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
[CAM]
2018年2月11日12:00
銀座5丁目和6丁目之間的街道被稱為“美雪大道”,這個名稱來源於明治天皇從皇居到當時築地的海軍兵學校、海軍大學的儀式的行幸和浜離宮的途中,將這條路作為行幸路,這一點比較廣我想知道。但是,關於這個是從幾點開始的名稱,我也不知道,關於這一點,因為在2月7日的朝日新聞《語言廣場》上被報導,所以介紹一下。
根據這篇報導,在1940年東京奧運會申辦(1940年也計畫舉辦世博會,但是由於戰爭激化,兩者都中止了)決定的1936年前後,有人想把東京打造成世界通用的美麗城市。畫家藤田嗣治、詩人西條八十等從法國回來的文化人們,以銀座為據點組成了巴裡會,推薦山下橋街道的美化、街燈和街道的整備,呼籲名稱也能在世界通用。
然後,在巴裡會發行的雜誌《あみ・ど・pari》1936年6月號上記載了選拔的結果,作為行幸路的“為了紀念由來,謹慎命名為‘美雪大道’”。
[CAM]
2018年1月10日18:00
今天,觀光廳發來了以下通知和研修的介紹。從1月4日開始實施修正法了吧。
東京奧運會的氣氛終於高漲起來了吧。
現在是入境熱潮,從數量上來說,來自中國、台灣、南韓的遊客占壓倒性的優勢,在東京銀座附近也能聽到華語。但是,最近,載著中國遊客的巴士停著的樣子從最盛時期開始也變少了。在奧運會上,還是有很多來自中國的遊客嗎?
改正翻譯嚮導法施行指南
1. 背景
為了整備訪日外國遊客的接收環境,在重新審視翻譯導遊資格相關的規定的同時,為了確保旅行的安全和交易的公正性,採取了設立與旅行相關的企劃和安排的所謂樂園操作員的登記制度等措施的“翻譯導遊法及旅行業法的一部分改正法律”(2017年法律第50號)於去年6月2日公佈。
2. 翻譯嚮導法的主要修改內容
(1)業務壟斷限制的廢止、名稱壟斷限制的存續
(2)全國開展地區翻譯導遊制度
(3)全國翻譯嚮導考試的考試科目的重新評估
(4)對全國翻譯嚮導有義務接受註冊研修機構進行的研修
業務獨占限制被廢止,今後即使沒有資格證的人,也可以進行有償的翻譯介紹業務。另外,由於名稱獨占限制的存續,無資格者不能自稱“全國翻譯嚮導”、“地域翻譯嚮導”以及類似的名稱。
(※關於修改法實施後的翻譯嚮導制度,請瀏覽觀光廳的主頁)
[CAM]
2017年12月19日09:00
我喜歡“山茶”的花。特別喜歡質樸的藪椿。另外,“椿”這個漢字的畫數很多,雖然有躍動感,但也有安定感,字也很喜歡。因此,我喜歡“花椿街”這個名字。我的部落格名字是從CAMellia取的。
銀座主要街道中央路的7丁目~8丁目附近交叉的街道被命名為“花椿大道”,是因為昭和初期由出雲貢獻的出雲椿(山茶)作為街道樹種植而來的。
昭和大道上的天橋有手扶梯和電梯。被稱為“心跳橋”。
從這裡開始,朝著外堀大道走,放置著拿著山茶花的小馬尾辮少女“花”的像。這是為了紀念街上鋪上御影石而設置的。
從這裡稍微往前走一點就是“銀巴裡”遺址的紀念碑(銀座7丁目9番11號)。有一塊紀念碑,上面寫著“元銀巴裡跡”。
銀巴裡從1951年到1990年12月29日在這裡,被稱為日本第一家香頌咖啡店。美輪明宏、戶川昌子、加藤登紀子、金子由香裡等人才輩出,三島由紀夫、野坂昭如、中瀨禮、吉行淳之助、寺山修司、中原淳一等人聚集在一起。12月29日是因為這家名店關門而被稱為“香頌日”。
前往外堀大道來到中央路,左手面向外堀大道,在銀座8丁目的拐角處可以看到東京銀座資生堂大樓(資生堂PARLOUR)。外牆的紅磚顏色是其特徵。右手,銀座7丁目8番10號有SHISEIDO THE GINZA,還有並木大道(銀座7丁目5番5號)有資生堂銀座總公司大樓(花椿大廳),總公司大樓屋頂上成功的稻荷神社坐鎮著(百科55頁)。花椿大道附近有3座資生堂大樓。
銀座7丁目,SHISEIDO THE GINZA的前面,有豐岩稻荷神社(百科55頁)。
朝著外堀大道,稍微往右走一點就是“壽司椿”(銀座7丁目7番6號),玄關放著一棵很大的山茶樹。很遺憾,我還沒有看過內部,但是櫃檯是木曾檜的一塊木板。
銀座7丁目7番11號有“椿屋咖啡店本館”。我也時常使用,但是內部洋溢著沉穩的古董氣氛。
對面(銀座8丁目8番1號)有一家CAMILLE FOURNET店。根據該店的網站,《Camille Fournet》於1945年由馬具工匠卡米尤·福爾奈創立,在因狩獵和鞍製作而繁榮的法國/皮卡迪地區,自1980年以來,一直為眾多品牌提供手錶帶,成為高級手錶行業不可或缺的存在。
[CAM]
2017年11月9日18:00
京橋2丁目的“中央區觀光資訊中心”,英語的介紹資料也很豐富。但是,我訪問的時候,我覺得完全看不到外國人(包括亞洲系)的身影。和日本橋腳下花廣場上的“日本橋觀光諮詢所”不同,要想在路過的時候找到的話,有點勉強,很遺憾。
在京橋附近稍微走了一下,放在“京橋的柱子”上的說明版是英文並記的,在“江戶歌舞伎發祥地”的紀念碑上也刻有英文說明。
地圖上也有英文字母。
但是,在歸途中,乘坐都巴士,看了目的地表示的英文標記,“住友
Twin Biru”“River City Nijyuichi”等,看到英語和日語羅馬字混合在一起,有點吃驚。“Biru”的“Nijyuichi”果然還是應該改成英語吧。 如果有外國人能用日語發音這樣的深思熟慮的話另當別論。
[CAM]
2017年10月15日18:00
首先,我說了人形町附近的說明板上沒有同時記載英語說明,但是在區內相當數量的說明板上,好像變成了英語標記的東西。例如,設置在晴海的“日本萬國博覽會事務局棟跡”、佃的“海水館跡”中等。
“海水館遺址”說明板顯示為2009年(2009年)3月,是8年以上前設置的。(《知識百科》的《區民史跡》部分列舉的照片明確是在沒有英語並記時拍攝的,但在2017年10月發行的最新版中,終於換成了最新的照片)。
用英語說明的時候,例如,中央區的大部分是填海造地(rehokuedland)等,其中也有包含多個R和L的情況,光靠口頭來說到底能不能溝通是不清的。雖然我在努力儘可能地重複同意詞,但是例如,根據字典,“request”是指大海,“fill up”是指填埋池塘、河流等的意思,所以很有可能成為誤譯。
為了避免誤解,不僅僅是口頭交流,而是一邊用英語說明,一邊口頭說要點,我覺得這樣的模式比較好。
我在某個亞洲國家,司機太會飛,所以說“Safety First”的時候,會以僵硬的表情回頭,不由得說“不是很危險嗎!”我差點叫過。後來想起來,“Safety First”這個詞很臭和製英語,總覺得“First”好像聽說“Fast”(快)。如果被說成是“Safety Fast”的話,當然會嚇一跳。
像這樣,光靠口頭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誤解。包括這個意思在內,區內的說明板應該儘早改成英語並記的。
“海水館遺址”說明板
[CAM]
2017年10月12日16:00
2017年10月11日的日本經濟新聞地方經濟方面(東京),作為中央區接受外國遊客的體制整備的例子,報導了設置“日本橋資訊”(觀光諮詢所)的事。另外,中央區為了能安心享受街道漫步的樂趣,增設了外語標記的指示牌,充實了網路環境等,提高了代表東京的觀光地的魅力,增加了遊客。據該報導,在東京都內旅行的48%的訪日遊客訪問了銀座,37%的遊客訪問了日本橋(包括東京站周邊和丸之內)(東京都16年的調查)。
雖然說是“增設外語標記的指示牌”,但是在外語標記的時候,不僅需要日語的羅馬字化,還需要表示其內容的英語部分。在現狀下,也可以看到只停留在羅馬字化的標誌。例如,不僅僅是表示“Amazakeyokocho”,之後還應該加上“Alley”、“Street”等。僅僅是地名的羅馬字化,無法理解日語的外國人,完全不知道其表示“內容”。
這個地名的英語記載是很重要的,我自己在以俄羅斯為首的俄語圈內獨自移動的時候,因為街道的街道表示連發音都不會,所以即使迷路快要在約定的時間發送,也不能聯繫自己的現在的地方,有過很困擾的經歷(當時在海外)不是能使用手機的情況)。那是在莫斯科市內的經驗,在街上撿到的計程車中途被下車了,街上英語幾乎不通,在被抓住的年輕人的幫助下,在捷運好不容易走到了目的地,對方說你是個勇敢的男人。蘇聯解體後已經10年左右了,莫斯科的普通計程車臭名昭著,即使稍微貴一點,也不能乘坐在飯店申請的計程車以外的地方。
另外,在“10月8日歡迎中央入境旅行”的調查中,試著在人形町周邊走一走,在街上相當數量的說明版上,只用日語說明沒有同時記載英語說明,對此我很不滿。我確認的是,除了區教育委員會設置的招牌以外,還有兩個機關人偶的英語說明。
日本橋資訊
|
鏈接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