前身東京醫學學校接受了26年的生理學、病理學、內科學、婦產科學的教鞭,為日本醫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貝爾茨水”是1883年,在箱根富士屋飯店逗留期間,看到女傭的手被糟蹋而開的處方。

同時也是向世界介紹草津溫泉的人。

 也就是所謂的明治新政府為了向日本教授先進的學問和技術而被邀請。

與日本人荒井花子結婚,在功績上獲得了勳章一等瑞寶章、旭日大綬章。

據說博士的表彰碑在東大站內、該圖書館、草津溫泉西的河原。

 另外,日本人所見的“蒙古斑”的命名者。

 據說他是亨利希馮西博爾德的好朋友。

 

 店內還需要不同尺寸的貝爾茨水、蜂蜜、一般的藥品、還有香菸和飲料劑。

 店內中央有兩個樓梯,裡面好像有漂亮的配藥室。

 因為好像不喜歡照相機,所以我拍了外面的照片。

 

kyuu ryougoku 017.JPG

拱形的設計很漂亮啊。

kyuu ryougoku 018.JPG

牆壁的黑色汙漬是空襲造成的燃燒彈的痕跡。

 這是保留明治時代的珍貴建築。 

 這麼說來,住在西雅圖的人告訴我“溫哥華的古董店裡有你家的金牌”

這樣的事。老字號的故事規模不一樣啊,。

 

 

1701年(1701年)3月14日淺野內匠頭長矩切腹

[滅紫] 2012年3月14日08:30

風佐夫

  比花更重要的是我又

     如何消瘦春天的餘韻


1701年(1701年)3月14日(舊歷),淺野內匠頭長矩吟誦了在眾多武將和政治家的辭世中也廣為人知的這首和歌。享年35歲。關於“赤穗事件”因為太有名了,所以也沒有說明的要點,但是淺野家用人片岡源五右衛門拜訪了被委託的田村右京太夫邸,據說是由目付的多門傳八郎許可,當時吟誦的。歌舞伎(元祿忠臣藏)也是名場面之一。(也有說法認為真偽尚不明確。・・)

100_0418.JPG
內匠頭即日切腹,導致御家斷絕的風波,江戶藩邸和赤穗城被收公。

赤穗藩鐵炮洲上屋占據了現在的聖路加國際醫院、護理大學附近一帶。在聖路加國際醫院的用地內設置了表示“淺野內匠頭邸遺址”的石碑和說明板。


據說從8900坪的上屋開始,15天內家臣幾乎全部搬到了鎮上的租房裡。

以下是在古地圖上看到的淺野家上屋的變遷。

“淺野又市”是內匠頭的幼名,9歲時繼承了家督。

赤穗事件以後可以知道上屋用地被細分了。最後是進入明治時期的築地居留地的沽票圖。

 

 


順便說一下,大石內藏助的辭世

“啊,樂和思晴的身是捨浮世之月的無雲”


淺野內匠頭邸遺址:明石町10-11地區一帶

 

 

 

中央區鐵道物語<之七>“軌道的記憶”

[下町湯姆] 2012年3月9日08:30

這次也是有關中央區鐵路的故事。


曾經有過“廢線熱潮”的說法。就是去探訪被廢止的鐵路軌跡而走。當然現在也很受歡迎。最近,又增加了被廢止的鐵路,引起了懷念過去樣子的人們的鄉愁。
中央區也有這樣想的地方。


銀座的道口.jpg一個是以前介紹過的“銀座的道口”。

正確地說,作為〔濱離宮前道口遺跡〕,保留著時代的記憶。現在是〔汐留蜆貝網站〕的地方,曾經有國鐵汐留站,從那裡鐵軌延伸到了築地市場。隨著貨物的形態轉移到卡車運輸,列車的需求減少,終於在1987年(昭和62年)廢止了。

我勉強記得瀕臨廢止的汐留站和延伸到這個築地的鐵路。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這是物流和資訊世界發生巨大變化的時代的節點。sandclock 


築地市場全景.jpg 

鐵路運輸支撐築地市場物流的時代已經很遠了,但其殘留在市場獨特設施的構造上。畫圓弧的建築物是配合貨物的軌道建造的。這個樣子還能看到到什麼時候呢?


201202晴海鐵橋.jpg 



另一個“記憶”就是晴海的貨物線。

以前,有“東京都港灣局專用線”,以越中島為起點的線路,作為深川線延伸到豐洲,作為晴海線分支。這條線路與春海橋並行穿過晴海運河,延伸到晴海碼頭的倉庫群。當時的鐵橋(晴海橋梁)生鏽了,融入了水前風景的一部分。yacht


 201202晴海看板.jpg

幾年前,鐵路還殘留著一部分,隨著豐洲和晴海的再開發的推進,漸漸消失了。曾經排列著鐵軌的地方是用來建造的草地。不知為何留下了當時樣子的指示牌,反而引起了哀愁。


201202晴海貨線(1).jpg


以前我住在這附近,喜歡在這條貨物線旁邊走。我想起了春天和沿途的櫻花很相匹配的風景。1989年(平成元年)廢止的時候不禁令一絲寂寞。現在記憶猶新了。cloud


201202晴海軌道遺址.jpg久違地走在晴海碼頭的倉庫街上,發現了軌道的痕跡。我想過,這一帶曾經排列著運送水泥和小麥粉的貨車。


這樣的東京正中央也有“廢線”的鄉愁。隨著時代的變遷,使城市的變化反射出來的銀色鐵路,現在似乎在遲鈍的銹色中一直牢記著回憶。


即使軌道消失了,“記憶”也會留下來。伴隨著繁榮的歷史,作為在那裡工作的人們和相關的人們的回憶,長久、懷念。confident
 

 

繼續閱覽 中央區鐵道物語<之七>“軌道的記憶”

 

◆中央區這裡有歷史(39)3月10日,東京大空襲67年焦土的再生

[卷渕彰/寫樂] 2012年3月8日19:06

1945年(1945年)310日,東京被大空襲直接襲擊。今年是第67年。當天凌晨,下町一帶受到美軍飛機的襲擊,一夜之間化為灰燼。空襲不僅僅是310日。由於多次轟炸,中央區的大部分被燒毀並毀滅了。在不知道戰爭的一代人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空襲體驗者決不能忘記這一天。至今還保留著那場戰禍的痕跡。

 

0913_39_120310tokyo_daikushu.jpg在中央區的主頁(HP)上,有一個特集東京大空襲的“中央區和平祈願虛擬博物館”。從中央區的和平都市宣言開始,由總結空襲受害情況和疏散學童的實際情況的戰爭記錄、介紹照片資料和體驗記的資料室、可以看到當時和現代對比照片的過去和現代等構成。

 

據該網站稱,中央區於1944年(1944年)11月首次遭受空襲災害後,共遭受了15次空襲。從表示空襲受害地區的中央區全圖來看,中心部大部分都塗得通紅。稍微避免了受災的地區是築地和人形町的一部分和隅田川東南部的月島、勝時、晴海地區。

 

新龜島橋西詰南側設置了“戰災遇難死者慰靈碑”(照片上左)。碑文上刻有“310日空襲,悼念全町燒毀時的死者”,1948年(1948)310日茅場町二、三丁目町會有志建立。

 

日本橋上也有燃燒彈襲擊。現在那個燒焦的痕跡也清晰地殘留著(照片上右=欄杆側面的茶色部)。仔細看鋪石的話,也會發現可能是彈痕還是欠缺的地方。據說在之前的石橋架橋100周年之際進行的清洗時,沒有除去那個地方,儘可能地留下了燒痕跡。

 

在中央區,設置了飽含和平願望的紀念碑“和平之鐘”(照片下)“和平像尼古拉”“江戶胡同”“和平都市宣言碑”=3處。1989年(1989年)3月,“和平之鐘”設置在八重洲大道的中央分離帶。高7米,荷蘭製的鐘連結著26個,被敲響的是中央區的歌《我的城市》。金字塔部分刻有中央區和平都市宣言,“再一次尋找和平的珍貴......”。●卷渕彰

 

 

 

◆中央區這裡有歷史(38)追憶明治時期的下町築地附近-鏑木清方作《朝夕安居》

[卷渕彰/寫樂] 2012年3月4日08:30

美人畫的巨匠鏑木清方是幼年時期在木挽町附近度過的與中央區有淵源的日本畫家。戰後不久的1948年(1948年)所描繪的《朝夕安居》回憶了1887(1887年)左右的下町築地附近的風情。這部作品現在正在鐮倉市鏑木清方紀念美術館舉辦的“收藏品展清方和舞台第一期”上展出(照片上)。到會期311日為止,週一休息。

 

0913_38_120301kaburaki.jpg鏑木清方出生於1878年(1878年)神田佐久間町。父親是劇作家條野采菊。與京橋南藏青屋町、築地、木挽町遷居。13歲時進入水野年方。17歲時成為父親經營的《山和新聞》的插畫畫家。

 

1927年(1927年)在第8屆帝展上獲得帝國美術院獎的《築地明石町》是代表作。據說從那時起,描寫關東大地震央失去的下町風俗的作品不斷增加。

戰後,在1948年(1948年)的第4屆日展上展出了《朝夕安居》。1954年(1954年)獲得文化勳章。移居鐮倉。1968年(1972年)93歲去世。墓地是谷中陵園。

 

《朝夕安居》長約4米的畫卷,描繪了東京下町平民生活的一個場面。朝景的背景是可以望見桅桿的町角,送報少年,打掃的少女,賣煮豆,在胡同裡打井,洗臉的男人們旁邊開著牽牛花。白天的場面,賣風鈴是在移動攤子上避開陽光的嗎。

在夕景中,是一位優秀的女性行水,磨光燈火店的女性。圍繞著店行燈,在緣台交談的老人,傍晚乘涼的成人,女孩子在燈籠裡玩(照片下:《早晚安居》中的夕景(部分)=該館發行的風景明信片)

 

“以1887年左右的世態,地點從東京的下町、靠近大海的京橋區築地附近的早上開始,到八丁堀附近的夜晚為止的風景線”(《鏑木清方文集(一)製作餘談》)

 

清方畫這幅畫是在戰禍遺留下來的1948年,70歲的時候。在關東大地震央明治的情景消失了,而且在東京大空襲中失去了很多東西,這似乎反映了昔日的想法。他說:“直到明治時代都城的東南、大川的水注入築地的大海為止,我對那一帶的平民區抱有的鄉愁是從無底的井裡汲取的水無窮無盡的”(同著)。

 

1934年(1934年)發行了《築地川》。度過幼年時期的木挽町·築地一帶,也許是伴隨著鮮明的記憶,永遠愛著的心的故鄉。●卷渕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