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醃製,江戶文化之華

[CAM] 2015年10月29日16:00

 

   今天(2015年10月27日)的日經晚報上刊登了以下報導。

 

>醃製、江戶文化之華——又甜又白,美妙的味道(食導航)
2015/10/27日本經濟新聞晚報第7頁2053文字

 

 

其中,

 

“和其他醬菜一樣,在冷藏流通的整備上,腌菜在全國蔓延開來。現在,被稱為業界首位的是在東京的か屋(東京・中央)。戰後正式開始生產,雖然也致力於市的復興,但我在如何宣傳東京的醬菜上下了功夫。因為工廠轉移到埼玉縣,原料也從全國採購,所以不能賣本地產的東西。 因此,得到了全國觀光特產公正交易協議會的認定,被中央區觀光協會指定了推薦名特產等,一直致力於東京名產。”

 

 

 也介紹了“中央區觀光協會推薦的名特產”制度。

  

 

 

中央區整體博物館2015

[之乎者也] 2015年10月28日09:00

2015年還剩2個月,11月是以文化之日(節假日)為首的學校文化節等活動蜂擁而至的季節,中央區本週末的星期天(11月1日),每年也會舉辦一次中央區整體博物館。區內的公告牌上已經出現了海報的介紹。marugotoM1.jpg

整個博物館今年已經是第8次舉辦,以區內各地舉辦的公認活動為中心,正如其名,是一個可以享受中央區各種魅力的博物館。江戶開府以來傳達400年歷史、傳統的活動自不必說,現代、未來型的活動、藝術(展示、表演)、環境活動、無障礙設施等東京,還有領導日本的中央區特有的主題活動也蜂擁而至(活動的詳細內容請參照文末“整個博物館主頁”的資訊)。marugotoM3.jpg

(去年“中央區民文化祭”大廳音樂會的樣子。築地社會教育會館會場)

 

區內全域的廣大地區成為會場,當天除了通常的公共運輸機關之外,還有免費的巡迴巴士(左轉、右轉)、船路線(包括4條路線、周遊路線)、江戶巴士(當天免費!)因為有,所以不用擔心移動。參加蓋章比賽在活動會場收集3個以上的印章並填寫調查問卷的話,也可以參加獲得獎品的抽簽儀式。

 

marugotoM2.jpg

(去年巡迴公車站(築地)的情況。穿著橙色服裝的工作人員會為您介紹)

 

最後一個通知。巡迴巴士在都巴士等公共運輸工具不怎麼通過的路線上行駛,是從車窗發現新中央區的機會。此外,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還將一同乘坐巴士前往,也許可以聽到特別的觀光資訊。。。

敬請期待!

 

【中央區整體博物館】

日期11月1日(星期日)上午9:00至下午5:00

地點全區。詳情請看官網。

整個博物館主頁: http://marugoto-chuo.jimdo.com/

 

 

海水館遺址

[CAM] 2015年10月24日16:00

 在《知識百科》中,109頁和146頁有說明。另外,147頁的照片的公告牌變新了(英文和繪畫)。

 

IMG_1871.JPG

 

這裡是1896年完成的新佃島填埋地的一部分,當時房總的群山也是在雲霞中看到的幽靜的風景勝地。
 坪井半藏先生建造的公寓旅館“海水館”,有文人、詩人、畫家等眾多文化人寄宿在這裡。
 1907年,島崎藤村介紹了《春》,第二年在藤村的介紹下,以小山內薰執筆《大川端》為首,大正2~3年左右,佐藤惣之助、木村莊八、竹久夢二、三木露風、日夏耿之助、松崎天民、橫山健堂等都寄宿在這裡,經常舉行文士們的集會。
 該碑是1968年由藤村的母校明治學院大學的藤村研究部建造的,背面記載著《春》執筆由來的記。

 

 藤村從《春》執筆的準備到連載結束為止,從1907年(1907年)9月開始度過了約1年。這個“春”在夏目漱石的“坑夫”之後,從1908年4月7日開始在朝日新聞上刊登了135次。

 

 在執筆過程中,藤村向熟人介紹了海水館的情況,“如果今年內能做一半的話,比起有必要寫三分之二的位子......國小生應該置身於幽靜的境地......從昨天開始搬到這個海岸的旅館申請。這家旅館也沒有告訴朋友......朝日新聞執筆的事情,至今還沒有在世上發表。在二樓西角的一個房間裡,有寺院般的幽靜和旅捨的便利”。

 

 從現在的海水館遺址附近迎接豐洲方向(20151018日拍攝)

 

IMG_1874.JPG

 

 

東京站~日本橋“昭和復古巡遊”

[薩姆] 2015年10月24日12:00

R0035641ELSR.jpg    R0035634CAAJ.jpg

 

 10月10日(週六)~11月3日(週二、祝日),東京站~日本橋地區正在舉辦“東京站~日本橋”昭和復古巡禮”。

東京站城市運營協議會、大丸東京店、日本橋高島屋、日本橋三越總店、三井不動產、八重洲地下街6人共同舉辦的活動。

去年,為紀念東京站開業100周年,“有吧!東京站~日本橋“百年散步”舉行了,2015年如果改成昭和的年號的話,正值“90年”的節點,附近有很多歷史氣息濃郁的“昭和”相關的景點,以“昭和”為主題,在過去和現在交錯的東京站~日本橋地區散步,以重新發現街道的魅力為宗旨的東西。

一邊看昭和建造的建築等附有各自小故事的該地區的“散步地圖”*,一邊巡遊各點,可以得到以前作為鐵路車票廣泛使用的厚紙車票的“紀念複製品硬票”*。

 *“散步地圖”“紀念複製品硬票”發放場所

      東京站八重洲口Grand屋頂2樓特設會場、大丸東京店1樓諮詢處、

      日本橋高島屋1樓正面諮詢處、日本橋三越總店1樓獅子口諮詢處、

      科雷德室町1地下1層日本橋問訊處、八重洲地下街問訊處 

原站務員的剪刀表演活動也將限期舉行。

東京站八重洲口格蘭屋頂2樓甲板上出現了昭和復古的特設會場。

懷舊的粗點心店,鋪在榻榻米上設置了小綢台,可以收納6種硬票的原創底紙在這裡買到。還設置了照片點,可以和令人懷念的剪票口一起拍照。

期間,在日期限定(10月10日、12日、17日、18日、24日、31日、11月1日、3日、11:00~19:00),以都電全盛期的昭和30年代的“黃色紅帶”形式6000形,車號6012。

實際上都電行駛的中央大街上令人懷念的風景復蘇了。

與《散步地圖》上刊登的昭和當時的照片相比,緬懷街道景觀的變遷,暫時沉浸在“昭和復古”中也是一種樂趣。

 

R0035659R'.jpg

R0035663RAJ'.jpg

 

 

新富座跡

[CAM] 2015年10月23日18:00

關於“新富座跡”,在《知識百科》第61頁中有記載。

 IMG_1865.JPG

 

 新富座是繼承了1660年(1660)木挽町5丁目(現在的銀座6丁目、昭和大道西側)創建的“森田座”的歌舞伎劇場。
 森田座世世代代以森田勘彌為座元,1843年(1843年)遷移到淺草猿若町(現在的台東區淺草),1858年(1858年)改為“守田座”。1872年(1872年),守田座十二代勘彌遷移到新富町,同年8年(1875年)改名為“新富座”。
新富座聚集了市川團十郎、尾上菊五郎、市川左團次等名演員,進行了積極的演出。劇場是采用現代樣式的大規模建築,被稱為“東京第一的劇場”,周邊有很多歌舞伎相關人員居住,這一帶是戲劇町。
 1889年(1889年)歌舞伎座開場之前一直是戲劇演出的中心人物,但在1923年(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央被燒毀。
 在明治時期的錦繪中,可以看到在海鼠壁上排列著畫牌的大劇場的樣子,可以看出往昔的繁榮。

1024px-Dai-ichi_no_Gekijō_Shintomi-za_from_Tōkyō_Meisho_by_Hiroshige_Utagawa_III[2].jpg 

 

(從維基百科複印,下面的照片是明治15-16年左右。均已確認public域)

 

 那個母親非常喜歡戲劇的荷風也經常來訪。例如,

 

1918年10月9日,“在三十間堀春日做午飯,傍晚去新富座後台探訪松子”

1918年10月13日,“新富町的妓兩三人一起看新富座”

1919年7月7日,《夜去新富座看岡本綺堂君作雨夜的曲子》

1920年3月23日,“站著看新富座回家”

 

 另外,在隨筆《監獄署的背面》(1909年)中,如下所述。

 

“(我的母親)出生於江戶,非常喜歡戲劇......我不會忘記。在母親的帶領下,被乳母抱著,在久松座、新富座、千歲座等的看台上,珍奇地吃了鰻魚飯的重擔......”(4-54)

 

 久松座、千歲座是明治座的舊稱,1893年改名為明治座(百科;91頁)。

 

 

谷崎潤一郎《瘋癲癇老人日記》

[CAM] 2015年10月23日14:00

 

 谷崎潤一郎在《瘋癲癇老人日記》中,作為卯木督助日記的一節,如下所述。(將原文片假名轉換成假名)

 

・・・把現在的東京變成這樣淺薄的亂脈的都市,是誰的所作所為,大家都是鄉下人的,突然出來的,農民上行的,不知道以前東京好的政治家的人不是嗎。日本橋、鎧甲橋、築地橋、柳橋等美麗的河流,被牙黑溝所包圍的不是都是家伙之類的嗎。這難道不是不知道隅田川有白魚游泳時代的家伙等的種種嗎。死了的話埋在哪裡也沒關係,但是現在東京的那種不愉快,我討厭把它埋在沒有任何因緣的土地上。・......在這點,不管怎麼說京都是最安全的。・・・・總之,如果能埋在京都的話,東京的人也總是來玩。“啊,這裡有那個爺爺的墳墓啊”,站在路過的路邊,一根線香也向我伸出了手。(19-139

 

 這不用說是谷崎自己的心情,谷崎於昭和40(1965)730日以79歲高齡去世,被埋葬在京都市左京區鹿谷法然院。

 

 《瘋癲癇老人日記》是從1961年月號到19625月號在《中央公論》雜誌上發表的,所以日本橋應該還沒有被高速公路覆蓋。上述雖然感嘆河流的水質汙染,但並沒有敘述景觀破壞。

 

 1933年的日本橋(中央區觀光協會・遷移之町的樣子)

 

04_03[1].jpg

1957年從江戶川到日本橋(中央區觀光協會・遷徙的城鎮形象) 

 

01_03[1].jpg

 

 現在的日本橋和日本橋川(2015年10月18日拍攝)

 

IMG_1869.JPG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