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
[凱瑟琳]
2012年8月31日08:30
盼望已久的住吉神社大祭
3年一度的大祭。 原定於去年2011年,但由於地震的影響延期,今年(2012年)。
今年也能看到新的總公司神轎,鎮上的人們的想法今年也比平時更有感情。
![aug5018.jpg](http://www.chuo-kanko.or.jp/blog/aug5018.jpg)
這是今年的海報。我想讓你看一眼。
與新的八角神轎相稱的莊嚴而美麗。
每次祭典的海報真的很棒。
非常期待下次的到來。
總公司神轎勝時向御旅所出發
那個樣子總是很感動。
現在生活的基礎是 我想很多人都離開了佃、月島、勝時、晴海,也有很多人回到這個大祭。我也是其中之一。
小時候從花車開始,在孩子神轎、大神轎加入大人的行列。 我很喜歡慶典幾天前的氣氛。 不管怎麼說,這是大祭三天的最鼓。在早上的寂靜中,太鼓從遠處最靠近,被叫做咚的響聲醒來,只有這三天的早上才能讓睡覺的時候心情緊張。 很懷念。
![aug6022.jpg](http://www.chuo-kanko.or.jp/blog/aug6022.jpg)
雖然年復一年了,但是今年也扛了起來。
首先是町內神轎。感謝大家在“soyya”的吆喝聲中感受到步調一致的心情。
水很有氣勢,可以澆到呼吸也不能隨心所欲的程度,但是平時不會使用,但是“超舒服!”這樣的話很合適。
途中飲料、西瓜、黃瓜、團子、炸雞等,都受到了接待,這些都很好吃地扛著之後又是特別的。謝謝您的款待。謝謝。
8月6日總公司神轎町內巡行
為了擔負新的八角而聚集在一起的很多人
幹勁十足。
忘我地扛著。
是非常好的時間。
能讓我稍微抬起鼻梁,我很高興。
傳統住吉神社的大祭今後也想一直看下去。
[佐藤健]
2012年8月17日12:00
![120812_1256~01.jpg](http://www.chuo-kanko.or.jp/blog/120812_1256~01.jpg) 8月11日-12日是3年一次的定期大祭祀。我是第一次看到。
從一個多月前就開始準備了,我很期待是什麼樣的節日。
自己家附近(明正小)是中午的休息場所,平時行人不多的地方,被人擠滿了。
即便如此,我也不知道江東區的富岡八幡宮的氏子地區甚至在中央區。另外,佃島有住吉神社的祭典,只是隔一條道路,扛著的神轎也不一樣,我覺得非常有趣。
下次一定要擔負起神轎。
![120812_1034~01.jpg](http://www.chuo-kanko.or.jp/blog/120812_1034~01.jpg)
![120812_1102~01.jpg](http://www.chuo-kanko.or.jp/blog/120812_1102~01.jpg)
[杏葉牡丹]
2012年8月16日08:30
前幾天,有機會,讓戰前就住在築地的人看到了以前的照片。
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戰爭結束後》從“海軍軍醫學校(現在的癌症中心)”的屋頂上拍攝的。 當時這個建築物被進駐軍接收,一般的日本人沒能進去,所以在這個角度的照片非常罕見,據說偶然認識的進駐軍士兵對我說:“拍了你家附近的哦。”。
第一張是從屋頂到左側的銀座方向的照片。 左端的像是有棲川宮的銅像,好像相當大。 築地川還沒有被填埋,右下角有現在已經消失的“北門橋”,中間的橋是“采女橋”。 如果是現在的話,在那前面,以時事通訊社為首,有很多大樓,但是在這張照片上,幾乎沒有高的建築物,也有更地的地方,別說前面的昭和大道了,就連銀座4丁目十字路口的“和光的鐘樓”都可以看到! 與其說是因為空襲而燒毀,不如說是為了防止火勢蔓延,“強制疏散”,所以事前被拆除的建築物也有很多。
左:戰爭結束後的采女橋到銀座方向右:從現在的采女橋到銀座方向
第二張是從現在的“築地社會教育會館”的玄關附近,看晴海大道方向的角度,向左一直走就是銀座。 前面的河在那之後被填埋,在那個地方建了築地社會教育會館。
據說“築地有聖路加醫院,所以避免了空襲”,但是瞄準銀座方向的燃燒彈,瞄準了銀座方向的燃燒彈,被風沖走了,好像下降了很多,“我無法忘記在這條大街上,舒爾什爾和火在行駛”,給我看了照片有人說。
![ck1203_1208154.jpg](http://www.chuo-kanko.or.jp/blog/assets_c/2012/08/ck1203_1208154-thumb-200x150-10583.jpg) 左:戰爭結束後的築地社會教育會館前右:現在的築地社會教育會館前
戰爭結束已經67年了。 能說這樣的話的人也上了年紀了,但是我覺得必須要好好地繼承自己居住的街道的歷史。
[平藏]
2012年8月14日08:30
每次經過月島4丁目的朝潮橋邊的無住佛堂都會很在意,去拜訪了好幾次,尋找了堂名、緣起、建立意趣等,但是從佛堂外面看不到。 唯一的線索是在參道風格的空間兩側,被認為是捐贈者的石柱是開山鼻祖、施主分,共計29座和燈籠1座。 根據施主石柱,建立於1961年5月吉日。但是可能是因為沒有住,所以很在意荒廢的程度。 關於開山鼻祖及施主,讀了這座石柱後,發現與建立相關的人們的經歷讓我很吃驚。從戰前到戰後,都是活躍在東京都(市)和國會的大臣和知事等議員。 正因為如此,在建立之際,我想應該有很深的淵源吧,但是很難知道詳細的事情。
開山鼻祖是昭和27年(1952年)在築地本願寺召開的第二屆世界佛教徒會議的副議長、佛教學者、東京帝國大學教授長野真琴博士。我推測是因為這個緣分,作為位於中央區的佛堂的開山鼻祖被邀請的。(這樣的解釋......) 另外,施主是戰前從京橋地區選出的都議員(市議會)。
關於這個佛堂,現在的地圖上寫著“釋迦堂”,但是地區的老人在中央區主辦的1988年座談會“談月島”的時候,被問到佛堂時,說是“太子堂”。釋迦堂和太子堂安放的本尊是完全不同的吧。另外,透過玻璃門往正殿裡看的話,會有“觀世音菩薩”的額頭。又有疑問。在那裡還有沒有什麼提示呢?我看了佛堂的旁邊,開山鼻祖長野博士揮毫寫著“南無三寶”的金額。
這個金額的右側寫著“江戶消防紀念會”的銘牌,左側寫著額頭的報納日(昭和36(1961)年12月吉日),題字的兩側是滅火的纏圖。
與開山鼻祖長野博士、施主都議會議員、江戶消防紀念會有什麼關聯呢。疑慮不斷增加。
關於是以怎樣的宗旨建立的,在上述座談會上,月島的老人說是“施主為了悼念各種各樣的人的菩提”,個人建造的。 於是向江戶消防紀念會聯繫了這座佛堂的事情,該會的史跡調查員立刻進行了調查,明確了正殿的施主和消防紀念會的緣分不淺。特別是在《二組》的頭、古川三右衛門的回憶錄中,也留下了正殿施主的逸聞。
不管怎麼說,這是一項讓我深切感受到與這麼多人有關係的佛堂,沒有堂守就腐朽的無奈的調查。
在這次調查中,得到了京橋圖書館地域資料室、月島圖書館、江戶消防紀念會史跡調查員們的大力支持。再一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卷渕彰/寫樂]
2012年8月13日08:30
日本橋小傳馬町的十思廣場(舊十思國小)、十思公園一帶在江戶時期,有傳馬町牢房。占地面積約2700坪(約8900平方米),據說最多時有900名監獄人,是幕府最大的監獄。這次的發掘調查是其中一部分約900平方米,如此大規模的牢房遺址的發掘很少見。8月10、11日兩天舉行了遺跡發掘現場參觀會。
根據參觀會的資料,牢房在江戶初期,位於常盤橋門外的,1613年(1613=分發的資料有1618年,和歷正確的話就是1613年)左右遷移到小傳馬町,一直持續到1875年(1875年)。監獄是在確定刑期之前的拘留所。管理的囚獄(監獄奉行)是石出帶刀。監獄是根據囚犯的身分來區分的。被關在這裡的人物有平賀源內、渡邊華山、吉田松陰、佐久間象山、橋本左內等。
發掘出來的遺址是從神田上水引入的木樋、上水桝、井、石牆、燒痕跡,出土了陶瓷器、瓦、金屬零件、錢幣等。(參照資料:《傳馬町牢宅邸遺址參觀會資料》中央區教育委員會,2012/8/10發行) ●卷渕彰
[薩姆]
2012年8月12日08:30
8月6日祭最後一天,在御旅所住了一晚的宮神轎<八角神轎>依次被晴海、勝時、月島、新佃等町內的挑擔手交給了,回到了原來的佃島佃1丁目。
終於到了宮神轎的“迎接”時間了。
黃昏時分,從佃小橋到新佃,懸掛著“津久田”、“住吉講”的高張力、弓張燈籠,“年輕人”排成了隊伍。
新佃的梆子木響了,手緊的話,終於最後的巡幸了。
“入宮”的挑戰者只有“照料人”“大年輕人”。
在歌唱木遣的鳶的棟梁的引導下慢慢前進。
進入院內後終於到了最後階段了。佃伴奏子的音色格外大,在將神轎一口氣推向天空的“さす”動作之後,靜靜地安放在神殿前。
過了一會兒,播放了“接下來將舉行嚴肅的祭神儀式,嚴禁拍照”的廣播,神殿和院內的照明全部消失,舉行了將魂靈從神轎轉移到住吉神社的“魂靈移”活動。
之後進行了手結,拉開了充滿熱情的祭典的帷幕。
伴奏聲彷彿惋惜餘韻,彷彿在鳴響,熱情感動的餘韻停留在了黑暗中。
![R0019449RS.JPG](http://www.chuo-kanko.or.jp/blog/2012/08/10/R0019449RS.JPG)
![R0019476CRS.JPG](http://www.chuo-kanko.or.jp/blog/2012/08/10/R0019476CRS.JPG)
|
鏈接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