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白山茶花巧的美麗

明天見 2018年12月16日09:00

在築地場外市場的圓正寺門前

白山茶開著。是白寂助嗎?

 白寂助.jpg

被數為利休七選花,被用於茶道的座位。

遇上霜的話花就會滲出來,所以

把花蕾枝切開在室內開花。

正如寂助之名,與其他山茶相比,不主張美麗

半開的花姿讓人感受到風情。

 圓正寺.jpg

不經意的謹慎美,花語也是“謹慎”。

在市場的喧囂中,是一個安靜氛圍的角落。

◆天護山圓正寺
 東京都中央區築地4-12-9

 

 

住吉神社晴海分社東京鰹魚幹中心

[銀造] 2018年12月15日14:00

在晴海三丁目的十字路口向築島署方向直立的拐角往右走,就供奉著住吉神社晴海分社。

DSCN2533 (400x300).jpg

去參拜

DSCN2529 (400x300).jpg

根據石碑上寫的社論,寫得如下。

 

“這座神社從安永時代開始,鰹魚批發商們將佃島住吉神社的祭神作為守護神祭祀,祈求大漁滿足海上運輸安全以及生意興隆,將來作為業界的傳統傳承下來。 1887年東京鰹魚幹批發店組合成立後,作為工會的守護神進一步加深了其信仰。1938年9月,在日本橋小舟町新建株式會社東京鰹魚乾貨物銷售所時,在屋頂上創建住吉神社御分社,為了1968年3月工會的發展,在晴海遷移時,御分社也遷徙祭祀了。在神殿地區的守護神和守護神神社領地

DSCN2531 (400x300).jpg

 另外,氏子是與神社相鄰的建築物東京鰹魚節中心的企業。

參拜期間,鰹魚幹的香味也飄來了。

 

 

◆ 從京橋到光的步行街

【隅田的煙花】 2018年12月13日14:00

你知道這座大樓建的地方是哪裡嗎?

s_hanabi67-1.jpg

今天是星期天,我從東京站的八重洲口走來,想去銀座的步行街看看。這中間是中央路的京橋二丁目。走了5分鐘左右。傍晚的時候想進銀座大街,但是還有時間,所以決定在京橋的街道上走走走。

 

右邊是京橋托拉斯塔,左邊是京橋埃德格蘭建築。因為左下角是明治屋的建築,所以知道的人應該很多吧。

 

最近,京橋的街道急劇變化。特別是這個中央路·京橋二丁目的東京站一側,面向通行邊緣的4座大樓的高度統一,變成了漂亮的街道。但是,因為感覺自己沒有趕上那個街道變化的速度,所以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調查。 

s_hanabi67-2.jpg

這4座建築物右邊是“京橋托拉斯塔”,中間兩個是歷史悠久的明治屋京橋大樓被引進的“京橋埃德格蘭”,最左邊是建在京橋十字路口的“第一生命大廈”。 

 

特別是正中間的京橋埃德格蘭於2016年開業,商業設施也很多,好像也會舉行活動,但是因為有明治屋這個歷史性的建築物,所以是讓人心情放鬆的設施。

 

地層還有“中央區觀光情報中心”,所以推薦去的時候去看看裡面。也許能找到有趣的景點,也許也能了解新的中央區的魅力。

 

右邊的京橋托拉斯塔於2014年竣工,飯店也在裡面。說起歷史性的話題,旁邊的明治屋的大樓於1933年竣工,那時已經在京橋托拉斯塔的地方建了“千代田生命”的大規模大樓。

 

順便說一下,沿著京橋二丁目的中央路建造的最早的大規模大樓,好像是大正時代中期,在現在的第一生命大樓的地方建造的“星製藥”的大樓。

 

沿著中央路向銀座走去,就會到達與鍛冶橋大道交叉的京橋十字路口。

 

背著第一生命大廈站在十字路口,眼前聳立的大樓就是第一生命所擁有的“相互館110塔”。110讀作「一一丸」。因為建造的2012年是第一生命的110周年,所以得名,但是據說也包含了下一個110年超越世紀的想法。

s_hanabi67-3.jpg

雖然高達56米左右,但可能是因為建在十字路口,是一座讓人感到非常威嚴的建築物。

 

大正時代,這個地方建了第一代的“第一相互館”。這是東京站的車站有名的辰野金吾的設計。現在的相互館110塔,設計讓人聯想到第一相互館的印象,是第三代建築。

 

在這個塔的窗口裡,展示著第一代第一相互館的模型和柱子的一部分,想知道是什麼樣的大樓的時候去看看比較好。

 

那座塔樓對面的建築就是“東京廣場花園”。

s_hanabi67-4.jpg

占地面積相當大,牆面遠離中央路,是一座奢侈、寬鬆的大樓。綠色,這樣嗎!因為有這麼悶悶的感覺,所以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

 

這座大樓建於2012年,在那之前是建了京橋三丁目大樓、蛇目縫紉機工業大樓、片倉大樓等的地方。頭兩座大樓分別是村野藤吾、前川國男的設計也令人吃驚,另一個片倉大樓似乎是繼承了大正時代設計的特別建築。 

 

現在,在這座東京廣場花園的鍛冶橋大道沿岸,裝飾著這座片倉大廈的宏偉獎章。在這個獎章的展示的背面,也有能了解片倉大樓歷史的說明,這個獎章和下面花紋的石材在建築物的哪個部分也知道,我想這邊也看一下比較好。

s_hanabi67-5.jpg

那麼,本以為天氣變冷了,傍晚4點也接近了。天黑了,差不多該離開京橋了。這樣京橋的街道也變成了再見,不過,因為日後去看了夜景,想看的人請點擊幾個京橋的照片。

 

那麼,去銀座大街看看吧。

s_hanabi67-6.jpg

大家知道銀座大街的步行街的時間段嗎?

   ◎實施日期:週六、週日、休息日

     4~9月:從中午到下午6點

    10~3月:從中午到下午5點

冬天到下午5點為止,再過1個小時就結束了。

 

現在是一年中時間最短的季節。因此,今後的1小時,可以盡情享受變暗的銀座步行者天國,是一年中有限的時間。再加上聖誕節的氣氛,是街道變得非常漂亮的時間段。

s_hanabi67-7.jpg

在銀座二丁目的十字路口對面,有保加利和卡地亞的大樓。原本是建築物本身就很美的銀座大街。窗戶和街道的燈光開始發光的這個時間段,建築物裡也被放映出來,建築物感覺非常漂亮。

 

s_hanabi67-8.jpg 

因為是難得的步行街,所以在道路的正中央走一年中重要的一個小時吧。越過銀座4丁目的十字路口,從路的正中間試著拍了一下。如果不是步行街的話,很難拍到這樣的照片。左邊看到的就是銀座西克斯吧。

s_hanabi67-9.jpg 

在這兒,回顧一下。果然銀座4丁目的十字路口有氣氛很好。十字路口的4個建築物主張著各自的個性,請拍各種各樣的照片享受吧。

s_hanabi67-10.jpg 

怎麼樣?今年聖誕夜也是休息日,銀座大街是步行街。請一定要在路的正中央,沉醉在陽光燦爛的銀座街道上。

 

花了半年時間繞中央區一周,又回到了銀座4丁目的十字路口。我想寫得更好一點,但是是非常開心的中央區。

 

 

 

Discover Chuo City : 居住在天主教築地教堂用地的億萬富翁

[Hanes] 2018年12月11日14:00


你好!我是新人特派員Hanes。
如果說“天主教築地教堂的用地上住著億萬富翁的人物”,大家相信嗎?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放手不敢相信

DSC_3162.JPG

因為那個人物不是信徒,而是關東大地震前的故事。
教會裡沒有留下關於那個人物的資料,“果然沒有那樣的事實嗎?...”這樣想著的時候
在茨城縣的某個資料館,偶然知道了那是事實。
這次通過像這樣謊言一樣的真實故事
下面為大家介紹迄今為止幾乎不為人所知的築地歷史的一個場景

時間是戰後。日本有3位被稱為“戰後三富翁”的億萬富翁。
原力士、飯店新大谷創始人大谷米太郎
大阪造船廠社長南俊二
這次的主人公是煤礦經營者菊池寬實

旁邊的港區有“菊池寬實紀念智美術館”,所以
也許有人聽說過他的名字

IMG_0734.JPG

出身於櫪木縣馬頭町的他,依靠在煤礦成功的叔父山崎藤太郎來到東京,
面向入船町運河的山崎商店,成為了在隅田川卸貨煤炭的見習者。
當時有室內浴室的房子很少,所以一町內有一個錢湯,
他好像也去澡堂沖洗煤和炭的汙垢

入船湯.jpg
(或許是入船溫泉吧!)

這樣的他不久也結婚了,開始住在美國大使館和奧克拉飯店附近的赤坂靈南坂
然後在那之後,搬到築地明石町。

“1921年,一家從靈南坂的家搬到了築地明石町。這所房子是與以前居留地正中間的天主教教會相鄰的教會附屬建築,是羅馬教皇所有的家。這是1877年以前的建築,古時候是磚瓦建築的氣派洋房,二樓是住宅,樓下是辰口煤礦的事務所。與其說是適合新興成金的住所,不如說是身分不相稱的堂堂正正的。”
立石任夫《菊池寬實傳》(大心塾,1979年),p. 180.※非賣品

紀念館.jpg
(菊池寬實紀念在高萩煤礦資料館(茨城縣高萩市)拍攝。)

“在經濟不景氣後經濟不景氣的浪潮蜂擁而至的大正十年(一九二一),寬實搬家了。新婚生活第五年了。從赤坂靈南坂遷移到築地明石町。新居不是新建的,而是天主教教會附屬的洋房,是羅馬教皇廳所有的房子。因為是建造四十五年,所以很古老,但是是紅磚建築的洋房,當時還很少見。為什麼這個房子能買到呢?據女兒智說,在羅馬教皇廳的大主教座轉移到靈南坂的同時,寬實也接受了。兩個西洋館中,一家是公司使用的,另一家是住的。這個明石町靠近隅田川的河口,沿河眺望也不錯。直到幾十年前,在河裡望去的日式酒家等,都很有意思。原本,正因為是明治初年的所謂築地居留地之後,大正時代,居留地的遺跡作為新東京風景也廣為人知。”
早乙女貢《如怒濤:菊池寬實的不屈不撓的一生》(2008年,原書房),p. 119.

煤礦.jpg
(菊池寬實紀念在高萩煤礦資料館(茨城縣高萩市)拍攝。)

寬實在關東大地震央房子消失後,以此為契機搬家了
當時教堂的情況記錄如下

“無論是羅馬法皇廳的力量,還是極盡奢華的西洋建築,在這次地震之前,都沒有抗衡的方法。地震引起了火災,火刮風,烈風煽動了火災,燒盡了東京。(...)在餘震的第三天,很早就在入船町的廢墟上打了樁子,圍上了繩子,豎起了玫瑰。(...)寬其實在巴拉克很早就開始了工作,接著又在明石町的舊居遺址上建了巴拉克。因為這裡占地很大,所以可以利用空地作為貯炭場。教會在莊嚴的氣氛中盤踞的時候很難說出口,這可以說是震災帶來的幸運嗎。誰能想象到有教會的地基是煤炭放置場嗎。這個明石町被隅田川和挖割包圍著,所以方便水運是最適合搬運煤炭的。”(早乙女,pp.124-126)

煤炭.jpg
(菊池寬實紀念在高萩煤礦資料館(茨城縣高萩市)拍攝。)

也許無法相信,前幾天同期特派員湊子也介紹過的教會用地內的建築是
曾經作為煤礦事務所使用,也曾成為過煤炭放置場。
而且,這也是後來成為億萬富翁的菊池寬實年輕時的地方。

事務所.jpg
(高萩煤礦事務所的遺址)

用黑色鑽石支撐著日本發展的男人在築地的一段時間裡,
在現有的文獻中幾乎沒有留下,正在被遺忘。
但是,作為外國人居留地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築地明石町,這也是教會的用地。
這樣的人住在這裡是非常意外的,不是很有意思嗎?

像這樣,在中央區內還沉睡著有趣的人物傳。
今後也像挖煤炭一樣,我想“開採”人物傳。

 

 

去來東京府15區的遺跡

明天見 2018年12月11日09:00

1878年,以皇居所在的曲子町區為起點

順時針寫一個“の”字

曲子町、神田、日本橋、京橋、芝、麻布、赤坂、四谷
規定了牛込、小石川、本鄉、下谷、淺草、本所、深川等15個區。

1947年3月15日,日本橋區和京橋區合併,有現在的中央區。


京橋月島郵局400.jpg

 京橋月島郵局的局名是東京府京橋區的遺跡吧。

風景印是《月島西仲通商店街和文字燒的赫拉》

風景印400.jpg

 <風景印:2018年8月攝影>

街道上從大正到昭和的建築保留了很多,另一方面也有像雨後的竹筍那樣高層建築林立的一面。在除了文字燒之外還有很多樂趣的月島地區悠閒地散步吧

怎麼樣?請找找不易流行。

◆京橋月島郵局
 東京都中央區月島4-1-14

◆其他風景印
中央築地郵局 ※遷移到豐洲
銀座美雪通郵局

 

 

島?島?

[wienerhorn] 2018年12月6日12:00

松島神社和松島神社.jpg松島神社是“日本橋七福神”之一,位於日本橋人形町,供奉著大國神。據中央區的百科記載,“創建當時,周邊是入江的小島,島內松樹繁茂,所以得名”。
但是,鳥居上寫著“鬆嶋神社”,“島”“島”哪個正確呢?我就這麼想了。
在尋找有沒有使用“島”的資料的時候,發現了!東京都中央區教育委員會“中央區沿革圖集(日本橋篇)”上刊登了1744年(寬保4年)製作的“寬保沽券圖”,並記載了“松島町”的地名。
從由來來看,雖然是“島”,但也有使用過“島”,這樣理解就可以了嗎。
看古地圖真有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