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
[Hanes]
2018年5月26日14:00
你好!我是新人特派員Hanes。![](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confident.gif)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clover.gif) 這次是和上次一樣,在中央區外可以了解區歷史的郊遊系列。 第2彈的舞台是長崎市的格拉巴園。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在那裡意外遇到的與中央區有關的東西。
恕我直言,這次聚焦的淵源是什麼...這裡! 照片上寫著答案,被稱為“自動電話”![](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telephone.gif) 和現代的電話亭不同,時尚又西洋式![](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shine.gif)
![IMG_8992.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8/05/IMG_8992-thumb-autox667-56686.jpg)
一瞬間,“這不是只有長崎才有的西方影響很深的景象嗎?”雖然這麼想,但是 仔細一看, “1900年在東京京橋畔復原了我國最初設置的東西。” 不是寫著嗎?![](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lovely.gif)
![IMG_8993.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8/05/IMG_8993-thumb-500xauto-56689.jpg)
我很在意,試著找了當時的照片,有過! 佇立在沒有高層建築的京橋上的有趣的自動電話亭![](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notes.gif)
![Automatic.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8/05/Automatic-thumb-500x288-56691.jpg) (通訊綜合博物館收藏)
當時的電話機直接翻譯了在美國使用的名稱“自動電話” 雖然被命名為“自動電話”,但和公用電話是一樣的。 1通話時的市內通話費(15錢)2年後下降到5錢的地方,利用者增加,普及!
順便說一下,1902年開始普及。在中央區資生堂PARLOUR開放![](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cake.gif) 當時的理髮費和1通話時的通話費一樣是5錢,而帕勒的冰淇淋蘇打水1杯25錢。 您可以再次確認這是非常昂貴的飲料![](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coldsweats02.gif)
回顧一下話題,在這裡簡單地回顧一下公用電話的歷史![](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recycle.gif) ------------------------------------------------------------------------------------------------------------------------ 1900年9月之前只有電信分局和郵局內的公用電話,上野新橋兩站 設置在廠內。 1990年10月第一個室外公用電話亭設置在京橋腳下。 (之後的詳情請看NTT西日本的“公共電話的更換”。) -----------------------------------------------------------------------------------------------------------------------
日本第一座常設手扶梯被設置在三越日本橋新館 我是在學習中央區觀光檢定的時候才知道的, 公用電話第一次進入街頭也是在中央區吧![](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shine.gif)
雖然是復原,但是為了紀念試著進入自動電話亭內 拉著熟悉箱子的把手,就會
![IMG_8995.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8/05/IMG_8995-thumb-autox667-56693.jpg)
內部和現代的沒有太大變化。 因為不像現代的東西那樣從上到下透明,所以視野稍微受到限制,但是 我感受到了剛引進的自動電話打電話的人的心情。![](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confident.gif)
![IMG_8996.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assets_c/2018/05/IMG_8996-thumb-autox667-56703.jpg)
與廣島市、長崎市通過兩篇報導發送了郊遊系列, 在區外能發現的中央區的魅力和關聯史一定還有很多。 在目的地尋找有關中央區的歷史遺跡也很有趣哦![](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note.gif)
[みど]
2018年4月17日14:00
在東京都內開車行駛的話,“明治路”“昭和通”“江戶通” 經常看到嚮導。在那裡突然產生了疑問。 這樣的話,也有“平成通”“大正通”吧。 在網上查了一下,“平成通”是中央區的區道的愛稱, 表示從晴海大道(築地2丁目)到鎧甲橋(日本橋兜町)的街道 是的。正好是貫穿八丁堀的樣子。 因為和昭和大街並行,所以可能單純地變成了平成大街。
以前都電曾在這附近行駛過,所以也被稱為“電車大街” 好像也有被稱呼的時候。 實際去一看,道路是兩側兩條車道,車的交通量很多,但是 走路的人意外地少。
那麼“大正通”,現在的“靖國大道”直到戰前為止都是“大正通” 據說被稱為“”。
因此,明治路雖然沒有通過中央區,但是 有江戶、大正、昭和、平成的街道。 不是意外地不為人知嗎? 順便說一下,中央區道路的愛稱涉及98條線路。
![s-street.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8/04/15/s-street.jpg)
[GPP]
2018年4月11日12:00
在日比谷公園發現了“京橋的欄杆柱”。(地點:日比谷公園霞門附近。 從日比谷野音走過去就到了。)
![02.pn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8/04/09/02.png)
![01.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8/04/07/01.jpg)
這是1875年(1875年)建造的京橋的欄杆柱。 據說在1922年(1922年)的更換時,轉移到了日比谷公園。
因為不是柱子,所以沒有雕刻橋名“京橋”。
另一方面,寫著橋名的“親柱”保存在中央區京橋附近。
比較照片的話,果然還是有統一感啊。
(上圖:日比谷公園的欄杆下圖:京橋附近的母柱)
![03.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8/04/10/03.jpg)
[喵我]
2018年3月9日18:00
適合稱為馬拉松慶典的東京馬拉松也順利結束了。
![帕克曼.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8/03/04/%E3%83%91%E3%83%83%E3%82%AF%E3%83%9E%E3%83%B3.jpg)
(東京馬拉松結束後的報紙廣告是犒勞以帕克曼為主題的跑壘員的。觀光特派員不可能忽視正中央“日本橋”閃耀的光芒。)
我自己這次非常感謝第一次跑步,在東京正中央行駛的路線布局、沿路的應援、豪華的招待選手、Expo的規模、志願者們的接待、供水的易懂性......無論哪一個都是其他無法追隨的精彩大會。
我覺得跑壘員為了保溫而穿的衣服在沿途的箱子裡回收,再利用等新的搭配也非常好。![](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scissors.gif)
在那個精彩的大會上,我自己的跑步是......![](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shoe.gif)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shoe.gif) ![](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mt-static/plugins/InsertIcon/images/shoe.gif)
這次我瞄準了2個小時左右(全程馬拉松比賽結束3個小時叫做副三)跑了。這是時速14.1km,1公里4分13秒左右持續跑。
從最初的號炮開始暫時下行的基調。“在這裡飛過多的話之後會來腳,所以要控制眼睛”這是理論,但是飛起來也很擁擠,怎麼也進不去。可能是稍微排隊的位置太後了吧,周圍的步調很慢,即使拔了也要花1公里4分50秒左右。“......要把這個遲到卷起來很辛苦啊”很早就露出了弱音 。
從中途恢復到了1公里4分14秒左右,但是這樣下去最初的遲到是無法恢復的。話雖如此,考慮到後半段的情況,再飛出去是很危險的。腳很重的狀態持續下去。我也想回應沿途的應援,但是很少有做那個的餘地。
從超過30公里的時候開始,明顯變慢的跑壘員也增加了。雖然一點點地拔出,但是我自己左的小腿和左腳的手指開始抽筋。如何跑才能抽動腳,一邊尋找位置一邊行駛。 在最後一個圓圈內,大腿後面抽筋,停止了。在最華麗的地方有點害羞的狀態......(汗)。
就這樣,3小時9分就到達終點了。
雖然比目標晚了10分鐘左右,但是在終點對志願者說:“恭喜!”收到獎牌的時候,總覺得很感激,流下了眼淚。因為有這個,也許下次也會報名吧。(各位志願者,真的非常感謝)
那麼,東京馬拉松也是一個盛大的觀光宣傳場所。僅僅是收到的許多小冊子的一部分,就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光是追蹤這些小冊子的內容就要花一年左右的時間了吧。
![隅田川.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8/03/04/%E9%9A%85%E7%94%B0%E5%B7%9D.jpg)
(就跑步而言, 隅田川的小冊子是 帶您去中央區的最佳路線。
但是,這個課程的布局和我最初提到的部落格的課程很相似。 那麼精彩的路線啊)
【隅田的煙花】
2018年3月5日12:00
首都高速·晴海線的豐洲~晴海之間,3月10日(星期六)開通。前幾天,有一個名為“晴海線SkyWalk”的首都高速主辦的步行活動,我在通車前的高速公路上走了過來。
首都高速10號晴海線。這條路是從灣岸線分岔的高速公路,大約9年前,從灣岸線的東雲連結口到江東區的豐洲出入口已經開通了。通過這次開通,到豐洲的道路將進一步延長,穿過晴海運河,連結到中央區晴海碼頭。
![s_hanabi57-2.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8/03/02/s_hanabi57-2.jpg)
(根據首都高速公路的主頁)
在首都高速,在新道路開通之前,經常會舉辦步行活動。因為一旦開通就不能走路了,所以我經常參加這個能體驗到寶貴的活動。
從新建成的晴海出入口附近,來到陽光照射的新道路上,終於往返1.8km的步行開始了。
沿著筆直的單道一車道的路走,在非常緩慢的上坡上,可以緩慢地走。最重要的是有解放感,感覺能走得很舒服。
就這樣,一邊緩慢地往豐洲方向走,一邊渡河。
有解放感的原因是沒有建造高個子的路燈也是一個原因。每隔幾米設置的路燈,會從較低的位置照亮路面吧。
![s_hanabi57-4.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8/03/02/s_hanabi57-4.jpg)
隨著腳的推進,江東區豐洲的“LaLaport”方向的大樓群在橋的左側看到了。雖然是近年來開發的街道,但是從景觀上來說,也感覺到了非常整齊的街道。
![s_hanabi57-5.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8/03/02/s_hanabi57-5.jpg)
稍微回頭一看,有復古的橋和屋形船。仔細尋找近代風景中的話,就可以知道這樣刻有歲月的風景被掩埋了。
沿著筆直的道路走,穿過運河,然後到達了在高架上行駛的“百合海鷗”路線的上空。首都高晴海線必須跨越百合海鷗的高架上,所以是更高的高架道路。
![s_hanabi57-7.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8/03/02/s_hanabi57-7.jpg)
這個“百合海鷗”在外國遊客中很受歡迎。據說這輛無人駕駛的交通工具和至今為止腦海中描繪的未來都市的交通工具重疊在了一起。
那麼,這個百合海鷗的上空是今天步行的折回點。
在這裡,回顧一下現在來的路,從高處看中央區晴海的方向。於是,令人心情舒暢的風景就在眼前展開了。
這個風景也許是有意義的。
2年後即將開幕的東京奧運會。
晴海碼頭有選手村,這附近有很多比賽。那個時候,不僅僅是選手,各國的媒體,很多遊客都聚集在這個海灣地區,“TOKYO”這一未來都市的街道向全世界發出了資訊。
從羽田機場和成田機場前往晴海的選手村,大概要使用海灣線吧。從東雲連結處拐彎,登上緩慢的坡道,過了百合海鷗的地方,從高處可以看到目的地。
到選手村為止“還有一點”。展現在眼前的是中央區晴海的未來都市。
東京是以中央區晴海的風景來迎接全世界的人們。
我覺得很不錯,但是從國外來的來訪者走下這個坡的時候,能感覺到“TOKYO”這個街道,有點期待。
前往中央區的自由路。
右邊可見的天空樹。
左邊是彩虹橋。
這條路不輸給優敏之歌的情景,簡直就像跑道一樣的下坡路。
著陸後向左拐,馬上就是選手村。
一直走的話,就是日本技術的勝哄橋、亞洲的築地、歌舞伎座的文化建築、銀座四丁目的高級街。然後繼續到東京的正中央。
以這條道路為首,在附近不斷建成,未來的東京。
首都高速晴海線是通往未來東京的道路。
距離東京奧運會還有2年。
我們期待著它能順利進行準備,成為一個被世界稱讚的美好未來城市。
【隅田的煙花】
2018年2月16日09:00
今年持續寒冷的天氣。東京也飄過好幾次雪。據說1月22日的雪是時隔4年的大雪,電視上放映出了不習慣雪的東京人和進退兩難的車的身影。
我記得那4年前的大雪也很嚴重。那個時候,我拍了很冷的照片。
![s_hanabi56-1.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8/02/14/s_hanabi56-1.jpg)
2014年2月15日。這一天是第6屆中央區觀光檢定日。第一次接受檢查結束後的我,想從遠處眺望隅田川上架設的清洲橋的雪風景,所以在中央區的對岸、江東區的隅田川陽臺上走著。
看了這張照片,腦子裡有件事復蘇了。
前幾天,我一邊追尋著4年前的記憶,一邊在隅田川走走了。
從前一天的情人節到半夜,雪一直下著。受檢日的早上,雖然擔心積雪的量,但是我想看看隅田川的雪風景。
受檢會場為中央區水天宮前的皇家公園飯店。那個時候,住在江東區的我,決定不要坐捷運去,走在隅田川過馬路,去會場。
從江東區走到中央區的橋有很多,但是適合雪的橋果然還是清洲橋。
在關東大地震復興時架設的清洲橋。同樣是隅田川的永代橋被稱為男性,而清洲橋因其優美而被認為是女性的,被稱為“震災復興之華”、“隅田川的貴婦人”等。
銀裝素裹的清洲橋先生。想象著美麗的白無垢般的樣子,決定去這座橋。
但是,清洲橋先生的化身姿態超出了想象。就像今年流行的迪士尼電影一樣,“冰雪女王”。
來到橋的旁邊一看,冰雪女王用堆積的雪把排水口的孔浸在冰裡,把長橋的人行道變成了冰的水窪。深度在20釐米以上,大概持續了80米左右。
冰雪女王像城門一樣聳立著。不僅要接受檢查,還要去中央區也很難,是第一關門。我會猶豫過好幾次,放棄接受檢查,也會考慮回去。
時間漸漸逼近了。
各種各樣的想法交錯了,“已經過去了!”。我決定踏上通往中央區的道路。
渡御神的冰之湖是來自冰雪女王的情人節。一邊屏住呼吸,一邊向著橋對面的世界前進。
考試是在腳凍住的情況下接受檢查的。我不太記得,但我記得空位很多。
那個時候的冰之路雖然很辛苦,但是現在回想起來,是非常留在心中的禮物。
考試結束後,抓住了可以成為特派員的感覺,也許是為了報告,從遠處眺望了清洲橋。那張冷酷的照片,是一張能讓人復蘇當時想法的照片。
那麼,有著這樣回憶的清洲橋先生,現在正在重新顏色。這是將裝飾橋的裝飾性高的照明器具換成建設當時設計的工程。
![s_hanabi56-4.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8/02/14/s_hanabi56-4.jpg)
現在的裝飾照明也很適合。我覺得采用曲線的設計,被認為是很好的考慮。不知不覺就變成了這個設計,光看以前的照片,30~40年左右一直被裝飾著這個裝飾。
![s_hanabi56-5.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8/02/14/s_hanabi56-5.jpg)
但是,清洲橋是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遺產的吊橋,是其設計思想受到好評的橋。
從建設初期開始,與強有力的男性永代橋相比,是以女性為印象設計的土木遺產。
因此,這次的工程,可以回到基於那個設計思想的姿態上。永代橋也進行了同樣的顏色調整。
![s_hanabi56-6.jpg](https://tw.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8/02/14/s_hanabi56-6.jpg)
(這次改變設計的一部分。在清洲橋的橋墩上
這個設計的照明以紀念碑的形式保留著。)
由於關東大地震的復興,隅田川架設了很多橋。但是那個設計並不是一個一樣的。
在這些橋中,花費最多的是清洲橋先生。據說女性要花錢,但在橋上也是一樣的。
當時是模仿德國科隆的大吊橋建造的,橋被建造的時候,從現在的江東區·小名木川的萬年橋附近可以看到的橋的景色,被稱讚為“科隆的景色”,彷彿感受到了在歐洲的氛圍。
竣工於昭和3年(1928年)3月。再過一會兒就要迎來90周年了。
清洲橋先生回到了90年前的樣子。我很期待能見到您的身影。
|
鏈接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