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
[CAM]
2017年10月15日18:00
首先,我說了人形町附近的說明板上沒有同時記載英語說明,但是在區內相當數量的說明板上,好像變成了英語標記的東西。例如,設置在晴海的“日本萬國博覽會事務局棟跡”、佃的“海水館跡”中等。
“海水館遺址”說明板顯示為2009年(2009年)3月,是8年以上前設置的。(《知識百科》的《區民史跡》部分列舉的照片明確是在沒有英語並記時拍攝的,但在2017年10月發行的最新版中,終於換成了最新的照片)。
用英語說明的時候,例如,中央區的大部分是填海造地(rehokuedland)等,其中也有包含多個R和L的情況,光靠口頭來說到底能不能溝通是不清的。雖然我在努力儘可能地重複同意詞,但是例如,根據字典,“request”是指大海,“fill up”是指填埋池塘、河流等的意思,所以很有可能成為誤譯。
為了避免誤解,不僅僅是口頭交流,而是一邊用英語說明,一邊口頭說要點,我覺得這樣的模式比較好。
我在某個亞洲國家,司機太會飛,所以說“Safety First”的時候,會以僵硬的表情回頭,不由得說“不是很危險嗎!”我差點叫過。後來想起來,“Safety First”這個詞很臭和製英語,總覺得“First”好像聽說“Fast”(快)。如果被說成是“Safety Fast”的話,當然會嚇一跳。
像這樣,光靠口頭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誤解。包括這個意思在內,區內的說明板應該儘早改成英語並記的。
“海水館遺址”說明板
![IMG_1334.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7/10/12/IMG_1334.JPG)
[CAM]
2017年10月12日16:00
2017年10月11日的日本經濟新聞地方經濟方面(東京),作為中央區接受外國遊客的體制整備的例子,報導了設置“日本橋資訊”(觀光諮詢所)的事。另外,中央區為了能安心享受街道漫步的樂趣,增設了外語標記的指示牌,充實了網路環境等,提高了代表東京的觀光地的魅力,增加了遊客。據該報導,在東京都內旅行的48%的訪日遊客訪問了銀座,37%的遊客訪問了日本橋(包括東京站周邊和丸之內)(東京都16年的調查)。
雖然說是“增設外語標記的指示牌”,但是在外語標記的時候,不僅需要日語的羅馬字化,還需要表示其內容的英語部分。在現狀下,也可以看到只停留在羅馬字化的標誌。例如,不僅僅是表示“Amazakeyokocho”,之後還應該加上“Alley”、“Street”等。僅僅是地名的羅馬字化,無法理解日語的外國人,完全不知道其表示“內容”。
這個地名的英語記載是很重要的,我自己在以俄羅斯為首的俄語圈內獨自移動的時候,因為街道的街道表示連發音都不會,所以即使迷路快要在約定的時間發送,也不能聯繫自己的現在的地方,有過很困擾的經歷(當時在海外)不是能使用手機的情況)。那是在莫斯科市內的經驗,在街上撿到的計程車中途被下車了,街上英語幾乎不通,在被抓住的年輕人的幫助下,在捷運好不容易走到了目的地,對方說你是個勇敢的男人。蘇聯解體後已經10年左右了,莫斯科的普通計程車臭名昭著,即使稍微貴一點,也不能乘坐在飯店申請的計程車以外的地方。
另外,在“10月8日歡迎中央入境旅行”的調查中,試著在人形町周邊走一走,在街上相當數量的說明版上,只用日語說明沒有同時記載英語說明,對此我很不滿。我確認的是,除了區教育委員會設置的招牌以外,還有兩個機關人偶的英語說明。
日本橋資訊
![IMG_1257.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7/10/11/IMG_1257.JPG)
[CAM]
2017年10月8日18:00
讀了有幾個人寫著“壽喜屋筷子次郎”的壽司店,我重新審視了持有的相關資料。
![IMG_1263.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7/09/28/IMG_1263.JPG)
![IMG_1264.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7/09/28/IMG_1264.JPG)
名為“JISRO DREAMS OF SUSHI”的DVD是2011年制作的(聲音是日語、英語字幕)。《日式牛肉火鍋次郎當季》這本書是1997年單行本,文庫版是2001年發行的。我不喜歡工匠、藝人、體育人士等巧妙的講解、吸取教訓,但是這個DVD卻感覺不到那種厭惡。
像我這樣的窮人,不能進一次3萬日圓以上的高級壽司店,也完全沒有進去的意思,但是只看店的位置和外觀,作為參考去參觀過。本文章並不是關於“美食資訊”,而是關於“歷史、文化”的敘述。
正如大兒子所說的那樣,這個領袖人物化的丈夫去世後,如何維持店鋪的運營是個問題吧。
[CAM]
2017年10月6日14:00
http://www.nihonbashi-tokyo.jp/enjoy/gem/201212/
>人形町日本甘酒橫丁的豆腐店“雙葉”(日本橋人形町2-4-9)。據說是在深川創業後,1948年(1948年)搬到了這裡。商品種類豐富,是一家魅力十足的店。
在充滿風情的竹筒裡的“竹豆腐”裡,有一個日本橋特有的逸聞。曾經隅田川沿岸日式酒家擁擠不堪,春天賞花,夏天放煙花,秋天放賞月的屋形船。豆腐作為供品很受歡迎,但是由於船的搖晃,很多時候都會從玻璃器皿裡飛出來,為了防止這種現象,我想到了放在竹筒裡的商品。
>名產“巨型癌”是從第三代玩心中誕生的商品。大約30年前,重疊了大小不同的癌症,在年末作為“供品癌”出售的時候,被評價為“好吃”,作為全年的商品出售了。在家裡煮的時候,訣竅是在調味之前煮過。連結起來的大和芋頭蓬鬆膨脹,味道變得容易。“接下來的季節,豆腐很適合火鍋和關東煮哦”。
一定要來看看,購買幾種豆腐,盡情享受大豆的美味吧。
![IMG_1272.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7/10/02/IMG_1272.JPG)
![IMG_3582.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7/10/02/IMG_3582.JPG)
[CAM]
2017年10月6日14:00
“人形市”開始了。今年是第12次,今年是10月5日(星期四)、6日(星期五)、7日(星期六)3天。結束後,10月8日(星期日)是“天天祭”。此外,10月28日(週六)還將舉辦“快樂萬聖節拉力賽2017”,在人形町,快樂的企劃將陸續展開。 以下是“人形市”10月5日傍晚的景象。
![IMG_1311.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7/10/06/IMG_1311.JPG)
捷運站出口附近
![IMG_1319.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7/10/06/IMG_1319.JPG)
機關人偶(火消)附近
![IMG_1318.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7/10/06/IMG_1318.JPG)
[CAM]
2017年10月5日12:00
http://www.nihonbashi-tokyo.jp/enjoy/gem/201201/
江戶時代,因歌舞伎、淨琉璃、木偶戲等熱鬧非凡的人形町。創業至今已經一百多年了,一直保持著傳統味道的是“人形燒本鋪板倉屋”(東京都中央區人形町2-4-2)。原本名字叫“烤饅頭”,深受前來觀看戲劇的人們的喜愛。之後,第一代根據人形町的名字命名為“人形燒”。
![IMG_1293.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7/10/01/IMG_1293.JPG)
人形燒的樣子是七福神。創業當時是全身像,現在只有臉排列著。布袋尊、弁財天、惠比壽、毘沙門、大黒天、壽老人、弁財天,看不到福祿壽的臉。“我們家的人偶燒是6個神。第四代藤井雄太先生說:“我們會配合客人的笑容成為七福神。”
店裡從1個開始銷售,也可以吃剛烤好的。從脆脆的香噴噴的皮中,柔軟而鬆軟的餡兒露出臉,獨特的美味。口感的對比令人吃驚。正如四代人所說的“第二天的味道也很好哦”一樣,放一天的話皮和餡就會變得濕潤,這又能享受到溫柔的味道。
自創業以來,一直守護著手燒,對食材也進行了斟酌。細細的麵團,在蛋黃裡加入砂糖和蜂蜜等,讓其睡一晚,第二天早上,將蛋白和面粉混合在一起完成。“讓孩子睡一晚,砂糖粗的粒子就會變軟”。餡是由十勝產的紅豆和紫羅蘭品種的紅豆混合而成的。除此之外,還有沒有餡的“戰時燒”,以及因為住在清流中而模仿被認為是清爽可喜的魚的鯰魚的點心等。
人偶町誕生的人形燒。請您一邊欣賞七福神的臉一邊欣賞。
|
鏈接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