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
[滅紫]
2012年2月23日08:30
你知道“槐”嗎?“槐”原產於豆科的落葉喬木,夏天開黃白色的蝴蝶形花,之後產生連珠狀的莢。花蕾是中藥原料”(廣辭苑)。據說銀座外堀通(西銀座通)的林蔭樹以前種過這種豌豆。
這次介紹的是模仿豌豆葉的葉派。
“風與土”於2009年創業,總店就是西銀座大街。據說於是製作了與當初種植的閻王有關的餡餅。它的厚度是普通葉派的兩倍。據店裡說,“將國產小麥粉和100%北海道產黃油的簡單麵團折重,揮舞有機白芝麻”。因為“點心在風土上”對素材的講究,最近人氣很高,在電視和雜誌上的曝光也很引人注目,所以很多人都知道吧。
葉派的箱子裡有銀座大街和街道樹的地圖。“磚街完成時,在街道樹上種了鬆、楓、櫻花等,但是很快就枯萎了,所以取而代之地種了柳樹,這就扎根了。因為道路翻修和火災等原因多次消失,現在的柳是第四代”,大部分的旅遊指南上都有,所以總覺得“銀座的街道樹=柳”的印象固定了下來。除了柳樹以外還有大花四照花、藤楓、日本辛夷等各種各樣的東西。雖然每天都在銀座走著,但是只有在櫻花盛開的季節左右才會注意街道樹(反省)。每天都會變暖(?)在今後的季節裡,一邊眺望街道樹一邊散步的“銀布拉”的新享受方法怎麼樣。儘管如此,如果能在街上資訊中心的地圖街道的名字旁邊加上“街道樹”的名字的話,我會很開心的。(也有馬羅尼大街和柳街等街道上的。)另外,“緣殊”好像還留在了美雪大道和外堀大道的一部分。
照片是6個一盒的箱子(1.220日圓)凱恩努餅乾(帕爾梅桑起司味道)(一袋500日圓)、烤椰子餅乾(一袋500日圓)雜糧餅乾(一個120日圓)
“風與土”銀座6-4-8 TEL6228-5731
營業時間月~週五11:00~23:00,週六11:00~19:00日休息
http://www.kazetotsuchi.com
[滅紫]
2012年2月17日08:30
“被東海小島海岸的白沙淋溼哭泣,和螃蟹吵鬧”
“在沙山的沙子上爬腹,遠離初戀的痛楚的日子”
明治時期的詩人、歌人石川啄木因等歌曲而無人知曉,在岩手縣日戶村(現在的盛岡市玉山區日戶)作為曹洞宗住持的長子於1886年(1886年)2月20日誕生。 從去年開始,“國際啄木學會”等相關活動開始了,今年是死後100周年,在緣之地的函館和釧路也有很多企劃。
“充滿戀愛和波瀾的一生”也很廣為人知,稍微復習一下,
― 1902年進京。在與謝野鐵幹的知遇下,向“明星”發表了詩。20歲時出版了處女詩集《憧憬》。作為“天才詩人”備受矚目,之後為了尋求工作在北海道各地輾轉流浪。41年再次來到東京,42年作為“東京朝日新聞”的校對員就職。1943年《一握之砂》發行。扎根於實際生活的1首3行詩集,與死後發行的《悲傷玩具》一起擁有近代短歌史上不朽的生命。45年去世-(摘自新潮日本人名辭典)
眾所周知,因家鄉的前輩阿伊努語研究而聞名的語言學家金田一京助先生在處理藏書和家產之前都毫不吝惜金錢上的援助,但是他的兒子金田一春彥先生說“我以為是石川五右衛門的子孫”也很有名好像。藉了錢過著放蕩三昧的生活,周圍的人都認為這是“瘟神”,但是在朝日新聞就職後過著安定的生活(聽說還藉了錢),評價了歌曲的才能,“儘可能的給我航班,所以要考慮自己發展的手段”當時的社會部長對我說的話在“啄木紀念館”的主頁上有。這麼說來,在去年上演的《無轆轤啄木》中,作為生活者也不是很脆弱,但是作為值得愛的人,描寫了啄木。
朝日新聞時代製作的“京橋瀧山町的報社燈即時的魚”(初出東京朝日新聞明治43年5月5日號)的石碑立在朝日新聞社的舊址上。緬懷一下“死後100年”毀譽褒貶甚的歌人短波瀾的人生怎麼樣。順便說一下,去年的“國際啄木學會”的主題是“新的明天,新的啄木”。
歌碑是銀座6-6-7 朝日大廈(裡面有聖莫特山)前面的 在路上。
[滅紫]
2012年2月3日22:14
中村勘太郎改第六代中村勘九郎襲名披露的二月大歌舞伎昨天2月2日拉開了帷幕。開幕第二天晚上,去劇院。由於大滿員和白天部的演出延遲,演舞場入口是人、人、人。中村屋穿著帽子的劇場工作人員也是整理大童。一邊看著裝貨的推薦木桶一邊去劇場。據說從大廳入口正面排列在牆面上有160張承蒙關照的“裝飾繪馬”。劇場裡有慶祝的幕布。因為才是第二天,穿著和服的客人很顯眼,場內也很華麗。
這次繼承了第六代勘九郎的勘太郎先生,正因為十八代勘三郎的長子,1987年(1987年)的首次舞台“二人桃太郎”還留在眼前,所以深切地感受到了“上了年紀啊”。
父親勘三郎先生在1代、46年之間取得了如此大的名跡,我想這是相當大的壓力吧。那麼,我是“嘴上”。在開幕之前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從排成一排的大幹部那裡聽到了溫柔的話語,還有其他演員的襲名口上充滿幽默、逗笑的勘三郎先生很少見地被語言所吸引,感覺非常像父親,非常好。
新・勘九郎在夜晚的部分工作“春興鏡獅子”。相當於曾祖父的六世菊五郎、父親的祖父先代勘三郎、母親的祖父七世芝玩、父親現·勘三郎(重新成為了很厲害的成員呢)等世世代代擅長的演出節目中演繹的人也覺得一定很辛苦,但是一登場就看到了“好漂亮!”中村最長的樣子,據說是一個女人後見的是弟弟七之助。通常情況下,把弟子工作的監護人交給小道具,揮灑汗水,在再次感受到真的是關係很好的兄弟中,一口氣就結束了。好漂亮!
正好是節分,有撒豆和手巾撒,可喜可賀兩個都GET了。手巾得到了新・勘九郎先生撒的東西!!
商店裡擺放著很多與襲名相關的GOODS。今天時間不夠,只買了襲名紀念巧克力。來觀看白天的部分的時候,我想慢慢調整其他商品的商品。有人買了所有的毛巾手帕。
下個月3月將繼續舉行平成中村座、9月松竹座、10月御園座、12月南座的襲名公演。我期待著能讓我們看到繼承了歌舞伎界名門DNA的新・勘九郎先生和父親勘九郎先生不同的又新的勘九郎先生。熱烈鼓掌。
晚上的部分是“鈴森”、“老爺爺奶奶”,白天的部分是“鳴神”、“土蜘蛛”(竟然是勘三郎、仁左衛門、吉右衛門的大美食!)“河內山”
門票洪松竹0570-000-489(10:00~18:00)26日千秋樂
[滅紫]
2012年2月2日08:30
到入館為止的等待時間30分鐘,在《清明上河圖》前210分鐘的報導中,雖然有點害怕,但是展示期間臨近結束的下雪天的下午,我去了東博。 看了“等待入館0分鐘”的時候,雖然笑著說讀得正確了,但是在“清明上河圖”前還是等了180分鐘。 “清明上河圖”隊伍旁邊的泳道?窺視之後只感受到氣氛而退散。即便如此,這種擁擠方式也是異常的。“東博的貸款費支付了多少?”我很在意多餘的事情。
正如高承所說,《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的徽宗皇帝在畫卷上描繪了12C初開封(人口150萬人)都城的繁榮景象。畫在24cm、5m的畫卷上的人有777人,人有5mm左右的大小。因為是唐突的結束方式,所以會繼續嗎?據說是這樣。
這麼說來,我想起了“熙代勝覽”。>我想應該有很多人知道,這裡在捷運三越前站的地下中央大廳牆面上設置了約17米的複製品。 這是1805年(1805年)從東面俯瞰當時的日本橋到今川橋,詳細描寫了町人文化。原畫長43.7cm,長1232.2cm,捷運中央大廳製作的是1.4倍。2009年由名橋日本橋保存會、日本橋地區文藝復興100年計畫委員會製作。
原畫收藏在柏林國家亞洲藝術博物館。據說1995年柏林的收藏家委託美術館,1999年文藝員確認是日本的作品。到收藏家為止的經過完全不明。根據資料,雖然知道題字是書法家佐野東洲,但是關於畫師,現在還不清楚,一般認為這是以北尾政演的名義作為畫師活躍的山東京傳。
“熙代勝覽”是從“熙代勝覽”的意思出發,被認為是“為了將當時江戶的繁榮留給後世而製作的”。
那麼請給我畫卷的一部分。
在畫上登場的人物有1671人(誰數了?!) 其中女性200人,人以外的野狗20只,馬13頭,牛車4輛,猴子1只,鷹2只。購物客人、甩賣、辻占、讀賣、僧侶等都描繪在維維德。 根據說明,在這幅畫的正中央,塗著的蒸籠一樣的東西重疊在一起拿著的是壽司賣。 因為是細緻的描寫,所以看了也不會膩煩。
和美術館不一樣,不擁擠,可以慢慢欣賞。而且不需要入場費。穿越時空回到江戶文化最成熟時期的江戶城鎮,暫時玩一下吧。
地點捷運三越前站地下大廳內
1
|
鏈接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