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
[下町湯姆]
2013年1月29日14:00
我拜訪了位於中央區內的充滿個性的寺社,在附近散步,繼續獻上回憶的一句的系列,這次暫且是最後一集。
在四國巡禮等地,祈禱之旅的出發被稱為“發願”,順利結束被稱為“結願”。雖然中央區的巡禮還在繼續,但是作為這個系列的最後一個總結,我決定把“結願”的地方定為我老家的築地“波除稻荷神社”。
江戶時代初期為了擴大市區,幕府建造了現在的築地一帶,當時在激烈的海浪中極為困難的情況下,祭祀了在海上發現的稻荷神,據說風雨平息了。從這個由來中被奉上了“波除”的尊號。
長期以來作為築地一帶的守護神被信仰,之後由於關東大地震後的復興,魚河岸遷移過來後,成為了更加熱鬧的中心。在去年夏天的大祭上,市場的相關人員也很多參加,氣氛非常熱烈。築地市場遷移的話這個節日也會變嗎。還是留下不變的氣氛呢?但是,超過350年的這個神社的歷史一定會被繼承下去吧。
要說“波除稻荷神社”的象徵,那就是雌雄一對獅子頭。以前,好像是和“龍”、“虎”一起被抬起來祈禱升運的祭典,但是現在只剩下“獅子”,被安放得很重要。但是,祭禮的時候這個獅子也被做成神轎,在各町內熱鬧地巡遊。對於築地的人們來說,是一個既自豪又親切的存在。
院內建立了“玉子冢”、“海老冢”等好幾座“冢”,也就是慰靈碑。這是市場相關人員懷著對生命的感謝而獻上的。這是只有從事鮮魚和壽司相關工作的人很多的地方才有的紀念碑。![IMG_20130120_125242_R.JPG](http://www.chuo-kanko.or.jp/blog/IMG_20130120_125242_R.JPG)
去築地市場的時候去這個神社參拜的人應該很多,但是好不容易來了,請把腳伸到隅田川。從勝哄橋眺望河面的景色也讓人心情平靜。再暖和一點的話,在“隅田川陽臺”也能品嘗到瀧廉太郎的《花》中所謳歌的“春天背面的隅田川......♪”的風景。
另外,築地市場勝時門正面的“天竹”是一家不經意就能品嘗到美味的名店。每月29日,作為“河豚日服務”,“河豚天蓋飯”通常是1680日圓的地方,正好是1000日圓,所以很划算。請試一試。
那麼,說起這個季節的活動,就是2月3日的“節分祭”。這裡的“波除稻荷神社”也舉行盛大的活動。(“節分祭”的照片2張引用了神社主頁)
節分那天的傍晚,首先按照古式舉行“三矢之追儺”的儀式。放了3支箭,據說分別有“把病恢復健康”、“把辛氣變成福”、“歡快地改變陰氣”的意思。之後從特設的舞台上,身著禮服的撒手撒了很多點心。每次都有很多參拜者為了尋求福點心而來。我今年也打算加入這個撒手。
在《波除稻荷神社》中,不使用“鬼出去”的吆喝聲,而是專門念“福進來”。院內充滿了祈禱參拜者幸福的心情。
原本“節分”是指“季節變換之際”的意思,當然一年有4次,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只指“立春”的前一天。很久以前,因為“立春”是一年的開始,所以“節分”是從舊年份到新的一年轉換的重要日子。
“追儺”這個活動是為了驅除曾經在京城肆虐的惡鬼而在除夕舉行的宮中活動。不久,“鬼”也變成了“撒豆”的風俗,擴展到了全國。因為“節分”有著一年的節點的意義,所以推測不是在“除夕”而是在這一天舉行的。
我小時候已經上了年紀的叔母把“節分”叫做“過年”。好像全國都有這種稱呼的地區。也就是說,“節分”和除夕一樣的位置。另外,最近在組合二等地方做了宣傳的“惠方卷”風俗原本是以大阪為中心的地區,不知什麼時候擴展到了關東。據說是1990年左右由7-11設計的。還是最近的事啊。
在大阪,自古以來就有將粗卷朝著當年的惠方圓圈來招徠運氣的事。這個時候不能說話,這是慣例。但是,一般說法是,大阪的風俗習慣也不是很古老,原本船場的丈夫們在茶屋遊玩,大正時代一家壽司店的店主為了開拓需求而進行了宣傳活動,之後一下子擴大了。也就是說,這是和“土用鰻魚”、“情人節”很相似的發祥地。
作為那個,在“節分”的日子裡做“撒豆”祈求福的心情現在也沒有改變。在大多數家庭裡,爸爸不是扮演鬼的角色嗎。被孩子們撞到了豆子而四處逃竄也是很重要的角色。孩子們睡著後,能不能給媽媽帶慰勞的酒呢。在築地的城鎮,節分之夜也能看到各處互相慰勞的樣子。
聽到“立春”的話,即使天氣還很冷,心情也會隨著春天的氣息。祝願大家春光快樂幸福。
這個系列就到此結束。謝謝您的交往。
・・・星星犀利犒勞鬼的茶碗酒 ![bottle](http://www.chuo-kanko.or.jp/mt/mt-static/plugins/EmoticonButton/images/emoticons/bottle.gif)
[下町湯姆]
2013年1月20日09:00
巡遊區內的寺社,一邊散步一邊再次發現中央區的魅力的系列也是最後階段。這次,我們拜訪了位於佃的“住吉神社”。
《住吉神社》已經有很多特派員提出,我去年夏天定期大祭祀的時候也剛剛在《月島七大不可思議系列》中採訪過。因此,這次我想以這個神社周邊的小故事為中心進行筆法。
月島七大不可思議~第3話「住吉神社的祭祀」
佃島的由來已經很有名,德川家康公在江戶入府之際,從攝津國西成郡佃島(現在的大阪市西淀川區佃)讓33名漁夫和當地的神職同道,填埋海灘讓他們居住。地名和信仰的氏神也繼承了下來。現在的神社正式祭祀是在正保3(1646)年6月29日(舊歷),此後,神社的定期大祭祀在這一天舉行。陽歷以後大概在那個日期的8月上旬舉行祭祀。
我的叔叔一家曾經住在中央區·佃的根源大阪的佃。我小時候去過幾次。我記得大阪的佃是從市中心到神戶方向的臨海部,從這裡到尼崎市有很多工廠。就像正好在東京的佃島旁邊建造了石川島造船廠一樣,果然還是有地域性相似的地方。
除了國道2號線(第1阪神國道)和國道43號線(第2阪神國道)通過之外,阪神南波線也在行駛,是連結大阪和神戶的交通要衝。往古的人和船的往來一定很頻繁。我想居民也對新的資訊很敏感,擅長事業品味吧。我推測其後裔移民到現在的中央區的佃,在江戶時代的開幕式上發揮了感性和行動力。
那麼,實際走在佃島上,是一個無論何時來訪都能讓人松一口氣的城市。首先去“住吉神社”參拜。雖然這裡的社域絕對不寬廣,但是感覺佃島本身和神社是一樣的,所以可以說是沒有違和感地佇立著的神社。原本住吉大人是海運、漁業等與海水相關的守護神,所以可以說是適合被水包圍的地區的神吧。正面的大鳥居是面向隅田川建造的,原本也是乘船出神的證明,與歷史重疊有感慨。
曾經有過“佃渡船”的地方,建有劇作家北條秀司的俳句碑。“下雪的話佃是古老的江戶之島”也是一首很有味道的俳句。
從《住吉神社》的後面出來,過了佃小橋附近經常被電視劇使用,但是我更喜歡前面的積木氛圍。是休息日散步時心情平靜的地方。
這附近有一座叫做“佃天台子育地藏菩薩”的小佛堂,在人無法錯過的胡同裡,一棵很大的銀杏樹從町屋屋頂上穿的洞向天空伸展開來。因為是非常罕見的風景,所以我經常邀請朋友去散步的時候也會通過這條胡同。佃是在這樣的胡同和小路上隨便走一邊散步也很開心的地方。但是,為了不妨礙居民的生活,有必要考慮。
儘管如此,佃上高的建築物很少,而且胡同縱橫延伸,光線到處都是漏出來的。晚景的哀愁也很好,朝霞的陽光也很好。但是,因為胡同很窄,所以漏出來的陽光也會變細。現在這個時期太陽的位置還很低,日暮也很早,所以貓在不寬廣的陽光下沐浴的風景也很讓人微笑。
我非常喜歡這麼味道頗深的城市——佃。雖然是寒冷的季節,但是為了尋求溫暖的光,請大家一定要出門。
・・・大寒和向陽的細小佃島
[下町湯姆]
2013年1月10日09:00
系列第10次的參拜地是“鐵炮洲稻荷神社”。這次,我也會考慮到散步和吟行而去拜訪。
這個神社是以東銀座、新富町、湊町、入船、明石町一帶為氏子地區的歷史悠久的神社。據緣起,有著千多年前就作為產土神被信仰的歷史,經過幾次遷座,明治元年(1868)被鎮守在現在的所在地。(請參考以前採訪過的報導)
祭之朝......鐵炮洲稻荷之祭禮
江戶時代也曾被稱為“湊神社”、“浪約翰稻荷”,手頭的古地圖上寫著“浪約翰那利”。去年5月因大地震延期1年的大祭時隔4年舉行,氣氛非常熱烈。本公司的神轎因在氏子町內的歌舞伎座前被扛而聞名。
院內有一個叫做“鐵炮洲富士”的所謂“富士冢”。據說在江戶時代的社地更大,作為當時的江戶名勝之一被數。“富士冢”是江戶時代富士山信仰即淺間神社信仰盛行的時候,為了能輕鬆參拜而在各地建造的“迷你富士”。在區內,這裡是唯一的東西。
在有貫祿的鳥居旁邊掛著“由來寫”,可以學習這個神社的簡介。在正殿的兩側,寫著“す組”的天水盆顯示著存在感。“す組”是江戶町消防四十八組之一,是負責這個地區的組的名字。現在在祭禮的時候,汲取這個傳統的人們放吟“木遣”來慶祝是慣例。
那麼,說起這個季節的“鐵炮洲稻荷神社”,首先想到的是“寒祓”。在現代一般被稱為“寒冬游泳大會”,原本就是在寒冷中祈禱無病無災,淨化身體的祭神儀式。今天也有很多下帶的男人們聚集在一起,用幹勁十足地裝著冰柱的冷水裡哄的聲音,是名產活動。(照片引用了神社主頁)
今年是這個週末13日(星期日)舉行。因為是非常罕見的“裸祭”,所以一定要去參觀一下哦。
這樣的傳統活動也在當地的氏子和鎮上的年輕男子們的努力下代代相傳。不僅僅是繼承活動,我認為這是一種匯集了氣魄、自豪和責任感的文化。即使到了平成時代,也要感謝祭神儀式的存在。
中央區還有很多傳統活動。我再次感受到這個城市是一個文化和文明的城市。
・・・鎮眾的肌膚上澆熱水的寒祓
[下町湯姆]
2013年1月1日10:00
新年快樂。衷心祝願今年也和中央區的繁榮有淵源的人們身體健康。
那麼,從去年秋天開始在系列中開始的這個探訪記,再過一會兒就要繼續了。按照自己的想法散步和去寺廟神社參拜,吟行氣氛很好,請務必寬容地交往。
新年首先從日本橋開始。“江戶日本橋♪正如大家所說的那樣,這是適合新年開始的土地吧。穿過日本橋,在新玉的水流中祈禱一年的安寧,繼續前進。
在日本橋的地下街道上,大家都知道,牆面上設置了“熙代勝覽”的複製畫。這是一幅精心描繪了距今200年前在日本橋大道上排列的商鋪的珍貴畫。原畫是由名橋“日本橋”保存會以及日本橋地區文藝復興100年計畫委員會製作的複製畫,2009年設置的。
畫得非常正確,光是看著就覺得江戶時代打滑了。我去拜訪日本橋的時候,一定會自然地腳去這幅畫的地方。
來到地上,向左看〔三井本館〕,在〔霍亂日本橋〕的前面向右拐,那裡就是〔浮世小路〕。不是很豔麗的名字嗎?當然,江戶時代的畫圖中也有很好的記載。這裡的是“福德神社”。因為是適合正月的吉祥名字,所以馬上去新年初次參拜。在新的街道上可以看到可愛風情的樣子。
據說原本的吉兆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和江戶開府一起興盛。經過遷移,雖然在這裡平靜下來,但由於空襲而消失,戰後被安放在大樓的屋頂上。隨著日本橋室町的再開發,新修建了,去年再次在地上出現了。現在可以輕鬆地順路去了。
“福德神社”是江戶時代被允許獲得富簽的少數神社之一,也有其緣分,作為“祈願富簽”之神而聞名。是現在說的彩票吧。正如栂森神社的時候也介紹過的那樣,在江戶時代是非常受歡迎的吧。不是彩票也可以,希望能遇到什麼幸運的事情。
這個神社又名“芽吹神社”,這也是個吉利的名字。無論什麼都是德川第二代將軍秀忠公參拜的時候,在鳥居所使用的主題樹上發芽,以此為緣分而得名。
![祈願富簽R.JPG](http://www.chuo-kanko.or.jp/blog/%E5%AF%8C%E7%B1%A4%E7%A5%88%E9%A1%98_R.JPG)
另外,這個神社所在的浮世小路是江戶也有名的日式酒家“百川”的所在地。作為落語的舞台也廣為人知。“百川”是一家實際存在的日式酒家,接受了日美友好條約交涉時的料理,是江戶屈指可數的名店。雖然很可惜明治初年停業了,但是明治時期好像也有一段時間店鋪,明治時代落語《百川》是有實感接受的吧。
那麼,愉快地參拜結束後,就回到家裡喝好吃的酒。首先是“屠蘇”。一般來說,“屠蘇”是將市場上賣的“屠蘇散”浸在日本酒中來完成的,但原本就像驅邪的藥浴一樣,與其說好吃,不如說是“清醒”。但是,我一邊感受著迎接新年的喜悅,一邊慶祝。
希望今年對大家來說是個好年。
・・・也許屠蘇鶇君是福神
繼續閱覽 區內寺社巡禮~第9號『福德神社』
1
|
鏈接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