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
【隅田的煙花】
2019年1月31日12:00
今天去了銀座西克斯的屋頂。
走完銀座大街的人群後,來到這裡一看,心情稍微平靜了一點。在屋頂上悠閒地周遊,尋找東京塔和天空樹也不錯。但是還有其他想看的東西。那是銀座的街道。其中最好的應該是4丁目十字路口方向吧。
![s_hanabi_68-1.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1/30/s_hanabi_68-1.jpg)
和光的鐘樓真是太好了。但是銀座的街道,給人的印象是比想象中還要笨蛋啊。
在銀座西克斯建造之前,這個地方的是松坂屋銀座店。從松坂屋來的戰前風景,是這樣的感覺(昭和8年(1933年)左右)。
![s_hanabi_68-2rv.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1/30/s_hanabi_68-2.jpg)
與現在相比,這是關東大地震10年後的銀座。建在4丁目十字路口的和光當時被稱為服部鐘錶店。右邊的對面是銀座三越,服部鐘錶店對面看到的是教文館。
調查了歷史,這三個是在以下一年建造的。
昭和5年(1930年)・銀座三越
昭和7年(1932年)服部鐘錶店
昭和8年(1933年)・教文館
如果能一點一點地追溯到過去的話,建築物應該會按照新的順序消失。這次我想稍微改變一下主意,穿越到過去,帶您去銀座大街的時間旅行。
首先,稍微追溯一下,有一座丟失了的大樓。知道嗎?
![s_hanabi_68-3.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1/30/s_hanabi_68-3.jpg)
正如歷史所示,教文館已經消失了。因為有服部鐘錶店,所以是教文館建前一年的昭和7(1932)年左右的風景。
教文館的設計者是安東尼·雷蒙德。在銀座的街道上,建了幾座他設計的建築物,據說現在的松坂屋也有他設計的時代。
另一方面,服部鐘錶店。這座鐘塔是第二代,第一代鐘塔是在明治27年(1894年)建造的。為了改建,第一代被拆除後遭遇了關東大地震,震災9年後,這第二代建成了。
再追溯一下。這是昭和4(1929)年左右的4丁目十字路口。
![s_hanabi_68-4rv.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1/30/s_hanabi_68-4.jpg)
服部鐘錶店的建築不見了。因為對面立著起重機,所以三越正在建造中。對面是山口銀行,對面看到的大大樓是百貨店松屋銀座。我知道松屋當時已經營業了。
再往前走吧。
![s_hanabi_68-5rv.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1/30/s_hanabi_68-5.jpg)
於是服部鐘錶店的地方出現了低層巴拉克風格的建築物。這是昭和初年的風景。據說這個低層建築是震災後建造的,三越入住後暫時營業。之後三越在對面的地方開始建設大樓,在昭和5年(1930)的帝都復興祭之後,作為大規模百貨店開始了現在的銀座三越。
進一步追溯,試著接近震災的一年。於是松屋的大樓就變成了鋼骨。
![s_hanabi_68-6.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1/30/s_hanabi_68-6.jpg)
照片的最下面好像拍到了松坂屋大樓的鋼骨的影子,所以好像是松屋、松坂屋的大樓都是鋼骨的時代。從歷史上看,各自的開業都是
大正13年(1924年)12月1日・松坂屋
大正14年(1925年)5月1日・松屋
因此,就是1924年左右的風景。說起1924年,那就是關東大地震發生的第二年,在這個風景中也能隨處看到重建建築物的樣子。
正如您所看到的,現在的銀座西克斯的屋頂是關東大地震後一直眺望銀座街道復興的地方。
松坂屋是在銀座首次開業的大型百貨店。當時,銀座6丁目叫尾張町,建造大樓的是國光生命保險。在上層國光生命營業,下層有松坂屋開了一家店。
雖然現在無法相信,但是作為能夠全館雙腳入場的第一家百貨店,引起了話題。也有熱鬧的屋頂動物園,從附近的車站出來的黃色接送巴士,根據松坂屋的開業,銀座從高級志向的街道變成了普通大眾也能享受的街道。
另一方面,松屋銀座怎麼樣呢?因為看不太遠了,所以我去空中看看。
![s_hanabi_68-8.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1/30/s_hanabi_68-8.jpg)
飄揚的旗幟是由鬆和鶴設計的松屋標誌,下面看到的是銀座大街。這裡是完成後的松屋屋頂。從銀座3丁目眺望1丁目的方向。
松屋的開業時間是松坂屋開業約半年後的大正14年(1925年)。松屋本身是明治2年(1869年)在橫濱作為鶴屋創業的,今年正值創業150周年。這座8層建築由人壽保險公司開始建設。但是中途松屋決定入住下層,由於設計變更,造成了很大的通風。即使在鋼骨的狀態下遭受地震的襲擊,20個月後也會開店。
![s_hanabi_68-9rv.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1/30/s_hanabi_68-9.jpg)
特別是內部裝修非常豪華,吸引了來店的很多人,引起了話題。之後和松坂屋一起,成為牽引銀座復興的重要人物。
把目光轉向銀座大街的話,可以看到斜向方向的大樓。這是大正4年(1915年)作為5層建築竣工的大倉組本館。建造當時是東京最高層的大樓。
![s_hanabi_68-10rv.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1/30/s_hanabi_68-10.jpg)
正如從建造的那一年就知道的那樣,這座大樓度過了關東大地震。說起大倉組本館,在點燃電弧燈的第一代建築的時候也很有名,這是40多年前的事了。照片是第二代建築,昭和初期的風景。現在有卡地亞的OkuraHouse是第四代。
讓人在意的是,銀座大街對面的“拐角處”的大廈群。總覺得讓人感受到大正浪漫,氛圍很好的街道在擴大。一定是一個很棒的城市。
在大倉組本館的屋頂上移動,稍微靠近一下吧。
左側的“咚喀裡屋頂”和右側的“圓形圓頂”高個子的大樓令人印象深刻。昭和初年。
試著在這個地方進入大正時代。這是大正14年(1925年)左右,拐角處前面的街道。
沒?有什麼變化了。
東加裡屋頂變成了圓形圓頂。大正時代好像不是咚嘎的屋頂。 這個拐角前面的街道是現在的京橋,當時是名為“南傳馬町”的町名。拐角處流淌著京橋川,上面應該架著“京橋”。在震災只過了幾年的這個時候,大型大樓林立的街道,取得了怎樣的發展呢。
這次就到此為止。銀座大街的穿越時空和空中散步。怎麼樣?從下一次開始,我想按時代順序介紹一下這個“拐角處”的街道。是《京橋物語》的序曲。
(參考文獻等將匯總在Epilog中進行記載)
[CAM]
2019年1月30日14:00
讀了《喵我》的《所謂江戶子》這篇文章後,最後
>另外,CAM先生的《江戶子》也有詳細的記述。
/archive/2017/09/post-4591.html
感謝您在很久以前的投稿中提到了,
我將之前的帖子總結為以下內容。
>作為關西人的我,對“江戶子”這個詞或者說人種感到生理上的厭惡感,對海保青陵(1755~1817)的“江戶東西是兒童的、傻瓜的、甚的初心”(升小談)這一論產生了共鳴和同感,第一次認識到了“原來的江戶文化”。
現在,東京一極集中在不斷推進,大阪也衰退到被稱為“地方領導”為止。但是,到了明治時期首都為江戶(東京)的理由中,最大的一想到“大阪即使不是首都也能維持繁榮,但是江戶如果不是首都的話就會很寂寞”,就無法忍受今昔的念頭了。
前幾天的每日新聞的“餘祿”吧,作為宣告網球“大阪時代的到來”的導入部的記述,寫著“如果像奈良時代、鐮倉時代、江戶時代那樣把政權所在地作為時代的名字的話,豐臣秀吉在大阪城擔任政務的時代應該是“大阪時代””好了。歷史區分的“安土桃山時代”這樣的表達明顯不合理。至少應該稱之為“安土大坂時代”。這也被認為是東京歷史學會的陰謀。
據說在制定府縣製的時候,東京政府也害怕將“攝津”地區分割後一部分轉入兵庫縣。讀了司馬遼太郎的《龍馬去》後,幕府末期時期的神戶等地還沒有達到城市化的狀態。
我走在被稱為“原江戶”的現中央區區域內,在日本橋、新川等地發現了大阪、關西強大時代的痕跡,這成為了我想研究中央區歷史的開端。
[常春藤]
2019年1月30日09:00
隨著今年5月1日皇太子即位為新天皇,改換為新年號, 街頭巷尾都說:“平成最後的...”這個時候經常聽到這樣的話,
你知道中央區有幾個年號和名字的街道嗎?
今天,在這樣的“帶有年號的街道”中,通過中央區內的東西 我想分成兩次,以從平成開始追溯的形式介紹一下。
■其1“平成通”
![sbt_1901_01.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9/01/sbt_1901_01-thumb-400xauto-70503.jpg) 日本橋兜町2號(鎧甲橋南詰)到築地2丁目15號(與晴海大道的十字路口) 是在新大橋大道西側並行的街道。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成為“平成通”的名字。...。 (希望有人能詳細的特派員解說!)
![sbt_1901_03.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9/01/sbt_1901_03-thumb-400xauto-70505.jpg) 在始點附近的兜町茅場町,有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張照片)和 除了攝社日枝神社之外,讓人想起高度經濟成長期的情景。 辦公大樓(第2張照片)林立著。 要說哪一個的話,雖然也有“昭和”的味道,但是 跨越了平成時代,區域的再開發開始了。 感覺到時代的潮流。
![sbt_1901_04.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9/01/sbt_1901_04-thumb-400xauto-70506.jpg) 終點附近的築地也是東京都選定歷史建築。 有“宮川食鳥雞蛋”的建築物(1929年建造)。 除此之外,沿途還有新富座跡、桂川甫周宅邸跡等史跡, 雖說是“平成”,但卻是一條擁有各種各樣時代的街道。
■2「昭和通」 連結新橋(港區新橋1)至大關橫丁(台東區根岸5) 寬闊的街道,包括中央區內的新橋~上野之間是 在中央路東側並行行駛。
剛才的平成大道也是夾著首都高速公路並行的呢。
![sbt_1901_05.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9/01/sbt_1901_05-thumb-400xauto-70508.jpg) 這條道路是在1923年(大正12年)發生的關東大地震之後, 這是作為復興都市計畫的亮點而建造的象徵之路。 1931年(昭和6年)和年號剛剛改為昭和時代的時機 因為完成了,所以被命名為“昭和通”。 正是象徵昭和這個新時代的街道。
其寬幅(44米),設置了大量的街道樹帶和人行道。 這也是作為公園街道計畫的遺跡。 (順便說一下,當初的構想是以108米的寬度計畫的。 竟然是現在的寬度的一倍以上!) 在圖書館試著尋找舊照片,完成的當時是上下車道之間 好像設置了兩排的林蔭樹和人行道。(一部分作為停車場 好像使用過......)
![sbt_1901_06.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9/01/sbt_1901_06-thumb-400xauto-70507.jpg) 現在的樣子是單程3車道以上的區間,地下是通過交通專用的地下道。 從那裡連結的地下停車場,江戶橋以北的頭頂上是首都高速公路的高架... 作為市中心的大動脈,將大量的汽車交通進行銷售,重視功能方面的構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象徵昭和,特別是戰後時代的道路。
現在只是車上很多,就好像沒有殺風景、看點...... 這條昭和大道,沿途有日本橋郵局(郵政發祥地),還有市由來碑, 像狩野畫塾遺址等歷史遺跡和日本橋鑽石大廈(舊江戶橋倉庫大樓)一樣 除了有著名的建築物外,還有 日本橋本町被稱為小津史料館、大和Sankyo藥博物館。 也有景點。
無論是平成大道還是昭和大道,以大道的視點分開走的話, 又有不同的趣味啊!
那麼,下次我想追溯到大正時代。 “沒有大正大街啊!?”我想應該也有人會這麼想吧 事實上,追溯過去,中央區內也有“大正大道”。 敬請期待!
[喵我]
2019年1月29日09:00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virgo.gif) “喂,說到江戶人,說的是什麼氣質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sign02.gif) 呢?”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wink.gif) “那個啊,那個啊,沒有隔夜的錢,純粹的江戶的拔蝦之類的吧?”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virgo.gif) “對了,山東京傳先生還定義了其他的以きとはり為本領的幾個呢。還有,“在草坪上出生,在神田長大”之類的話也會說吧。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delicious.gif) “啊,說吧。神田是象徵江戶的町人地,神田子像江戶人的代名詞一樣說吧。”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virgo.gif) “那麼,說到江戶的中心,就可以舉出日本橋,為什麼神田會代表江戶呢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sign02.gif) ?”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coldsweats02.gif) “誒......。嗯,江戶原本是隅田川等流入的“江之戶”中形成的湊,原本是指江戶橋和日本橋周邊的事情吧”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virgo.gif) “啊,你很熟悉啊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heart04.gif) 。是的。在“江戶方位安見圖”上寫著“從這裡開始北是神田,南是江戶”,嚴格來說江戶和神田是分開的。那麼,為什麼神田子會成為江戶人的代名詞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sign02.gif)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sign02.gif) 呢?”
******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coldsweats02.gif) 《......誒?》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virgo.gif) “答案是‘沒有被僱傭’!!!"」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shock.gif) “誒???』
・・・你說高速公路毀壞了日本橋的景觀。
*********(我覺得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其中一個就是****************************************************。
日本橋位於江戶城正面的常盤橋門前,是以上方為首的全國物資聚集的地區。 另外,以金座為首,具備金融中心的功能,是像本町的名字一樣作為城下町的中心而建造的地區。
這裡有以伊勢、近江、京都等為總店的上方商人開設了大店。這個江戶分店,也就是江戶店是徹底賺錢的地方,店員是從上方的總店帶來的,所以在江戶沒有錄用當地。
“不用隔夜的錢”這樣的人沒有打招呼。他們為了得到工作,只能在離日本橋稍遠的神田做一年季奉公,成為一名合格的工匠或商人。 (將此表現為“沒有被大店僱傭”)
神田橋門外的町人不得不在武士和大店的店員的包圍下,製作出能和他們共生的獨特風氣=神田子。
(參考文獻:東京人《從江戶延續至今的町人地》(2016年10月號)
**************************
![karuta.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1/27/karuta.jpg) (照片中,比起日本橋歌留多,更選擇與江戶人有關係的照片。)
![kanda.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1/27/kanda.jpg) (另外,新年熱鬧非凡的神田明神(因為江戶人是指出生於山王權現和神田明神氏子地區的人)
另外,CAM先生的《江戶子》也有詳細的記述。
/archive/2017/09/post-4591.html
[Silver Fox 007]
2019年1月27日18:00
中央區作為水運之街有著悠久的歷史。我想現在大部分的運河都被填埋了,橋大多是道路的一部分。從東京捷運日比谷線築地站向聖路加國際大學方向前進的聖路加大道上,也留下了這樣的橋的名字。這是在填埋築地川的公園上的曉橋。
前幾天,經過曉橋的時候,在進行公園翻修工程的一側的牆面(本願寺的方向)發現了這樣的浮雕! 到現在為止完全沒有注意到就過去了。是為了施工整理了栽種的嗎?還是不想看就看不到呢?
![20190121居留地浮雕.jpe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9/01/20190121%E5%B1%85%E7%95%99%E5%9C%B0%E3%81%AE%E3%83%AC%E3%83%AA%E3%83%BC%E3%83%95-thumb-300xauto-70407.jpeg)
上面的照片是“築地居留地(現在的明石町)”的銘牌,是1894年加迪納畫。這幅畫的原來是藏在立教大學(參照NPO法人築地居留地研究會發行的築地外國人居留地歷史地圖)。右邊的照片(設置在築地站附近)是“築地海軍省於操練場氣球御試之圖(現在的築地五丁目)”,資料提供的馬普羅電工美術館。都刻有中央區土木部公園綠地課,但是沒有設置的日期。
對不起,照片給了我,請一定要去散步,看看。
居留地的圖是背著這個浮雕看聖路加國際大學禮拜堂方向的鳥瞰圖,和現在完全不同的建築物。海軍省的圖是面對浮雕左手對面,築地市場方向的海軍省發生的吧。
沿著施工中的柵欄
轉到本願寺那邊就會發現
40年前這一帶的照片
展示著。
現在的情況是......
![20190121現在的明石町.jpeg的縮略圖圖像](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9/01/20190121%E4%BB%8A%E3%81%AE%E6%98%8E%E7%9F%B3%E7%94%BA-thumb-200xauto-70408.jpeg)
40年前聖路加國際大學(當時是醫院)很顯眼呢。
哎呀!是嗎! 本願寺一側的街道應該也在橋上。
我忽略了橋名。一定要看!
[佃之うさこ]
2019年1月26日18:00
前幾天,因為幸運的緣分,可以參拜平時不公開的銀座稻荷神社。希望大家也能看到神社的樣子。
銀座稻荷神社正如“中央區知識百科”所說的那樣,從江戶時代開始作為銀座的稻荷先生,在防火、防盜、生意興隆上聚集了信仰。現在,由於土地開發的推進,被供奉在銀座2丁目的銀座越後屋大樓的屋頂上。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舉辦的AUTUMN GINZA銀座八丁神社巡遊蓋章比賽也不能參拜屋頂。
屋頂上只有稻荷先生靜靜地坐鎮著。
從石造的樣子可以看出時間的流逝。
左邊的狐狸是小狐狸,右邊的狐狸是寶珠。
江戶時代這個稻荷先生所在的街道被稱為“觀世新道”,有能的觀世流的宅邸。看了江戶末期的地圖,特別標記為蝗蟲和紅色。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是雙手合十在路上的路過吧。這是一次將江戶人們的心情與小可愛的狐狸重疊想象的珍貴體驗。
|
鏈接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