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區觀光協會官方部落格

中央區觀光協會特派員部落格

通過中央區觀光協會實施的“中央區觀光檢定”,介紹了註冊特派員的觀光志願者成員在中央區的“時令”資訊。

執筆者一覽

>>關於這個部落格

最近的部落格文章

鐵炮洲稻荷神社門前的“御菓子司しげ田”

[之乎者也] 2015年12月14日09:00

往常的事情,經過步槍洲稻荷神社對面的和果子店“しげ田”前,有點在意的貼紙。。。Shigeta2.jpg

 

鯛魚燒時間從2點開始!

 

因為黃色的紙上寫著大手寫的“鯛魚燒”,所以被吸引興趣正好去店裡的奶奶問“有鯛魚燒嗎?”“只有最後一個有。”因此,決定拿一個。正好在我後面來的熟悉的客人說:“我想要三個,但是今天已經結束了呢。”看到他一邊嘟囔著一邊回去,“是什麼樣的鯛魚燒呢?”期待高漲。說到鯛魚燒,原本就決定是日本甘酒橫丁(人形町)的柳屋,但是家附近竟然有那麼厲害的鯛魚燒!

 

 馬上和出來的鯛魚燒君見面了。。。Shigeta3.jpg

是不是有點黑色系?!

 

皮厚又粘糯的口感。和裡面的黑糖紅豆餡的甜味的平衡絕妙,很好吃。另外,這個鯛魚燒是冬季限定(11月~3月),現在好像是“時令”。

 

據說這家店是上一代在昭和初期創業的,所以參拜眼前的步槍洲稻荷神社的客人很多。Shigeta1.jpg還放了紅豆飯,據說會有七五三等很多慶祝活動。

因為是和式點心店,當然除了鯛魚燒、紅豆飯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和式點心,推薦栗子饅頭。

我們也要回去了。Shigeta4.jpg最近和式點心也經常在depa地下買,所以在這樣小的當地店買的感覺很新鮮!

Shigeta5.jpg御菓子司しげ田】

所在地中央區湊1-10-8(面向鐵炮洲稻荷神社)

電話:03‐3553‐4458

營業時間:9:00~18:00位(日節假日)

交通都巴士“東15”・江戶巴士“南循環”鐵炮洲站下車前。中央區社區循環“B01步槍洲兒童公園”循環端口旁邊。

 

 

銀杏小故事~在蠣殼町~

[之乎者也] 2015年12月11日12:00

在這個一天天變冷的季節裡,讓眼睛享受的是銀杏(銀杏)的黃葉。Ginkgo3.jpg12月3日,在中央區也有特派員薩姆的報導《銀杏黃葉》

/archive/2015/12/post-2914.html)”中介紹的濱町公園入口綠道等各地都迎來了賞花的好時節。

 

休息日的週六,在京橋廣場花園的中央以法攝影棚結束了《最喜歡中央區》的收錄後,因為天氣也很好,所以在從柳街的港口藉來的中央區社區循環(CCC)在街上流著,發現了沿著蠣殼町的新大橋大道被染成金黃色的一角好了。馬上把自行車停下來一看,有鳥居,左右是銀杏稻荷和銀杏八幡宮的文字。

 

Ginkgo1.jpg院內聳立著巨大的銀杏樹,一片金黃色。據說八幡宮的正確創建尚不清楚,江戶中期的1775年(1775年),在神殿祭祀了常盤橋福井松平氏的府邸內鎮守祭神的譽田別尊。據說這是中央區唯一的八幡宮,當時已經有樹齡300~400年的大銀杏在院內,所以被稱為銀杏八幡宮。遺憾的是名字的由來是大銀杏在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央被燒毀了,現在的銀杏樹和它是不同的。

 

Ginkgo2.jpg

話說回來,說到銀杏,正如開頭的薩姆先生的部落格報導中所說明的那樣,對公害、病蟲害、火等有很強的抵抗力,在東京也有神宮外苑等很多地方被用於街道樹,作為“都之木”而廣為人知(根據1966年的都民投票選定)。Ginkgo5.jpg而且,東京大學的標誌性標誌(“東大標誌”)是黃色和淡藍兩片銀杏葉組合而成的,這樣的話,令人在意的是在都巴士和大江戶線看到的綠色標誌。

 

Ginkgo4.jpg因為和銀杏的形狀相似,所以本以為是這樣的,但實際上這和銀杏是無關的。設計了東京都的首字母“T”,表現了東京都的躍動、繁榮、滋潤、安樂,1989年6月作為東京都的象徵性標記被制定。

 

【銀杏八幡宮・銀杏稻荷】

所在地郵遞區號103-0014中央區日本橋蠣殼町1-7-7

交通都巴士“錦11”在蠣殼町站下車徒步3分鐘左右,從半藏門線水天宮站徒步5分鐘左右。

祭神:譽田別尊

院內社:銀杏稻荷神社

 

 

閉塞成冬,熊蟄穴???

[之乎者也] 2015年12月10日09:00

四字熟語?這次也是從意義不明的標題開始的。在街上不經意間看到了。。。(汗水!)。

 

中央區也完全是聖誕節的氣氛。在209棵樹上閃耀著約13萬個LED的“GINZA ILUMINATION 2015樹連結的未來光米奇”等,在區內各處演出著美好的夜晚。這些情況是薩姆先生12月1日的報導(/archive/2015/12/ginza-illnationumi-2015.html)等其他特派員寫的,詳細情況請看那邊,但是今天在那樣的夜晚的中央區,不知不覺就變成了有華麗燈飾的“上”我也把目光轉向了腳下吧。

 

在臘月的某一天回來的路上,在中央區社區循環(CCC)上播放黃昏的中央區。從京橋廣場花園在中央路車道上行駛CCC的話,改裝結束後9月重新開放的明治屋的立面上裝飾著大的租賃,與照明的美麗相結合,是令人屏息的美麗。Kumaanakomoru1.jpg我想拍點照片,把自行車停在人行道旁,旁邊的花壇上會說“法國萬壽菊”嗎?鮮豔的黃色花朵映入眼簾。Kumaanakomoru2.jpg關於中央路的“花街道”,以前在7月26日的部落格報導(/archive/2015/07/post-2597.html)中稍微接觸過一下,但是因為是盛夏,當時花壇的花也很苦夏?感覺很累。

久違地仔細看了一下,在這種寒冷中,精神抖擻地綻放著,感覺這也獲得了生命力。

2002年開始的花街,今年已經是第13年了,感覺已經完全固定在了中央路,明治屋前的花壇的水奉行由眼前的明治屋負責。如上所述,雖然花也非常漂亮,但是沉迷於穴位的是“閉塞成冬”、熊蟄穴”面板上謎團的四字熟語。Kumaanakomoru3.jpg

看來這好像叫“七十二候”。

 

【閉塞成冬】12月7日~11日左右,天地的氣堵塞了,變成了冬天。

【熊蟄穴】 12月12日~16日左右,熊為了冬眠藏在洞裡的時候。

 

中國戰國時代(BC403年~BC221年)左右製作的日曆的一種“二十四節氣”細化後,用短文表示了四季的變化。在解開疑問後心情舒暢的地方急著回家的路。在北風呼嘯中,在CCC回家有點痛苦,但是在健康盛開的金盞花上得到了力量,加快了回家的路。

 

雖然“閉塞成冬”很好,但是在那之前,“像濕巾的四字熟語那樣的部落格名字不知道怎麼讀!”因為一部分讀者抱怨,最後繼七十二候之後繼續進行迷你解說。

 

 【之乎者也】  讀下文中寫著“自以為是”,自報姓名的時候寫著華語發音的“ちーふちゅ~いぇ(zhčzhézh́ý)。


那麼,“閉塞成冬”的本周也會持續寒冷的日子,請大家不要感冒了!

 

 

昭和、平成、大正、江戶???

[之乎者也] 2015年12月9日09:00

在電腦上寫了12月4日的部落格報導《貫穿中央區的大動脈~昭和大道~(/archive/2015/12/post-2915.html)》,旁邊看的兒子提出了“樸素的疑問”。

 

“中央區除了昭和大道以外還有平成大道吧。那麼,明治、大正、江戶也有嗎?”

Avenue2.jpg~兒子所說的“平成通”是指從晴海大道(築地2丁目15號)到鎧甲橋(日本橋兜町2號)的大街,途中經過櫻橋和八丁堀2丁目。通過八重洲大道和治橋大道去八重洲方向買東西或吃飯的情況也很多,所以記得吧。這條路現在也有從築地到錦系町的巴士(錦11),但是因為以前都電行駛,所以也被稱為“電車路”。~~

 

“明治、大正雖然沒有通過中央區,但是有江戶大道呢。雖然離我們家有點遠,但是經過室町和馬喰町,是去淺草的路。”

Avenue1.jpg【本町十字路口:昭和通和江戶通】

 

 ~“江戶通”從丸之內(千代田區)開始,從新常盤橋進入中央區,穿過室町3丁目、本町十字路口、小傳馬町、馬喰町、淺草橋十字路口,從淺草橋進入台東區,到言問橋西詰(台東區)。途中,經過長崎屋(荷蘭商館長定宿)、石町時的鐘、傳馬町牢宅邸、郡代宅邸等江戶時代歷史中登場的場所,這個名字很適合。~~

 

“嗯,明治、大正沒去過。有平成、昭和和江戶,有點遺憾。”

“確實明治路雖然沒有通過中央區,但是和昭和大道是在三輪(台東區大關橫丁十字路口)交叉的,所以並不是和對方沒有關係吧。看看地圖,昭和大道和江戶大道都在本町交叉著。話說回來,雖然地圖上沒有寫“大正通”這個名字,但是以前的名字叫“大正通”的街道經過了中央區,你知道是哪個嗎?”

~兒子也曾經煩惱過一次,但最終沒能知道就投降了~

 

“爸爸在之前寫的部落格上,講述了關東郡代伊奈忠順的故事(
/archive/2015/11/3-3.html)你還記得嗎?在那個郡代宅邸所在的地方,現在叫淺草橋十字路口,是剛才也出來的江戶大道和靖國大道相交的地方吧。那條靖國大道其實就是‘大正大道’。”Avenue3.jpg

【淺草橋十字路口:江戶大道和靖國大道】

 

~~現在雖然不是大正大道這個名字,但是靖國大道和昭和大道一樣是作為“震災復興道路(幹線第2號)”而建造的街道,原本被稱為“大正大道”。據說因為經過靖國神社前,所以戰後改名為靖國大道。~~

 

這樣看來,很遺憾中央區沒有通過明治路,但是有一條以江戶、大正、昭和、平成為時代名字命名的街道。雖然只是街道的名字,但是我覺得各個時代都反映了很有趣,為了回答以兒子為首的讀者的疑問,決定這次作為報導來報導。

 

關於街道愛稱的命名方法,我們採訪了中央區政府負責課的道路課工務員。

“關於江戶通(都道407號線(國道4號線、6號線、14號線)等都道,東京都在1962年~38年、59年設定了愛稱。在中央區也模仿都城,1987年以後成立了“道路愛稱名選定委員會”,推進了區道的名稱的設定(1988年根據“中央區道路愛稱名設定綱要”)關於區道的平成大道,昭和大道並行,1989年年號剛剛改變,采用了可喜的“平成”的名字。采用愛稱時並不是由區擅自決定,而是一邊聽取當地的意見一邊決定的。”

 

看來,街道的愛稱也取決於當地的申請。區內的“無名大道”沿路的商店街、居民們,試著申請一個很棒的名字怎麼樣。全日本,不,也許全世界的客人都會來看!

 

 

 

醬油和小網町行德河岸周邊

[之乎者也] 2015年12月7日14:00

201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註冊的“和食”。從重視時令、引出食品本身味道的特徵來看,作為健康時尚的飲食文化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醬油”支撐著日本料理。不僅僅是作為調味料的調味,作為演出“美味”和“香味”的存在,在壽司、醃製、佃煮、蕎麥麵的澆汁、關東煮、鰻魚蒲燒的調味汁等江戶飲食文化中也非常活躍。

油自古以來是以上方為中心進行製造的,但是隨著德川家康的開府,人口急劇增加的江戶也在海路上提供“下行醬油”。17世紀中葉以後,在關東銚子、野田、佐原等地醬油的製造也很盛行,利用江戶川、利根川的水運可以直接運到大消費地的江戶,品質也有所提高,與高級品“下行物”一起,這些“地勤物”的供給也變得活躍起來,醬油的消費進一步擴大。作為向江戶輸送物資的物流設施而存在的是大川、日本橋川、箱崎川等河流、水路、運河沿岸的河岸。鮮魚是日本橋,米是藏前,酒是新川,蔬菜是神田等,根據物資的不同也有決定河岸的情況,但是以油炸行德鹽的行德河岸為首,醬油大多在箱崎川周邊油炸。Soy1.jpg從行德河岸往側面走一步的稻荷堀。明治時代被填埋,現在變成了閒逛街,這裡有醬油會館。我們採訪了日本醬油協會的山中先生。Soy2.jpg

醬油會館只是有日本醬油協會、日本醬油技術中心、醬油業中央公正交易協議會等醬油相關團體的事務所,很遺憾沒有醬油博物館等面向普通民眾的公開,但是會館一樓外側的窗口顯示器上,全國的醬油公司生產的醬油、醬油味食譜&小插曲競賽的獲獎作品和現在不再使用的醬油和木桶等的展示。Soy4.jpg

【來自全國醬油公司的醬油展示】

 

Soy3.jpg

【醬油樽】⇒大蔥的老爺為了在廣小路的煮賣店吃“喵~”而坐下的就是這個。(/archive/2015/11/post-2812.html

 

另外,日本醬油協會醬油資訊中心作為醬油飲食教育專案,對國小等進行了“知道醬油的博士的外賣授課”,外賣授課的情況是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j9JZIYpD_U)中可以看到。

 

現在當然不會有裝著醬油桶的船逆流而上,但是有著這樣的歷史,周邊除了有醬油公司的總公司(胡須塔)、東京據點(山薩、higashimaru、蘑菇、盛田(JFLA)等)之外,還有總部設在中央區的酒、食品批發的國分、糠利彥的醬油也有各自的釀造。

 

Soy5.jpg【山崎醬油・東京分公司】

 

Soy6.jpg【肯尼醬油東京大廈】

 

特派員滅紫在6月13日的報導《Muze濱口陽三·山薩收藏(/archive/2015/06/post-2514.html)》中介紹的箱崎TCAT旁邊的CaféMusée H(咖啡館·Musée H)可以享受到馬布爾醬油冰淇淋(400日圓)。在醬油會館附近,請一定要試試哦!

 

【醬油會館】

所在地〒103-0016中央區日本橋小網町3-11(東堀通)

捷運半藏門線水天宮前站下車徒步7分鐘左右,捷運日比谷線·東西線茅場町站下車徒步7分鐘左右。

*因為顯示器在室外,所以隨時都可以觀看。

 

【CaféMusée H咖啡館】

所在地郵遞區號103-0014中央區日本橋蠣殼町1-35-7

通捷運半藏門線水天宮前站下車前

營業時間:11:00~17:00(週六、週日、節假日10:00~、月休)

電話:03-3665-0251

 

 

貫穿中央區的大動脈~昭和通~

[之乎者也] 2015年12月4日12:00

10月1日開始登場的“中央區社區周期(CCC)”(部落格報導:/archive/2015/10/velib.html)。不僅如此簡單,與徒步相比行動範圍也有很大的擴大,區內的觀光、購物以及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都受到了大家的照顧。從八丁堀方向到京橋廣場花園的利用很多,途中穿過新大橋大道、昭和大道、中央路等大道。騎自行車的話,和以前使用的電車(捷運、JR)、巴士等相比,更能切身地感受到街道,特別是能感受到它的大小的是昭和大道。ShowaAv1.jpg

【昭和大道(新京橋十字路口附近)】

中央路的4條車道,新大橋大道的6條車道的道路寬度也相當大,昭和大道竟然是10條車道!那是一條整車流淌的大河。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平日的12小時交通量是3萬9千台(根據2010年交通統計),作為在中央區內行駛的道路是絕對領先的(永代大道:3萬6千台,晴海大道:3萬1千台)。而且,擁擠時的平均行速度也是29.9km/h(23區平均:16km/h,中央路:7.9km/h,八重洲路:10.2km/h,永代路:10.8km/h,晴海路:15.2km/h)和其他幹線道路劃清界限的速度。其汽車流量和速度簡直就像是貫穿中央區南北的大動脈!

因此,今天我想就支撐包括觀光和商務在內的中央區經濟活動的昭和大道進行報導。

昭和大道是從台東區的大關橫丁(三輪站前)到港區新橋的8.0km的道路。和以前介紹的“東京高速公路(/archive/2015/08/post-2643.html)”一起,司機作為銀座·日本橋的交通堵塞回避道路而廣為人知,即使是平時不開車的人,也會利用11月1日的整個博物館2015的免費巴士(右轉路線的銀座⇒日本橋)我想很多人會重新認識的。ShowaAv6.jpg

【銀座、日本橋周邊的昭和大道地圖(圖中紅色的線條)】

那麼,從江戶時代的地圖來看,中央路等原本作為主要街道而存在,昭和大道的位置與當時的町人地(水谷町、因幡町、大鋸町等)和大名宅邸的用地(板倉周防守、伊達若狹守等)重疊。

昭和大街誕生的契機是1923年9月的關東大地震。東京中的建築物倒塌,街道變成了燒原,為了在處於毀滅狀態的東京城鎮整備近代的都市基礎,在大規模的區劃整理、公園的設置等的同時,進行了作為其骨架的道路的整備。

昭和大道作為當時的內務大臣兼帝都復興院總裁,由主導帝都復興計畫的後藤新平提倡,計畫為寬108米的道路,但由於財界等的反對,議會預算縮小,最終在1928年(1928年)以寬44米完成(震災復興道路·幹線第1號)。ShowaAv3.jpg

【後藤新平(1857-1929)出處:wikipedia】

如果昭和大道按照後藤的構想完成的話,就像以100米道路而聞名的名古屋久屋大通、廣島的和平大道、或者札幌的大通(公園)那樣,道路之間有人行道和綠地帶的寬敞道路經過銀座和日本橋就是這樣。不過,久屋大通和和平大道是由太平洋戰爭後的戰爭復興院立案的,可以說後藤的構想是換了場所在後世實現的。

原本,由超時代性的後藤新平的構思而成的昭和大道,在那之後昭和30年代後半期迎來東京奧運會之際,將進一步提高其功能。形成了貫穿中央區東西的晴海大道、鍛治橋大道、八重洲大道、永代大道交叉的不需要等待信號的地下自動車道(地下道)。因此,從新橋車站前到江戶橋,像高速公路一樣幾乎可以不停地通行,作為銀座、日本橋地區的交通堵塞回避道路發揮著作用。上述驚人的平均行速度29.9km/h(附近幹線道路的2~4倍左右!)這是因為這樣的背景。ShowaAv4.jpg

【昭和大道(寶町附近)】

另外,沿著昭和大道有東銀座、新京橋、寶町、日本橋4個東京都地下停車場,昭和大道的地下自動車道是車輛的入口。

ShowaAv7.jpg

【寶町・東京都地下停車場】

ShowaAv2.jpg

【銀座~日本橋周邊的昭和大道與東京都地下停車場的地圖(出處:東京都道路整備保全公社HP)】

 

 
<<上一頁 1234567891011